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結束這一切》就像一場緩慢窒息的惡夢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想結束這一切》(I'm Thinking of Ending Things)是部詭譎到讓人胃部痙攣的怪片。當初在Netflix挑這部片進片單時,看到草莓賊的壁紙覺得很唯美就放入我的片單了,對劇情沒有任何概念。(以下有雷,但這部電影有沒有雷好像都沒差...)
一個與男友交往大約兩個月的女生,第一次跟男友長途旅行去拜訪男方父母,一路上下著大雪,女生心裡一直在想著「我想結束(與男友的)這一切」,至於她為何想結束一段關係,理由很多,跟男的根本不熟;人與人終將漸行漸遠;他很好,是我不好...各種理由,但總之就是不看好自己的感情生活。
除了外頭呼嘯白雪的單一景色之外,兩個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許多哲學的話題,但看似沒什麼共鳴。
我在想,台灣的公路之旅,有趣多了,車窗外的風景絕對繽紛,就算沒有風景可以看,也絕對可以說說前車的車品之類的...
到了男方家,電影氣氛漸漸變得更詭譎,而且越來越緩慢。
電影是以女方的視角拍攝的,因此觀眾只能從女主角的眼裡猜測事情的情況。我一開始覺得男方與父母之間一定曾有什麼不為人知的過往,接著,覺得男生也許瞧不起自己見識略少的父母,又或許他的母親有點精神障礙...
正當觀眾疑惑這奇怪家人互動時,電影又會插撥一個在學校打掃的落魄老人,從這個老人身上覺得他可能就是男主角老年的時候。
回到男方家中,時序漸漸混亂,情節越顯詭異,好似這是一棟女主角逃不出去的鬼屋在這棟時間與空間來回、重疊的詭異屋子中,觀眾好像看到了男方父母年輕到衰老的人生片段,但對男主角的謎團又更多了一些。就連提供視角的女主角身上,也有一堆謎團,觀眾在一邊感受漫長窒息感的同時,心中卻同時疑惑到無法停止看下去,這是在看這部片中我覺得很奇妙的觀影經驗
終於,兩人在暴雪的深夜中回程,觀眾(與女主角)在鬆了一口氣之後,又漸漸感覺到封閉的車體、伸手不見五指的大雪黑夜、沒有盡頭的道路,其實把所有人帶進更詭異、更拘束的情節中。
最後車子在一所學校前停了下來,男主角下車卻一直沒有回來,女友不得不下車尋找,在學校裡面與打掃的老人相會,在這裡編劇向觀眾闡明老人與男朋友為同一人後,這個段落我覺得蠻感動的,女主角彷彿變成全知全能的存在,給予這個衰老的故人一些肯定。
若不浪漫的解析情節的話,女主角本來就是不存在的,他只存在在老人的想象中,女主角與男主角是同樣的一個人格。
在演完老人與女主角的片段後,電影切到一個芭蕾舞表演,再切回老人工作完準備開車回家時疑似想結束這一切的怪異舉動,再切到一個全體人員畫老妝的音樂劇表演,最後電影結束在清晨,校園外一輛被積雪覆蓋的車子。
雖然我看完電影仍然一頭霧水,但這些時空錯置的情況,就像夢境
比方說,在夢中想跑卻跑不快,那種窒息漫長的感覺,若有這些生活經驗的人觀看這部電影,可能會覺得整部電影彷彿一場詭異的惡夢。不過當你成為夢的高手時,就會覺得這種夢既恐怖,但你又會想知道結局的發展,但等起床就會知道夢本來就沒有結局,不過當你試著回顧這個夢時,卻又能從夢裡看到一些生活的軌跡,進而了解自己其實做這樣的怪夢,也並不那麼怪異!(怎麼有種佛洛伊德夢的解析的感覺...)
除了夢境的比擬之外,我覺得電影核心想討論「時間」,以及人類在時間裡必然面對的「衰老」大敵,也許要把原著小說拿來看看,才能有更好的見解,也可能不需要,感受電影播放的當下就可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會員
53內容數
無論是電影還是戲劇,除了動人精彩的劇情、充滿吸引力的演技...要素之外,不可或缺的是音樂。 這個專題在於發掘戲劇與音樂交錯時的動人瞬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Gin C.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烏俄戰爭不幸的仍持續著...我開始看這本托爾斯泰的《復活》,一本經典中的經典。這本書的主人公就是托爾斯泰的化身。面對利己主義的殘忍、面對農奴的愧疚...從反省自身到反思俄羅斯體制而寫成了這部小說...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好像在瀏覽維基百科的年度頁面,有時候我在理解一些事情時,會習慣去看看這一年世界上其他地方發生什麼事?就像當我在理解中國朝代歷史時,也一定會看看西方世界正在發生什麼,有時候會很驚訝,因為時常會看到超乎想像的事情。
康拉德在1907年出版的諜報類政治小說,也可說充滿寫實主義的色彩。故事環繞在格林威治天文臺發生的一次恐怖爆炸攻擊,不過恐怖份子沒有得逞,反而把自己炸得粉碎。 面對社會的不公平,感到憤怒異常,不是應該是人性正常的表現?但在現實中,擁有正常情感的人反而是異數... 出版社:商周出版
一位藝術評論家與剛認識沒幾天的女子,到了一個藝術收藏家(米奇傑哥飾演)的莊園拜訪,收藏家說有傳奇藝術家Jerome Debney住在莊園後的一棟小房子中,這位命運多舛的老藝術家因為之前遇上火災,目前已沒有流世的作品,收藏家動起了歪腦筋,希望藝術評論家能藉訪問知名,行偷畫之實...
