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膨管沒漏水,
磁磚也沒裂縫,
所以敲除只到粗面。
敲除後觀察一天,
牆面和地面也沒有水痕。
就直接開始水電配管。
一樓照原格局省事,
三樓多免治馬桶和暖風機,
需要增加新的電線。
用水泥修補牆面不平整。
過幾天等水泥乾了,
開始塗彈泥防水,
從角落先做再刷大面積。
小幫手刷塗了兩次,
小老闆檢查後又局部加強。
彈泥塗完要等大約四天,
讓它完全乾形成防水膜。
網路上對於試水眾說紛紜,
不同的做法價格必然有差異,
根據自家建築狀況評估。
漏水嚴重的敲除會比較深層,
修補和防水就要更多工法,
表皮擦傷不用挖肉刻骨吧!
我們是沒有做試水的動作,
說服自己的理由,
因為磁磚只敲到粗面,
原先的防水層應該還有作用。
加上磁磚黏著劑跟填縫劑,
都有一定程度的防水效果。
做了防水不一定要泡水試,
除非浴廁經常淹水不退。
所以做好洩水坡度更重要。
買了gore tex 的衣服,
也沒必要故意去淋雨試吧!
我們是先選好磁磚花色,
確定磁磚供貨沒問題,
才開始敲除的作業。
四五十年前的浴廁,
用的都是馬賽克居多,
二十年前牆面20*40公分,
地面則是20*20公分居多。
最近十年牆面30*60公分,
地面則是30*30公分為主。
而且磁磚間的縫隙,
也越來越縮小了。
磁磚的原料是石頭與陶土,
現在流行的花色,
以仿石材和木紋居多。
浴廁考慮的防滑和清潔,
這兩項是相對的。
防滑係數越高,
也代表卡汙垢的機會越大。
顏色明亮有放大效果,
顏色暗沉感覺神秘沉穩。
但深色卡水垢會呈現白灰,
比淺色卡水垢更明顯。
為了防滑不選擇石英磚,
為了清潔不選擇粗面磚。
所以就是選擇大眾化,
表面經過燒釉處理的磁磚。
又可以分成亮面與霧面,
兒子選擇了霧面灰黑色系,
我們選擇亮面玫瑰白色系。
地磚的防滑細數比壁磚高,
為了安全考量,
地磚原則上淺色會好一點。
通常廠商壁磚和地磚有配對,
但也有人地磚喜歡另外搭配,
長條木紋磚很多人選用,
也有人將霧面壁磚切半,
變成30*30的地磚。
貼磁磚的是老經驗師傅,
每天準時上工,
下班則工作到適當段落,
再將場地和工具收拾,
都是延後下班。
看師傅工作,
好像在欣賞表演,
每一個步驟都很細心。
但是工作空間有限,
師傅坐在小桶子上,
彎著腰工作很辛苦,
我們也不好一直打擾他。
先貼牆面再做地面,
需先打雷射抓水平,
牆面由下往上一排一排貼。
磁磚很厚重,
最下面那一排,
會用到磁磚支撐器,
調整磁磚的高度成一直線。
磁磚橫線和直線接縫,
都要接得很平整,
靠磁磚整平器固定。
確保每片磁磚之間,
不會有高低差,
或上下凹凸的現象。
30*60以上大尺寸磁磚,
需要雙面上膠泥,
較費工也費力。
整平器排排站像衛兵,
貼瓷磚在轉彎和畸零處,
要花更多精神去處理。
貼地面要調整洩水坡度。
轉角會使用收邊條,
避免尖銳磁磚割手。
畸零處或插座四周,
都要量好距離畫線,
再利用切割器械裁切。
在民宅工作的泥作師傅,
砌牆、鋪地、抹光、
架門框、止水墩等都會做。
開封磁磚每一箱都要檢查,
批號要完全一樣,
否則可能會縫對不起來,
或是會有色差問題。
貼上磁磚就好像有了雛形。
隔天再做填縫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