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損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上次的【真相2】裡面提到,大腦如果有損傷的話,會造成資訊比對上的問題。 那麼撇除物理上的撞擊不說,我們的大腦是怎麼受傷的呢?
https://www.bbc.com/ukchina/trad/50000931

【毒】
其實大部分的高危生物性毒素我們不會去接觸到,其他的低毒性用品則有可能是香料、藥劑、驅蟲用品。儘管如此時間久了依然可以透過人體代謝掉。但現代社會的科技進步讓我們可以用化學合成的方式幾乎代替掉所有的有機合成物。女性用品、盥洗、清潔等等日常生活用品皆是如此。多方夾攻讓代謝速度有限的人體器官開始漸漸不斷累積有毒物質,直到致癌。

【營養】
是修補人體的基本元素。營養不良短期不會有什麼異狀,但是人會持續活動。消耗跟不上補給勢必會造成傷害。外表我們能看到的有限,等到內臟器官出問題都是很久之後的事了。

【死背】
人在記東西的時候會激活神經元,於此同時該區域附近的其他神經元也會跟著被激活。但是不斷的記憶和背誦同一個東西會強迫大腦為了應急而將周遭的神經元全都拔除,只留下一個神經元成為長期記憶。於是,當你背得越多──大腦就耗損的越嚴重。

【家暴】
直接造成腦部感情區域的傷害。

【壓力】
這就不需要我說明了。

【通勤】
這點一定出乎每個人意料之外,但這邊有個前提條件,必須是上下班時的通勤。科學家在研究時發現,只要你當天有工作,那麼工作時的通勤對大腦造成的影響會自動變得和工作一樣。換句話說,大腦自發性地認為你依然處在工作之中,這和我們的交通法規和建設也有關聯性。

【加班】
人的大腦只能忍受8小時的極限,這也是為什麼工作時間和上課時間被設定為是8小時(我們那個年代上課時間是如此)。加班費嚴格說起來不值得你去追求或感到欣慰,大夜班也是,因為那是傷害大腦換來的。


