舉目所及 42,身體自己找到出路

2021/10/1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年365天,每天在IG限動連載的雜談(IG帳號「壹肆說」@es_es_say)。
2021/10/08-2021/10/14
當抬起頭來看不到任何東西,差不多就是腦袋在說該休息的意思。我在試圖捕捉思緒無果後,得到這個結論。
不是視力出了問題,沒有到那麼可怕的地步,只是所有看過的事物都只是看過而已,那些投射進眼裡的影像,在訊號傳遞的過程中飄忽地失蹤,軀殼還在,可是無法讀取靈魂。
後知後覺地意識到自己處於這樣的狀態,伴隨眼睛疲勞和隱約頭痛,一邊在心裡想著又到這時候,一邊惦記著今天尚未完成的表定進度。
該休息嗎,該繼續嗎,每次都覺得會這麼思考的自己,大概是有工作狂的體質。
我可以很輕易地決定讓自己放假,也很容易在開始執行後過度投入,看似自然發展而成的片段式做事習慣,可能是身體自己找到出路。
不然我是真的會連續坐著幾個小時,連水都忘了喝,專心到沒注意時間的流逝(不健康的錯誤示範)。
當然那是在狀況好的時候。
凝結的腦袋像是罷工的榨汁機,別說是果汁,就連果肉和殘渣都沒掉下來,天曉得丟進去的水果是被哪個異次元空間黑洞吃掉,無聲無息地,甚至沒打一個嗝。
無法拆開的機器最難維修,只能曉以大義、討價還價,說服自己晚點再休息。
把喊停的保險絲放在很前面,將累積的要求推到範圍內的極致就會斷電,在決定什麼事都不做、真的可以什麼事都不做的時候,躺個一天再爬起來,時針轉個兩圈是重新的開始。
生活像是輪迴的倉鼠滾輪,跑呀跑呀跑,累積了里程數,卻哪裡都沒去,還是在同一個地方,看著同一個視窗,旁邊是同一扇窗,紗窗外是鐵窗,一塊塊蒼白的天空。
增加的可能是心靈的成長,或是衰老,這是難以評估統計的自我感覺,即使現在許多沒有實體的東西都能夠使用數字圖表呈現,還是有些核心項目無法量化。
若連思想都可以變成數據,這是人類想要做到,但細想有些可怕的事。當一切能夠簡單的判讀,零或壹或零或壹,是否親手抹滅了多樣的可能。
某個層面來說是很方便,只要遵循步驟、操作得當就保證有效果,對症下藥,打蛇打七寸,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
不用再摸索,不用再試錯,不用再盯著後台分析,那是追尋標準答案的終極,數位時代的烏托邦;除非出現無法想像的奇異點,依著現況大概很難做到。
人們的煩惱還是和最初相差無幾,他喜歡我、他不喜歡我,把花瓣換成程式獲得隨機答案。
想得再多都是想像,使用了百分之十的腦袋連釐清自己的想法都需要花費大把時間和經驗,該休息嗎、該繼續嗎,該選擇這個嗎、該放棄那個嗎,該持之以恆嗎、該另闢新天地嗎。
有時候想得太累,會把無傷大雅的決定交給機率,無論背後的力量是來自數學邏輯或是宇宙意志(或是神明,雖然我無意驚擾,畢竟通常是晚上可不可以喝奶茶之類的提問),不用自己猶豫糾結,也是滿好的。
若是每一件事都讓理性和感性坐在肩膀上吵架,他們可以從要不要準時起床,爭執到要不要放下手機準時睡覺。
生活是將事情和事情疊起來,該做的事和想做的事,成為一塊千層蛋糕,有保存期限和沒保存期限的、需要冷藏和可以常溫的,全都混在一起,不當地隨意放置會吃壞肚子。
那些放下所有的休息日,其實沒有真的休息,若是看了整天的漫畫,眼睛仍然持續工作;若是睡了一天,躺太久的背會抱怨負擔太多;若是出門參與社交活動,這要請外向的人回答,因為對我來說不算休息。
人類不是電器,沒有拆掉電池或是拔掉插頭的絕對關機,甚至待機或休眠都有相距極遠的個別差異,無從參考複製模仿。
在看到世界的同時,試著看到如何和世界相處,找不到適合的參考書,只好自己開始寫,所有最基本的層次都要重新琢磨和分析,那些大家都這麼做的事情,究竟對我是否管用。
小到該怎麼休息,大到為了什麼繼續工作,身而為人的有趣之處在於,我們可能在這個題目有相似甚至相同的答案,卻在下個題目站在光譜的兩個極端。
這個我們是我和我以外的任何人、是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是今天的我和明天的我,時間是線性的,狀態和人生和思緒想法也是,雖然好像有點麻煩,必須不斷更新版本。

我是壹肆說,用散文寫故事的人,在閱讀和生活裡拆解見聞。歡迎追蹤、留下愛心,支持我繼續寫作。我們下篇文章再會。
245會員
340內容數
用散文寫故事,在閱讀和生活裡拆解見聞。在現實的縫隙書寫真實。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