作為一部黑色幽默的(勸世?諷刺?)喜劇來說,電影以誇張的劇情表現,描述一點都不誇張的社會寫實,民主政治的選舉制度以及自由經濟的政策導向下,會導致什麼樣的結局?社會從上到下都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而且各憑能力(權力?)我們擁有這樣的自由,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新年快樂!2022虎年行好運! 去年我看了50幾本書,一整年都在跟圖書館玩你追🏃‍♀️我趕🏃‍♂️的遊戲,同時書架上還躺著一推安逸🛌的書,借書與買書的閱讀比例大概是二十比一吧...這是我第一次做這個計算,不知道明年會怎麼樣~覺得很有趣~
烏俄戰爭不幸的仍持續著...我開始看這本托爾斯泰的《復活》,一本經典中的經典。這本書的主人公就是托爾斯泰的化身。面對利己主義的殘忍、面對農奴的愧疚...從反省自身到反思俄羅斯體制而寫成了這部小說...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好像在瀏覽維基百科的年度頁面,有時候我在理解一些事情時,會習慣去看看這一年世界上其他地方發生什麼事?就像當我在理解中國朝代歷史時,也一定會看看西方世界正在發生什麼,有時候會很驚訝,因為時常會看到超乎想像的事情。
康拉德在1907年出版的諜報類政治小說,也可說充滿寫實主義的色彩。故事環繞在格林威治天文臺發生的一次恐怖爆炸攻擊,不過恐怖份子沒有得逞,反而把自己炸得粉碎。 面對社會的不公平,感到憤怒異常,不是應該是人性正常的表現?但在現實中,擁有正常情感的人反而是異數... 出版社:商周出版
一位藝術評論家與剛認識沒幾天的女子,到了一個藝術收藏家(米奇傑哥飾演)的莊園拜訪,收藏家說有傳奇藝術家Jerome Debney住在莊園後的一棟小房子中,這位命運多舛的老藝術家因為之前遇上火災,目前已沒有流世的作品,收藏家動起了歪腦筋,希望藝術評論家能藉訪問知名,行偷畫之實...
作為一部黑色幽默的(勸世?諷刺?)喜劇來說,電影以誇張的劇情表現,描述一點都不誇張的社會寫實,民主政治的選舉制度以及自由經濟的政策導向下,會導致什麼樣的結局?社會從上到下都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而且各憑能力(權力?)我們擁有這樣的自由,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新年快樂!2022虎年行好運! 去年我看了50幾本書,一整年都在跟圖書館玩你追🏃‍♀️我趕🏃‍♂️的遊戲,同時書架上還躺著一推安逸🛌的書,借書與買書的閱讀比例大概是二十比一吧...這是我第一次做這個計算,不知道明年會怎麼樣~覺得很有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愛的噩夢》透過夢境體現的是男主角對戀愛的完美想像,這也可以視作為導演個人想像/意志的延伸,由此嫁接以男主角的畫外音口白,和手機攝製使至更加貼近生活視角的觀看,都成為觀影時的投射路徑。此作未能入骨地剖析眾生心底的慾望,反倒是以斷裂的夢境連結,貼上極度刻板、流於表面的角色形象,呈現出一種滑稽的樣態。
Thumbnail
這是我一直想寫的另一個主題,因為是這個主題房間的第一篇,想要說明一下開啟這個房間的原因.....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我一樣,常常看著某部電視劇、電影或是小說,會自己腦補故事中沒有的劇情,可能是發展出配角的故事線,也可能是因為不喜歡原本故事的某些設定或是太渴望主角能有其他的發展而在腦中腦補出另一個故事?