很多人都不知道,人的大腦具有不可逆轉性。什麼意思呢?就是人腦受到的損傷是無法復原的,這點卻不曾出現在我們的教育系統中。不難理解,畢竟只要腦科學成為常識,那麼很多不合理的社會規範和價值觀會被摧毀掉,這是在我們出生前的那一批人所能佔領的至高點。他們必須藉由這些不合理來鞏固自己目前所擁有的一切。於是A>B,B>C,C>D,社會永遠都不會公平,弱勢也不會有保障。
資料來源
工作和通勤對大腦的傷害:布朗大學研究結果。
家暴對大腦的傷害:大腦開發手冊。
毒物影響:真田右腦開發機構副所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會員
126內容數
活動徵文的整理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就是有機。 【話術?】 一直以來,我們都把這個詞當成是高級品的意思。殊不知,這居然只是正常的標準。換句話說,在你察覺到之前就先破壞的話,就能控制你的認知和標準。 【標準】 在日本,有機耕地需要休耕12年,且所用到的糞肥其牲畜不得施打或食用非自然的藥物或食品。標準相當嚴苛。台灣地狹人稠又高度開發,
這次的新冠肺炎讓很多人失去生命,所有的人類活動也受到嚴重的打擊。有的人開始思考不同的兩種國家主義:共產和民主。但這種2元思維的缺點就在於:不去思考其他可能性,也不去探討細節。畢竟這兩種主義都只是政府的發明。 那麼看似簡單的現象背後會有什麼隱情呢? 【表象】 現在的
【柬埔寨】 你能看出多少東西呢? 這才是重點。 先不要管新聞或網路上的影片能給你多少資訊。 就這件事的表面能看出多少東西? 1.社會福利2.議題收割3.黑道
為什麼我之前會在臉書上直接講疫苗是無效的? 很簡單,疫苗只是驅動你製造抗體。 但抗體──是怎麼來的? 【營養】 這是抗體的來源,但為什麼武漢肺炎的致死率依然如此之高? 那就代表抗體來不及製造、做不出來或者不完全。 營養不足代表什麼? 身體無法產生抗體。
以上引用自維基百科。 【疑問】 這東西為什麼會擁有價值? 因為──有人說將來會增值。 就這樣? 那買吧。 當經濟變差變爛的時候你就知道──有沒有人要向你買了。 ※ 所謂的投資就是先搶先贏。 精美超值的物件早就已經被投完了。 所以你能接觸到的東西基本上都是幌子。 不然就是別人的施捨。
身體必需的微量元素。 【標準】 這是相當嚴肅且嚴苛的問題。 因為身體需要的東西太多了。 那麼你該怎麼知道足不足夠? ※ 那麼,為什麼優良的土地會不足呢? 1.工業開發跟科工區的規劃:這需要郊外的大面積土地 2.人口爆炸:扣掉山坡地,必須至少刪減掉目前1/3的居住地拿來當作田地
就是有機。 【話術?】 一直以來,我們都把這個詞當成是高級品的意思。殊不知,這居然只是正常的標準。換句話說,在你察覺到之前就先破壞的話,就能控制你的認知和標準。 【標準】 在日本,有機耕地需要休耕12年,且所用到的糞肥其牲畜不得施打或食用非自然的藥物或食品。標準相當嚴苛。台灣地狹人稠又高度開發,
這次的新冠肺炎讓很多人失去生命,所有的人類活動也受到嚴重的打擊。有的人開始思考不同的兩種國家主義:共產和民主。但這種2元思維的缺點就在於:不去思考其他可能性,也不去探討細節。畢竟這兩種主義都只是政府的發明。 那麼看似簡單的現象背後會有什麼隱情呢? 【表象】 現在的
【柬埔寨】 你能看出多少東西呢? 這才是重點。 先不要管新聞或網路上的影片能給你多少資訊。 就這件事的表面能看出多少東西? 1.社會福利2.議題收割3.黑道
為什麼我之前會在臉書上直接講疫苗是無效的? 很簡單,疫苗只是驅動你製造抗體。 但抗體──是怎麼來的? 【營養】 這是抗體的來源,但為什麼武漢肺炎的致死率依然如此之高? 那就代表抗體來不及製造、做不出來或者不完全。 營養不足代表什麼? 身體無法產生抗體。
以上引用自維基百科。 【疑問】 這東西為什麼會擁有價值? 因為──有人說將來會增值。 就這樣? 那買吧。 當經濟變差變爛的時候你就知道──有沒有人要向你買了。 ※ 所謂的投資就是先搶先贏。 精美超值的物件早就已經被投完了。 所以你能接觸到的東西基本上都是幌子。 不然就是別人的施捨。
身體必需的微量元素。 【標準】 這是相當嚴肅且嚴苛的問題。 因為身體需要的東西太多了。 那麼你該怎麼知道足不足夠? ※ 那麼,為什麼優良的土地會不足呢? 1.工業開發跟科工區的規劃:這需要郊外的大面積土地 2.人口爆炸:扣掉山坡地,必須至少刪減掉目前1/3的居住地拿來當作田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現代生活中,我們無意識間的日常習慣,往往對大腦健康造成巨大的影響。 隨著科技和飲食文化的發展,許多看似平常的行為,從飲酒、熬夜到長期焦慮,都可能加速大腦的衰退,並增加患上痴呆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風險…
Thumbnail
你知道嗎?根據腦神經科學專家的研究顯示,人類的大腦其實具有自我毀滅傾向,比起感受生活中美好的部分,大腦更容易專注在生活的不完美跟缺陷中 那是因為大腦最重要的功能是在於讓人對身邊危險的事情有所警覺,所以我們很容易就會看到白T恤上的黑點,這叫做大腦的「默認模式」
Thumbnail
直視精神萎靡、身體乏力的狀態,清洗身心靈的乏力感受。
