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作漢文俳句

戲作漢文俳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所謂俳句,原是日本特有的短詩。這種詩體興起於16世紀中葉的室町時代末期,盛行於17、18世紀的江戶時代。流傳至今,歷久不衰。甚至傳播到世界各地,促進了所謂漢俳或歐美haiku的出現。

俳句的原形為日文「五‧七‧五」三行,共十七音節,稱上五、中七、下五。由鄭清茂先生譯注的《芭蕉百句》則一律以漢字「四、六、四」十四言譯之,文白不拘,希望能夠表達俳句特有的詼諧輕妙之趣。韻腳部分,可以三句通押,也可以首尾押、後兩句押,總之句式沒有嚴格規範。

日本俳句名家,以松尾芭蕉為最,享有「俳聖」之譽。是「元祿文化」的旗手。在日本文學史上的地位,可比美中國「詩聖」杜甫。中文字一字單音節,不似日文有時一字多音節,因此俳句傳入台灣、中國後,改17音節為17個字,名家眾多,如趙樸初、林岫、黃靈芝等。小子偶讀俳句,殊覺清新可人,嘗試戲作。

俳聖松尾芭蕉,世稱「芭蕉翁」

俳聖松尾芭蕉,世稱「芭蕉翁」

三千煩惱絲,
薙短留長總有思,
何妨棄去之?
葉落滿山紅,
鸞凰比翼繞寒楓,
啼鳴動我衷。
avatar-img
修天爵的沙龍
6會員
82內容數
熱愛詩詞創作 也喜歡台語詩文書寫 歡迎同好們蒞臨指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修天爵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友人、紅學學者楊奕成教授到北京遊,遍遊紅樓夢故事中許多知名景點。臨回國前,吟其曲作《一半兒‧失落的大觀園》......
山空林寺靜, 日沒野僧閑。 樹下飄翎羽, 鴟鴞攫鼠還。
前同事是國文老師,最近無事閒聊,說聽過一句上聯,問我可否想到工整下聯? 我沉吟片刻,試對如下: 家徒四壁偷兒嘆, 甕僅餘塵耗子嫌。 歡迎看到文章的朋友,也可對對看
友人、紅學學者楊奕成教授到北京遊,遍遊紅樓夢故事中許多知名景點。臨回國前,吟其曲作《一半兒‧失落的大觀園》......
山空林寺靜, 日沒野僧閑。 樹下飄翎羽, 鴟鴞攫鼠還。
前同事是國文老師,最近無事閒聊,說聽過一句上聯,問我可否想到工整下聯? 我沉吟片刻,試對如下: 家徒四壁偷兒嘆, 甕僅餘塵耗子嫌。 歡迎看到文章的朋友,也可對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