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這現象是不是最近才開始 又或者已經發生些時日了 當然 沒有絕對的標準 因為有各自的擁護者 人只要一多 不同的聲音 肯定就多了 事情是這樣的 某天 我仍如往常般的 在有參與的蕨類社團裡 物色自己喜歡的鹿角蕨 也參與競標 偶然看到一篇爭執的文章 內容是關於 名稱是否真屬於那棵植株 從當時的恣意描述上來看 是一位未參與競標的鹿友 質疑賣家當時競標的鹿種 並非他所說的名稱 因母株型態 並不像國外知名園子養殖出來的樣貌 接著 留言串裡 就是精彩的口水戰了

爪哇峇里

白普 進口株

山採爪哇側芽
最後最後 多收集些資訊 對於避免掉進詐騙的坑裡 肯定是有幫助的 心中一定要有個剎車踏板 還有競標時給自己的截止標點 當植株競標時價格不斷往上衝 踩剎車吧 因為價格沒有絕對 或許哪天 能用自己覺得合理的價格去買到對的植株 多看 多觀察 養植物是件快樂的事 別複雜化 有疑慮就別買 以上 小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