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沒有夢想的話怎麼辦?—《夢想勒索》閱讀心得

  我們都必須承認,「夢想」一直被大家強調,它出現在歌詞、出現在廣告標語裡,也出現在每一個人的口中。大人希望孩子有目標有夢想,歌曲唱誦著勇敢追夢的故事,企業承諾幫助年輕人達成夢想。但是,如果我就是沒有夢想的話怎麼辦?

夢想勒索的狀態

  高部大問的《夢想勒索》這本書,描寫了「夢想勒索」這樣的狀態,在日本或其他更多地方,大家都叫年輕人要有夢想,但這只是讓他們產生逃避心理而已。被「夢想勒索」的狀態是這樣的,夢想和職業掛勾,夢想被分成「被認可的夢想」與「不被認可的夢想」,而且被認可的夢想,換句話說就是所謂的好工作。如果夢想可以幫助我們找到一份所謂的好工作,那麼我們的夢想就會被支持,反之,如果我們的夢想和好工作無關,那誰會支持我們的夢想?
  今天我「剛好」熱愛教育,我的夢想「剛好」是成為實驗教育工作者,如果今天我的夢想不是教育這類能讓我擁有一份看似穩定的工作的領域,我還會被支持嗎?所以,不正經的夢想就會被大人打臉,希望孩子放棄夢想,換一個比較實際的,或是希望孩子要有夢想,但是偏偏不是每個人都有夢想,而在這樣緊迫的壓力下,產生出三種型態的年輕人。
  這三種型態分別是「等待型」、「趕鴨子上架型」和「捏造型」,「等待型」的人總是在等待與夢想邂逅的日子,但也沒有幹勁做任何事;「趕鴨子上架型」的人急著找到夢想,但同時也不斷必須面對來自自己和他人的質疑,質疑這是否真的是自己的夢想;「捏造型」的人為了應付了事,而隨便選了個夢想來面對夢想勒索的困境,這就是被夢想勒索的人的狀態。

為什麼會有夢想勒索?

  那為什麼會有夢想勒索呢?因為夢想能讓我們有主動想做的事、想追求的目標,大人希望年輕人有夢想,這樣年輕人就會專心做好眼前該做的事情,以追求自己的夢想。再來,當一個人有夢想,大人比較容易提供職涯發展上的建議,而且夢想很適合讓所有人擁有,因為擁有夢想不需要成本,也很服膺現行的教育制度。只要有了夢想,你就會清楚自己的升學路徑,不僅如此,為了走在那條路上,你還會認真讀書、準備考試,以達成自己的「夢想」。
  然而,我們都知道事實並沒有這麼簡單,大部分的人仍然沒有夢想。接下來我要引用《排球少年》這部漫畫作品裡的角色,來說明如果我就是沒有夢想的話怎麼辦?沒有看過《排球少年》的人也沒關係,你們仍然可以看懂這段敘述。

《排球少年》裡的夢想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有夢想的狀態,也就是烏野高校的日向翔陽和影山飛雄,他們分別代表了擁有夢想的兩種狀態,一種是「突發型夢想」,另一種是「階段型夢想」。日向翔陽是在電視上看到「烏野的小巨人」,才決定開始打排球的,這種因為某個人事物或事件而觸發的一見鍾情式夢想,就是所謂的「突發型夢想」。而影山飛雄則是出生於排球世家,從還是寶寶時就開始接觸排球,他從思考「CAN我能做什麼」,到「WILL我想做什麼」,最後進而下定決心追求自己的排球夢,也就是所謂的「MUST我該做什麼」,這樣的過程屬於「階段型夢想」。
  然而,《排球少年》裡也同時存在著沒有夢想的人,也就是井闥山的佐久早聖臣,他之所以會一直打排球,直到最後成為職業選手,其實也並不是因為特別喜歡而充滿熱情,其實就只是不想放棄而已。不論是有夢想還是沒夢想的狀態,都可以看出一件事,就是「努力也有不同的形式,有夢想很棒,沒夢想也能好好活著」。甚至就連那些功成名就的偉大人物,也不是一開始就都很有夢想。我們可以透過夢想幫助自己做出計畫、做出選擇,但盡全力活在當下不讓自己後悔,也同樣重要。

