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我的筆不見了」
🧒「媽咪,我的橡皮擦消失了!」
👦「爸比,我的水壺弄丟了……」
孩子上學之後,常常發生讓人無法言喻的事情,
像是辛苦為小朋友準備的物品,帶到學校不到多久,
就會聽到他對著你呼喊著東西又弄不見了!
為什麼每次帶去學校的東西都會莫名的搞失蹤呢?
消失速度快到讓人懷疑物品是不是有長腳……
其實沒這麼可怕啦!人生短短幾個秋,不要因為找不到東西而煩憂。
作伴小編來帶你分析孩子弄丟的原因,並提出該如何解決。
快來看看小寶貝是屬於哪一種吧~
1. 辨識能力不足
小朋友的東西通常都長得很像,放在一起常常會分不清楚哪個是自己的,
還可能會有拿錯別人的東西的情況。
對付小方法:
●帶著孩子認識自己的物品長什麼樣子,並使用平常習慣用的物品。
●列下物品清單,每天回家都確認物品是否還在。
●將自己的物品都做上
姓名辨識,加強辨識力。
2. 分不清楚界線
有些孩子在拿取物品時分不清楚界線,就擅自拿走了,導致別人的東西不見,
其實這是孩子對於「物權」還沒有什麼概念。
孩子一開始只知道「我的」,在大人引導漸漸有「我的」和「不是我的」概念, 再來才會學會分辨「誰誰誰的」。
對付小方法:
●教導孩子學習物權觀念,並保護自己及尊重他人。
保護自己:「我的東西別人不能拿」
當別人跟自己借東西,也要記得去要回來,因為東西是屬於自己的。
尊重他人:「物品有自己的主人,不能隨便拿」
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亂拿,借用也要記得馬上還,因為東西不是自己的。
●較貴重的物品,建議不要借給他人,要借之前要與大人說和寫下證明。
3.保管能力不足
隨著小朋友的成長,東西一定會越來越多,在大人眼中,
保管自己的物品是件簡單的事情; 但對於小朋友來說,其實有難度的。
對付小方法:
●分門別類整理
規劃清楚收納空間,引導孩子整理,知道什麼東西應該放在什麼位置,
並有規律性的分類,把物品放在相同固定的位置。
Ex:「鉛筆的家在這裡,你每天都會回家,也要讓鉛筆回自己的家哦!」
●物歸原處並回頭檢查
經常提醒孩子,用完東西後,應該要把每件物品及時歸位,並養成回頭檢查習慣,
確認物品的位置,讓孩子更有意識的保持物品條理,可以大大減少不見的機會。
4. 邏輯記憶性弱
孩子的記憶性和邏輯推理尚未成熟,東西不見時也通常都只找「眼前」部分,
還會因為情緒導致無法好好思考,時常會慌了手腳,
且不太會用思考方式追尋蹤跡。
對付小方法:
●培養記憶性
從日常生活中就慢慢培養,讓孩子多接觸感官類活動,
參與記憶的感官越多,也就越容易回想到,並從生活的片段去做練習,
詢問他什麼時候做了什麼事情、有什麼樣的感受,慢慢去記憶。
●善用思考小步驟
當孩子東西真的弄丟時,可以讓孩子試看看這思考小步驟!
步驟1 :讓自己冷靜點,不要緊張。
找不到東西時一定會陷入瘋狂情緒,一定要冷靜下來,才能好好思考。
↓
步驟2 :先從習慣放置的位置開始找。
以地毯式搜尋自己最常去的地方、最習慣的位置,那裡最有可能隨手放置。
↓
步驟3 :仔細回想與失物的人、事、物。
最後一次看到東西的地方、曾經帶它去哪些地方、帶著它的時候旁邊有誰。
↓
步驟4 :勇敢找尋及發問。
詢問身邊的人是否有看見,請他人協助可以更快找到,或是去失物招領區看看,
多詢問就是有機會。
5. 缺少愛惜觀念
很多小朋友對自己的擁有的物品,常常抱著三分鐘熱度和喜新厭舊的態度,
因為沒放在心上而隨意擺放,才造成東西常常遺失,
其實原因是他不懂物品珍貴,及愛惜的重要性。
對付小方法:
●學著愛護物品
愛惜的心是正確的生活態度,可在日常中一同實施愛惜東西、愛惜食物的行為,
久而久之小寶貝便知道要尊重物品,東西也就比較不易損壞及丟失。
●體會物品珍貴
在這物資豐富的年代,孩子的要求馬上得到滿足,會讓他不懂得珍惜,
必須給孩子「每件物品得來都很不容易」的觀念,物品都需要很多人的努力才誕生,這樣孩子在使用這些物品時,便能夠感受到物品的珍貴。
作伴最後的小提醒
提早給孩子愛護物品及保管的觀念,對於孩子的未來也是有幫助的,
畢竟東西掉了還要花費許多時間去找尋,找不到可能還要用金錢再買一個,
這些損失怎麼想都很不划算,快來看看這些方法是否適合你家小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