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人壽最近究竟是好紅?還是好黑?

2022/07/22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恐慌
沸沸揚揚的壽險業淨值一案,這幾天在各大媒體不斷熱力放送!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南山人壽的淨值大幅減少?讓潤泰雙雄股價躺平?
當然是升息害的。

升息和保險業淨值有啥干係?

我們先了解一下保險業平常在幹麼。
一般我們熟知的,就是保險業務員會追著你買保險,然後業務員通常是你的親戚朋友,還會順便增員你,最後常常都會沒弄好,就少了一個朋友親戚。
在你少了一個朋友之後,保險公司還是會繼續經營,它沒有很在乎你的社交狀況。
保險公司拿了你的保費之後,並不是就結束了,它還必需拿著這些龐大的保費做投資,除了幫保險公司獲利之外,還有為了以後的保險理賠金。
保險公司投資的金融商品,和利率的走勢都有很高的「反向掛勾」,像是公司債、政府公債等等,這些商品的特性是,當央行升息之後,「評價損失」就會增加。

評價損失是什麼鬼?

舉例來說,當今天市場升息到5%之後,一張只給投資人3%利息的債券,在市場上就變得乏人問津,這張債券的市場價格就會持續下跌,對於持有債券的保險公司而言,就會產生一個「未實現」的帳面損失,因為市場價格 < 當時買進的價格
股票也是一樣,像我們買台積電的股票,當時買在$688,現在只有$500,如果我們相信「一張不賣、奇蹟自來」,而選擇不賣出,那我們的「帳上」就有一個$188的「紙上損失」,它是損失又不是損失,這也是報上常誇飾的「蒸發」,但它實質上是會計學的「評價損失」,都還只是在帳面上、非實際的虧損的階段,並且因為股價、債券價格每日都會變動,所以「評價損失」、「評價利得」每天都會變動。
簡單說,「評價」就是市價和成本價的相比較。

「利差損」是保險業的山中曉陽?山曉?

最近大家關注潤泰雙雄的新聞時,有沒有常看到「利差損」這三個字?
利差損是保險公司和保險公會,這幾天用來滅火的專有名詞,解釋說升息之後,因為能降低利差損,所以對保險業是長期有利的。
要相信這些之前,我們就得了解到底什麼是「利差損」?這三個字我們都認得,拼起來卻有了魔性…
但要了解利差損之前,又得要先了解保險業的「預定利率」是什麼東西。

預定利率又是山曉?

預定利率,就是保險公司在賣給我們保險時,會先預定的一個未來利率,做為保費的計算標準。
因為預定利率是保險公司對總保費收入的「折現率」,所以預定利率越高,折算回今天的保費就會越低。
我們一開始有提到,保險公司拿到保費後會去做投資,如果投資報酬率是3%,但預定利率是5%,這個中間2%就是「利差損」了,是一個投資上的損失概念。
所以反過來說,就是「利差益」了,而有利差益的時候,保險公司會用「保險紅利」的名目,將之前多收的保費退回給保戶。
現在,讓我們來坐時光機,回到2~30年前的台灣一下。
當時的利率水準都是7~8%以上,所以預定利率也都在差不多的標準,當時的投資環境也不錯,保險公司投資比較容易獲得10%以上的水準。
圖片一,來源好房網。你看以前利率多好!
回到今天來看,那些20~30年前賣出的老保單,預訂利率多半在7~8%,但今日的利率水準都只有1~2%,債券殖利率也都差不多3~5%,加上投資環境沒有以前那麼嗨森,投報率要超過8%很不容易,所以近10年以來,保險公司一直面臨「利差損」的問題。
所以最近保險公司才會一直說,升息對降低利差損是有助益的,因為保險公司可以用新錢買到票面利率比較高的債券、或是其他款利率跟著升高的固定收益商品,如此便縮小了利差損。

台灣會計準則問題

台灣的保險公司還要面臨台灣「會計準則」的問題。
目前台灣沒有完全跟上IFRS17,僅要求「評價損失或利得」都只做在「金融資產面」,所以只要一升息,金融資產面就產生大幅的評價損失,但金融負債面的利多,比如利差損的縮小,卻沒辦法抵銷資產面的評價損失,淨值就得犧牲而減少。