如果你的夢想被大人打臉

  然而事實上,就是存在著那種喜歡打臉別人的夢想的人,遇到這種人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首先我們自己必須先記住的一件事情就是:「沒有人的夢想應該被隨意評價。」比起評價別人的夢想,以大人的角度來說,更應該做的事是幫助年輕人成為「自己值得依靠的人」。「自己值得依靠的人」充滿自信,認為只要有心就可以做到,也願意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所以就算沒有夢想,這種人仍然能夠靠自己的力量活下去並做出貢獻。既然一個人能夠靠自己的力量活下去並做出貢獻,而且事實也證明了世界上存在著許多種不同的生活方式,那麼憑什麼一個人的生活方式應該被隨意評價?也就是說,各種生活方式,不管有沒有夢想,都不應該也沒有理由有高低之分。
  如果大人希望年輕人有目標,那麼大人自己應該先做好榜樣。年輕人有眼睛也有腦袋,如果他們眼中的大人都過得很充實很有目標,那麼年輕人自然會群起效法。如果大人自己都沒有夢想,卻叫年輕人要有夢想,那你就可以知道他可能在唬爛,他可能只是聽信了某個「有夢想就會怎樣怎樣」的故事。
  身為實驗教育工作者,在這裡想提一下「瑪麗亞.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蒙特梭利認為人類有著「驅動自身去適應環境的普遍天性」。只要順著天性去發展,人類自然有適應環境的能力,如果人類難以適應環境,那就是你的發展傾向被阻礙了,所以在蒙特梭利學校,老師不會拿著紅筆在學生的作業上進行勾或叉的評價,就像大人不對年輕人的生活方式或夢想這件事做出評價一樣。蒙特梭利教育重視的是學習過程,也就是追夢的過程,而不是結果,再說,夢想也是沒有結果的。什麼意思呢?

如果你的夢想被現實打臉

  夢想本來就是一個不會完結的故事,不像比賽有規則、比分和結局,夢想沒有,人生也沒有。夢想一直都沒有終點,因為當你完成了夢想,你的人生不會就此結束,你還會有一個更高的夢想等著你去完成。夢想沒有終點,追夢的過程才是最幸福的,所以在看《排球少年》的時候,我們一直以來在意的都是烏野高校試著進軍全國賽的過程,而不是最後的名次與結果。
  烏野高校排球部試著擁抱夢想,但卻在縣賽就輸給青葉城西,他們被現實打臉;他們在東京集訓的過程中尋求進化,那是努力實現夢想;最後烏野成功進軍全國,但故事沒有結束,而漫畫的結局也不是拿下怎樣的名次,而是「繼續」。還用了一個理念貫穿整部作品,也就是「昨天的失敗者們,今天的你們是怎樣的人?」這個故事從來就沒有結束。
  舉個沒有實現夢想的例子,也就是沒有進軍全國的青葉城西的及川徹,他如果要繼續發展排球生涯的話,或許在日本就是很難被看見,但他知道不是自己不好,也不願意放棄夢想,所以他換了條路,去了阿根廷。事實上,夢想這種東西就是你不論遇到什麼阻礙都會朝著他前進,如果你同意這句話的話,那當你被現實打臉,換條路不就好了?你還會說及川徹這樣的做法是放棄夢想嗎?

我在做的事會不會沒有任何意義

  沒有夢想的話,或許有些人會擔心自己是不是在瞎忙。如果有這樣的經驗的話,想邀請大家想像一下自己剛迷上一件事時的感覺。在那樣的情況下,沒有人或任何壓力敦促你,你便主動想要在這件事上做得更好,用任何形式。以排球少年來說,你或許會重複看好幾次、開始買周邊,或是Cosplay 、出同人本,這種感覺叫內在動力,就是沒人叫你去做你卻願意為其付出,夢想就是這種狀態。
  同樣的,你無法強迫別人入坑,但實際上就算不入坑,那個人也能好好活著,夢想也一樣。或許這件事乍看之下毫無意義,但那只是我們入坑前的想法,當你開始迷上這件事時,只要去做了,大腦就會自動為其產生一個意義,所以事實上,我們並不需要擔心自己在做的事沒有任何意義,沒有這種事。

  擁抱夢想的人在旁人眼中和狂人無異,因為這才是夢想的正常狀態,而且,有夢想的人本來就是怪物,例如說日向翔陽和影山飛雄。這本書也告訴我們,沒有夢想的人,只要能在你的工作或生活中累積成就感,和擁有夢想同樣有益。就算夢想被現實打臉了,換條路走,並清楚知道人生是開放式結局,是沒有輸贏的。最後,不要隨意評價他人的生活方式,因為每種生活方式都有其價值。希望大家都能擺脫夢想勒索的束縛,並用自己舒服的方式好好活下去。
純粹想說:年輕世代的教育觀點與學生日常
純粹想說:年輕世代的教育觀點與學生日常
永遠是學生的實驗教育工作者—筱原純:「用溫柔的態度,打一場屬於年輕世代的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