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哲學」隨想

2022/07/28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昨天很榮幸得到幾位台灣哲學界朋友的邀請,到台北紫藤廬午餐,席間朋友們介紹了台灣研讀歐陸哲學的歷史淵源,原來竟間接和台灣政治史有關係…;我們又談及普及哲學的發展,大家在傾談中考慮到「普及哲學」究竟是一項「專門學科」的普及,還是「普遍文化」的普及。
今天早餐時我看了法國的文化史YouTube,說及16、17世紀的人文主義的興起,歐洲人開始從神權思想走向以人為本的思想,倡議回歸到Cicero人文教育(humanitas), 當時的理想就是學生從「七藝」的學習而成為一個完善的人(un être humain accompli)。當時著名的哲學家蒙田的作品「散文」,在現時來説真可以是普及哲學的典範,這本巨著的眾多主題包括許許多多人生處世的反應與態度:例如孤獨、閒散、愛情婚姻、說謊、憤怒….蒙田對應於這些正統經典哲學視之為繁瑣的題目,表達了自己(懷疑主義的)立場的思想,他的文字寫作風格,當然是法國文學的典範⋯⋯直到今時今日,這個文、哲共融的傳統,就正是法國文化的傳統(羅蘭巴特的散文式寫作,不正是源自蒙田而來?)
法國哲學家Michel Onfray認為,有部份(純粹的)法語哲學作品(由蒙田至啟蒙時代哲學家至盧梭、部分沙特以致Badiou)都完全不同於硬創佶屈聱牙的新名詞的哲學(據Onfray所言,這等哲頭源頭來自德國),與這些名詞等如思想的哲學保持很大程度距離,其目的是讓比較一般大眾讀者在思想及表達能力(仍即文化)上,不斷增廣,深入及精緻化…這種「普及」的思潮,理想在於讓人作為人地邁向「完善」,可對世界與人生懷疑反思,自由而豐富地表達自己,即是,做個有文化的人,才是「普及哲學」的精神。
    Jackie Kwok
    Jackie Kwok
    專門發表有關文學藝術與哲學短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