26 篇文章|41555 字 作息觀|健腦法|生活指導 序 我們的心靈與大腦,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常常在無形中遭受壓力的侵襲。 《腦疲勞》大腦整理與休息的科學,是一本致力於探索大腦與情緒互動的指南,透過簡潔的敘述與深入的分析,希望讓你認識到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不為人注意的細微變化。
大腦的靈活和活力,重點在神經突觸的數量和品質,不是神經細胞越多越好。就像城市一樣,大腦要活起來,就是要多學新東西、多運動,還有保持好奇心和開放心態。這些習慣能幫助神經突觸長出來,不但讓記性更好、學得更快,還能延緩老化。說白了,只要多做這些小事,生活就會更有趣、更有無限可能。
你知道嗎?大腦跟肌肉一樣,放著不用會越來越遲鈍!其實,只要多學些新東西,像學拉花、看書,或者跟朋友聊聊天,加上規律運動和保持好奇心,腦袋就會更靈活,記憶力變好,創意也更多。所以,別讓大腦偷懶,多動腦、多挑戰,讓生活更有趣吧!
現代人腦袋常覺得超累,壓力大到爆、資訊多到炸,心理健康真的會受影響。要讓大腦恢復活力,平常就要記得好好放鬆,多動一動,還有睡飽一點。如果累到快撐不下去,真的不要硬撐,找專業幫忙比較保險。聽自己的身體講話,給它一點空間,像手機沒電一樣,充飽電才能繼續好好生活!
現代人常常覺得腦袋卡卡的,工作沒效率、生活也累累的,這其實就是大腦太疲勞。像是注意力變差、記性不好,常常東西放哪都忘記。其實,該休息就休息,試試深呼吸或冥想,還有運動不用很激烈,散步就很棒。別人要你幫忙,不行的話就婉拒,別硬撐!照顧好大腦真的很重要,調整生活習慣,慢慢就會發現自己更有精神、也更開心。
現在生活這麼忙碌,每天壓力大到不行,很多人腦袋常常累得轉不動。如果長期壓力太大、睡不好、又懶得動,腦袋就真的會累到快壞掉啦,像手機用太久一樣,越來越卡、越卡越想丟。其實要改善也不難:多睡一點、動動身體、該休息就休息,還有學會說「不」。這樣,腦袋會清爽很多,生活品質也會跟著提升喔!
聒噪的大腦 寧靜的感受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現代生活中,我們無意識間的日常習慣,往往對大腦健康造成巨大的影響。 隨著科技和飲食文化的發展,許多看似平常的行為,從飲酒、熬夜到長期焦慮,都可能加速大腦的衰退,並增加患上痴呆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風險…
Thumbnail
你知道嗎?根據腦神經科學專家的研究顯示,人類的大腦其實具有自我毀滅傾向,比起感受生活中美好的部分,大腦更容易專注在生活的不完美跟缺陷中 那是因為大腦最重要的功能是在於讓人對身邊危險的事情有所警覺,所以我們很容易就會看到白T恤上的黑點,這叫做大腦的「默認模式」
Thumbnail
直視精神萎靡、身體乏力的狀態,清洗身心靈的乏力感受。
26 篇文章|41555 字 作息觀|健腦法|生活指導 序 我們的心靈與大腦,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常常在無形中遭受壓力的侵襲。 《腦疲勞》大腦整理與休息的科學,是一本致力於探索大腦與情緒互動的指南,透過簡潔的敘述與深入的分析,希望讓你認識到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不為人注意的細微變化。
大腦的靈活和活力,重點在神經突觸的數量和品質,不是神經細胞越多越好。就像城市一樣,大腦要活起來,就是要多學新東西、多運動,還有保持好奇心和開放心態。這些習慣能幫助神經突觸長出來,不但讓記性更好、學得更快,還能延緩老化。說白了,只要多做這些小事,生活就會更有趣、更有無限可能。
你知道嗎?大腦跟肌肉一樣,放著不用會越來越遲鈍!其實,只要多學些新東西,像學拉花、看書,或者跟朋友聊聊天,加上規律運動和保持好奇心,腦袋就會更靈活,記憶力變好,創意也更多。所以,別讓大腦偷懶,多動腦、多挑戰,讓生活更有趣吧!
現代人腦袋常覺得超累,壓力大到爆、資訊多到炸,心理健康真的會受影響。要讓大腦恢復活力,平常就要記得好好放鬆,多動一動,還有睡飽一點。如果累到快撐不下去,真的不要硬撐,找專業幫忙比較保險。聽自己的身體講話,給它一點空間,像手機沒電一樣,充飽電才能繼續好好生活!
現代人常常覺得腦袋卡卡的,工作沒效率、生活也累累的,這其實就是大腦太疲勞。像是注意力變差、記性不好,常常東西放哪都忘記。其實,該休息就休息,試試深呼吸或冥想,還有運動不用很激烈,散步就很棒。別人要你幫忙,不行的話就婉拒,別硬撐!照顧好大腦真的很重要,調整生活習慣,慢慢就會發現自己更有精神、也更開心。
現在生活這麼忙碌,每天壓力大到不行,很多人腦袋常常累得轉不動。如果長期壓力太大、睡不好、又懶得動,腦袋就真的會累到快壞掉啦,像手機用太久一樣,越來越卡、越卡越想丟。其實要改善也不難:多睡一點、動動身體、該休息就休息,還有學會說「不」。這樣,腦袋會清爽很多,生活品質也會跟著提升喔!
聒噪的大腦 寧靜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