電影「百日告別」上映時,剛好也是我做完百日法會,我鼓起勇氣自己一個人去看電影,這部片是在講述兩個陌生人,在同一天失去摯愛,以一百多天走出失去愛人傷痛的故事。 我是從頭哭著看完的,只有經歷過整個摯愛離世的人,才能感同身受,導演拍的真好!我懂那種到底是夢還是現實,忽然驚醒的感覺,還有一堆親人圍在你身邊
Thumbnail
往事如煙,幽微苦澀—現實情懷,早就把妳留在身邊。 往事如煙,卻難以走出--願來世,我們都有好的結局。
這部電影也是刷了好幾次,每次都是那幾個片段而已,不是其他的不精彩,是那些片段太刻苦銘心了,明明很相愛的兩人,最後某一方卻親手了結對方,你選擇了你的理想世界,我選擇了所有的人,沒有誰對誰錯,只有世俗的眼光在批判,我覺得電影結尾讓我最難以忘懷的是,只剩下一個人看著朋友幫忙辦婚禮,自己只能背負著世俗的委託
Thumbnail
看完《最後的馬拉松》的場景,我想寫看完電影的感想,於是問內人看完有什麼感覺,以便作為參考用。 「讓我想到不老騎士。」
觀賞這部電影很像河流通過身體,給人很冰涼舒服的感覺,主要是場景的設定就是一個偏僻的小鎮,透過電影的色調、風景、背景音樂所形成的感受。不過在這種感受之下,隨著電影的進行慢慢會有一個微微的壓抑感,像是Ellie永遠在皺眉頭、處在狹小的火車亭、惡趣味的微霸凌、一些聽都沒聽過的書籍、父親的高成低就等。而結束
Thumbnail
對我來說,在女生十二年前提出不再聯繫的要求時,這段戀情就隨著流下的眼淚劃下了句點,接下來只能一路向前。而男生則是十二年後,在紐約、在認知到女生現在過得很幸福、先生是個很愛她的好人,感傷之餘才理解了自己一直以來放在腦海裡的那些「如果」自始至終都不會實現。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愛的噩夢》透過夢境體現的是男主角對戀愛的完美想像,這也可以視作為導演個人想像/意志的延伸,由此嫁接以男主角的畫外音口白,和手機攝製使至更加貼近生活視角的觀看,都成為觀影時的投射路徑。此作未能入骨地剖析眾生心底的慾望,反倒是以斷裂的夢境連結,貼上極度刻板、流於表面的角色形象,呈現出一種滑稽的樣態。
Thumbnail
這是我一直想寫的另一個主題,因為是這個主題房間的第一篇,想要說明一下開啟這個房間的原因.....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我一樣,常常看著某部電視劇、電影或是小說,會自己腦補故事中沒有的劇情,可能是發展出配角的故事線,也可能是因為不喜歡原本故事的某些設定或是太渴望主角能有其他的發展而在腦中腦補出另一個故事?
電影「百日告別」上映時,剛好也是我做完百日法會,我鼓起勇氣自己一個人去看電影,這部片是在講述兩個陌生人,在同一天失去摯愛,以一百多天走出失去愛人傷痛的故事。 我是從頭哭著看完的,只有經歷過整個摯愛離世的人,才能感同身受,導演拍的真好!我懂那種到底是夢還是現實,忽然驚醒的感覺,還有一堆親人圍在你身邊
Thumbnail
往事如煙,幽微苦澀—現實情懷,早就把妳留在身邊。 往事如煙,卻難以走出--願來世,我們都有好的結局。
這部電影也是刷了好幾次,每次都是那幾個片段而已,不是其他的不精彩,是那些片段太刻苦銘心了,明明很相愛的兩人,最後某一方卻親手了結對方,你選擇了你的理想世界,我選擇了所有的人,沒有誰對誰錯,只有世俗的眼光在批判,我覺得電影結尾讓我最難以忘懷的是,只剩下一個人看著朋友幫忙辦婚禮,自己只能背負著世俗的委託
Thumbnail
看完《最後的馬拉松》的場景,我想寫看完電影的感想,於是問內人看完有什麼感覺,以便作為參考用。 「讓我想到不老騎士。」
觀賞這部電影很像河流通過身體,給人很冰涼舒服的感覺,主要是場景的設定就是一個偏僻的小鎮,透過電影的色調、風景、背景音樂所形成的感受。不過在這種感受之下,隨著電影的進行慢慢會有一個微微的壓抑感,像是Ellie永遠在皺眉頭、處在狹小的火車亭、惡趣味的微霸凌、一些聽都沒聽過的書籍、父親的高成低就等。而結束
Thumbnail
對我來說,在女生十二年前提出不再聯繫的要求時,這段戀情就隨著流下的眼淚劃下了句點,接下來只能一路向前。而男生則是十二年後,在紐約、在認知到女生現在過得很幸福、先生是個很愛她的好人,感傷之餘才理解了自己一直以來放在腦海裡的那些「如果」自始至終都不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