南山人壽的淨值減損

淨值減損的真正原因,要看「淨值變動表」,如下圖:
圖二,來源:南山人壽2022 Q1財報第9頁/財學爸簡化
我們可以看到,淨值減損最大的原因,是「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評價損益」以及「採用覆蓋法重分類之其他綜合損益」。來,我們先玩個遊戲,你們用最快的速度念念看這二個專有名詞,看唸幾遍後會變很順!XDDDD
紅圈框起來的部份,就是一直在講「評價損失」,為什麼知道是損失呢,因為財報上有()括起來的,就代表負數。然後就像上面說的,這些評價損失,都只呈現「資產面」的,都沒有被「負債面」的好處抵銷。
然後我們就可以在財報裡面,找到「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評價損益」與「採用覆蓋法重分類之其他綜合損益」的細項。來,再快速念一遍!
圖三,來源:南山人壽2022 Q1財報第16頁/財學爸ctrl + C & ctrl + V
圖三的這個「覆蓋法金融資產」,也就是一堆股票、債券、受益憑證的投資,是「淨利」、「淨值」都會覆蓋到的,只要有評價損失或利得,會直接影響稅前淨利以及淨值。
其實這一塊更是加劇南山淨值減少的原因,因爲股票跟受益憑證的比例是很高的,代表都是股票投資的評價損失。
圖四,來源:南山人壽2022 Q1財報第18頁/財學爸ctrl + C & ctrl + V
從圖四我們就看到,南山人壽在今年第1季投資在國外債券(應該多半是國外公司債,歐美的居多),有台幣的1.3兆,比去年同期多了3000億。
今年第1季,市場對於FED的升息非常恐慌,因此出現了債券拋售潮,讓債券價格大跌,所以南山人壽買很多國外債券,那就會出現一堆「評價損失」,然後減損淨值。
按照今年第2季美國的股債雙跌、高漲的CPI,我相信評價損失造成的淨值減損,有可能會和第1季一樣慘。

南山人壽會死嗎?

壽險業很重要的二個指標,資本適足率 > 150%、淨值比 > 2%,如果不達標,公司就得想辦法增資。
要說聲抱歉,南山第1季的資本適足率我算不出來,因為牽扯到「風險資本」的計算,這超過我的能力範圍了(哭),目前只知道2021年,是有超過300%,今年上半年的資本適足率,只能等南山在9月公告了。
淨值比在第1季是6%,如果第2季一樣慘,再少掉1880億,那淨值比會變成3%嗎?不一定,因為還要看總資產的變化,但我們不會知道第2季南山人壽怎麼操作它的資產,所以還是得等半年報出來了。
但是南山人壽會不會死?我認為要從現金流量表來看。
按照第一季這麼慘的狀況,南山人壽的整體現金流出了310億(圖五的藍框框,已經算入評價損失,紅框框)。
圖五,來源:南山人壽2022 Q1財報第10頁/財學爸小畫家處理
所以我們先假設第2季比第1季慘2倍好了,現金會再流出620億,手上的現金從1466億,減少到846億,所以只剩下1.5季可以撐,完蛋了?
當然不會完蛋啊!
雖然有評價損失,南山人壽還是可以選擇賣掉一些股票、債券,雖然會有虧損或是賺很少,但是就像我們平常說的,停損換現金。
誰說不能停損換現金?
光是上圖,南山人壽帳面上還有快4000億的股票(國內+國外),雖然可能都跌很慘,但還是可以分批停損賣掉啊!
壽險公司都hire很多很強的操盤手、交易員,操作這種投資一定是比我們強多了,將子南山人壽的現金流還是hold的住,不會那麼容易死的。

怕豹了?情緒投資真的抓不住啊!

潤泰全、潤泰新,這幾天外資、投信都在進貨,他們沒在怕。
7/19又買回來
不過主要應該還是重大訊息記者會上說了,雙潤會將「投資性不動產」,在會計準則上做一個改變,白話來說,就是將按「買入成本」估計的,改成按「市價」估計。
潤泰新的投資性不動產,2022年第一季的帳面價值就有220億元,並且按照新聞調查,都是在值錢地段,如「南港車站大樓」、「松山車站大樓」、「內湖車站大樓」、「寶清段潤泰代官山」、「淡水潤福新象」,目前市場粗估市值在400億元,那就可以降低第1季淨值減少500億的衝擊。

結論

法人不怕,散戶要不要怕?
看八字吧!每個人個性不一樣,有人賭性堅強就是要抄底,誰也攔不住。
但追求穩定投資的朋友,受不了波動大的,當然就不要選擇這種波動大的股票,就算它「有機會」賺很多,但仍然違背我們追求「穩定」的策略,賺不到那麼多就算了,千萬別覺得可惜!
公司不會死,不代表股價不會死,好公司也不代表好股票。投資還有很多其他選擇,與其擔心潤泰、南山的淨值,不如選擇其他穩定的金控股,買ETF也比較能放心地睡了。
349會員
45內容數
這邊會分享個股分析的文章,會做基本面分析、財報分析、產業分析等,儘量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做個股分析。目前不論好股壞股,覺得值得分享的,能給大家在投資上做參考的,就會寫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