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投資金律當中提到的5大行為風險:3~5

行為投資金律當中提到的5大行為風險:3~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本文繼續整理行為投資金律當中提到的5大行為風險的第三~第五個

Tips3:情緒風險

我們對於風險的認知,往往會因為自身變化無常的情緒狀態、和個人的消極或積極傾向而發生改變,這就是情緒風險得以介入的原因。 我們的目標是理解壓力、恐慌及害怕失去對我們所造成的影響。

情緒風險實例

情意的捷徑(affect heuristic) 因為當前的情緒狀態而影響我們對風險認知的傾向。

同理心差距 低估自身對情緒的依賴程度,並誇大在做決策時自己所擁有的理性程度。

消極偏見 更在意負面事件與其想法的傾向,導致我們對負面事件的風險感知比正面事件來得強烈。

樂觀偏見 認為自己比其他人更不容易遭遇不幸的錯誤信念。

鴕鳥效應 用假裝風險不存在的態度,來規避風險。

風險補償 基於個人對風險的主觀認知來調整冒險行為(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繫上安全帶的駕駛往往會開得更快)

自制偏誤 認為自己在情緒激動的情況下,也能抑制衝動的錯誤自信

Tips4:注意力風險

注意力風險存在於我們以相對的方式來評估資訊的舉動中,導致我們在做決策時,將更多的注意力分給「相對突出」(salience)的資訊,而不是機率。

注意力風險實例

錨定效應 在考慮投資決策時,過度重視自己所得到的第一條資訊(例如股票買進價格)的傾向。

可得性偏誤 因為資訊的易於取得而混淆了該資訊所具備的影響力程度或實際發生的可能性。

注意力偏誤 因為我們對某件事物的不斷反芻,導致我們對該事物的重要性出現混淆。

本土偏誤 認為本土股票比外國股票更安全、更容易理解的偏見。

框架效應 在損失或獲利的思維框架之下,我們對風險的評估也會有所不同。

單純曝光效應 因為對一家公司比較熟悉,就認為該股票風險較低的現象。

Tips5:保守風險

保守風險肇因於我們偏好賺錢而不是賠錢、傾向於維持現狀而不是改變現狀的心智副產品。

保守風險實例

損失趨避 由於失去的痛苦遠比獲得時的快樂來得強烈,因而使獲得和失去的關係失衡。

安於現狀偏誤 傾向於希望事情都不要改變。

沉沒成本謬誤 承擔更多的風險只因為企圖回收之前的損失。

正常化偏見 認為未來的情況會一直跟現在一樣。

零風險偏誤 儘管採用替代方案事實上更能降低整體風險,卻依舊堅持要徹底斬除某一特定風險的傾向。

處置效應 在股票上漲時賣出、下跌時卻繼續持有的行為傾向。

雙曲貼現 為了此刻的利益情願大幅減少未來可得的回報。

avatar-img
小樂財商洞察
1.8K會員
711內容數
各位讀者好!我是小樂,我將在這裡分享這幾年累積的投資觀念與閱讀財經書刊的精華摘要,希望大家都能在股海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獲利航道!就讓我們開始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小樂財商洞察 的其他內容
在成為嫻熟的主動型投資管理者之前,我該如何避免自己失敗? 自我風險,就藏在那些以滿足自我能力得以施展慾望的行為背後,且往往與理智決策背道而馳。 支持選擇偏誤 盡可能放大既定投資方式的有利因子,並詆毀那些自己沒有採用的方式。 過度自信 認為自己擁有的能力和知識,超過了實際所有。
我大約是在1/29註冊Potato Media 並發出第一篇文章【2022】1月台股定期定額報告。累積至2/28共發文128篇,粉絲數為92人。
資料來源:撿股讚 篩選方式:2/28前已公布配息之個股現金股息殖利率達5%(股價以2/25收盤價計算)以上之公司。
【股利追蹤】上市櫃公司股利發放訊息追蹤(02.24更新)
在成為嫻熟的主動型投資管理者之前,我該如何避免自己失敗? 自我風險,就藏在那些以滿足自我能力得以施展慾望的行為背後,且往往與理智決策背道而馳。 支持選擇偏誤 盡可能放大既定投資方式的有利因子,並詆毀那些自己沒有採用的方式。 過度自信 認為自己擁有的能力和知識,超過了實際所有。
我大約是在1/29註冊Potato Media 並發出第一篇文章【2022】1月台股定期定額報告。累積至2/28共發文128篇,粉絲數為92人。
資料來源:撿股讚 篩選方式:2/28前已公布配息之個股現金股息殖利率達5%(股價以2/25收盤價計算)以上之公司。
【股利追蹤】上市櫃公司股利發放訊息追蹤(02.24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