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書手L | 斜槓時代的高效閱讀法

2022/09/12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作者|山口周 譯者|張婷婷 出版|采實文化
「自學力」,是成人教育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
這本書的作者山口周在書中強調,未來將是一個對創意需求越來越高的時代,正如他在另一本與設計大師水野學的著作【價值,從視野開始】中所提到,在現代社會中,「有意義的價值」才是未來的趨勢。也因此,如何快速、有效培養能夠激發創意的自學方法,將是現代人需要努力學習的能力。

自學模組

山口藉由自身經驗,將自學的過程分成了四個主要部分。藉由這4個功能不一的「自學模組」,能夠培養出有別於傳統學校的「非以系統為前題的知識」,藉以提高自身戰鬥力。

戰略

戰略即目的,在現代資訊取得超級方便的時代中,自主學習必須帶有目的性,否則很容易迷失於過多的訊息洪流中。針對甚麼主題、朝甚麼思考方向而進?是非常重要的前提。
對此,山口認為與其思考要學習甚麼主題,其實思考什麼不該學習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需要考慮的是差異性的問題,現代社會早已資訊過載,當我們在決定學習的主題時,要注意所輸入的資訊是否真的能夠提升我們的戰鬥力。雜學並非一定不好,但沒有目的和系統的雜學,很難對於一個人的實際能力有明顯影響,一定要先審視自己目前所擁有的能力,根據其找到能夠輔以運用的主題。

相乘效應

對此,山口提出了一種十分特別的看法,他認為「創造是一種乘法」,也就是說,創意是藉由不同主題的知識互相加乘後得出的結果,也因此,當我們在選擇學習方向時,應該要以「主題」為主、「領域」為輔。從自己現有的知識發想制訂戰略,有了戰略後,選書才有敏感度。
E.g.
蘋果=設計X科技
坂本龍一=傳統電影X電子音樂

輸入

有了戰略,再來便是著手進行知識的輸入,而談到自學的輸入,閱讀肯定是重要的資訊來源。閱讀(Read)並不一定只能在書本中進行,電影、廣播、雜誌、音樂、網路文章甚至是與他人進行交流,都是現代人資訊輸入的好渠道。儘管如此,但這本書主要仍是以閱讀書籍作為主要討論啦。

閱讀的目的

現代人的學習的目的有很多,山口將輸入的目的區分為四大類型,工作所需、加強特定專業、提高修養與消遣娛樂。
當我們在討論讀書的方法時,一定要先討論閱讀目的,因為方式是會隨著目的而有所改變。但山口在書中其實也一再強調,沒有目的的閱讀其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正如水野學在【品味,從知識開始】所提出的看法,他認為,沒有目的的閱讀是累積個人品味的最佳手段,同時也是保存未來輸出能量的好方法。

Garbage in garbage out

輸出和輸入的結果是非常直觀的,除非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天才,多數的人即便再具有思考能力,輸出的結果很大一部分還是源自輸入的內容。也因此比起輸入的「數量」,輸入的「密度」和「純度」更加重要。作為新時代的自學者,一定要能清楚辨別自己在閱讀的是否為垃圾。

「目光短淺」且不預設「創造知識」

閱讀時要設定目標、但不要過於長遠,限定了自己有興趣的對象之後,會使一個人偶然遇見「人、事、物」的機會變得狹小。決定長期目標,為了達成目標專心一意的努力,是很危險的,因為你可能會在過程中錯失掉其他更加美好的事物。

轉化

思考就是知識的轉化,通常包含了抽象化與構造化兩個步驟,當我們讀到一段資訊號,若要將這段他人總結的資訊轉變成自身戰力,勢必需要經過自己重新思考並將知識抽象化的過程,也就是經濟學中常說的「資料模型化」。
轉化的目的在於將一段套用在特定主題裡的資訊從脈絡中抽離,變得能夠套用在任何主題中。
而抽象化之後的結果並不一定要是真理、多數時候也絕不是真理。事實上,經過抽象化後的知識通常會是以假設的形態出現,而所謂假設,就是假定一個疑問。在思考問題時,我們要盡量提問,便能更進一步加強輸入的敏感度,這是提升自學系統生產性的重大關鍵。

儲存

書中將這個世界形容成是一片汪洋,而知識是魚兒,優游其中。人的大腦則像是冰箱的冷凍庫,我們能把資訊一條條放在裏頭,但絕不可能放得下所有知識,也因此,我們應該學會如何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知識水池,只需要將自己需要的訊息存放在水池中。由於必要的資訊都在池子裡,因此不需要記下所有詳情。只要將相關的關鍵字或概念繫上繩子,當有需要時可以從魚池裡搜尋到就夠了。
這個概念其實便是「卡片盒筆記」的核心概念,藉由有系統的訊息儲存,形成一個專屬於自我的知識體系。但,究竟要如何在書中找到適合存放的資訊呢?
山口同樣在書中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認為自己感到有趣或反感的「事實」、事實而來的「洞察」或「啟發」,還有由洞察與啟發中聯想到的「行動」,都是很值得留下的訊息。可以是著一邊畫線一邊讀書,而每本書無論最後畫了多少重點,最終必須再從中挑選5-9個重點進行抄錄,且只將它們的精華抄寫下來。
他也制定了較完整的閱讀與抄錄系統:
  • 一讀:把在意的部分畫線。(事實、洞察、起法、行動)
  • 重讀:閱讀畫線部分、仍然在意的部分註記下來。
  • 三讀:重讀註記的部分,選出認為日後有用的知識抄錄於永久筆記中。
其實這樣的抄錄系統,和金正在【三次閱讀法】中所提出的閱讀方法如出一轍,重點在於挑選出書中真正對於自己有幫助的部分來愈讀、紀錄。

不得不說,真的很喜歡山口老師的寫作方式和文筆,在本書中,其實再閱讀當下就一直讓我聯結到【如何閱讀一本書】與【卡片盒筆記】的內容,尤其是知識的抽象化與構造化,這部分雖然是整本書中篇幅最少的部分、卻也是我最近嘗試卡片盒筆記與主題式閱讀時認為最困難的部分。
本身也滿認同作者對於「沒有目的的閱讀」的見解,一部分是我很愛作沒有目的的閱讀、但更大一部份是因為在我心中,很難想像有什麼閱讀是沒有目的的。很多主打「閱讀法」的書籍,常常將「沒有成長價值」的閱讀稱作沒有目的的閱讀,個人對於這類將閱讀過度功利化的論述其實不太能認同,當然,我想多數作者並無貶低的意涵,但每當我讀到這類論述時,當我們在討論現代人閱讀量越來越少的原因,不正是由於閱讀功利化的結果之一嗎?
自從第一次在【價值,從視野開始】認識了山口老師後,就深受他的靈感啟發。也許是主觀偏見,但總覺得他對於世界的認知真的非常深刻,因此自認在這本書中確實得到了很多新的理解,而且不僅僅在於如何閱讀這件事,山口老師看待世界的角度,也是我認為這本書很有魅力的其中一點,非常推薦給所有人。

追蹤其它平台
記錄心得為主,爾偶推推書、寫寫文。 主觀意見偏多,文學無雷。 目標是打造一座圖書館。 若你也愛讀書,希望這裡有你需要的文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