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指標百百種,能不能看一種指標就能快速判斷台灣景氣現在如何,又該如何投資?
有!那就是台灣景氣領先指標
臺灣領先指標由外銷訂單動向指數(以家數計)、實質貨幣總計數M1B、股價指數、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淨進入率、建築物開工樓地板面積(住宅、商辦、工業倉儲)、實質半導體設備進口值,及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等7項構成項目組成,每月由國發會編製、發布。因指標具領先景氣變動之性質,可預測未來景氣之變動。 資料來源: 國發會
景氣領先指標與台股的關係
不囉嗦,直接上圖!領先指標不含趨勢指數大於100時,代表景氣擴張,反之小於100代表景氣收縮,可以觀察到領先指數的波峰與低谷多數與加權指數的高低點同步,沒有很明顯的領先效果,因為有一句俗語是這麼說的:
股市是經濟的櫥窗
再加上領先指標的組成包含加權指數也是一個原因,然而這不代表領先指標無用,我認為它有一些優點:
- 不只是靠股價來判斷景氣,而是透過其他六項領先型經濟指標進行多重驗證
- 領先指標不含趨勢指數已經去趨勢、平滑化,減少噪音有助於判讀景氣動向

台灣景氣領先指標不含趨勢指數與加權指數歷史走勢
領先指標該如何用?
可以使用領先指標將景氣分為四大情境:
- 復甦:領先指標<100 且 領先指標較上月增加,代表景氣處於收縮期但正在好轉
- 成長:領先指標≧100 且 領先指標較上月增加,代表景氣處於擴張期且持續加速
- 放緩:領先指標≧100 且 領先指標較上月減少,代表景氣處於擴張期但出現放緩
- 衰退:領先指標<100 且 領先指標較上月減少,代表景氣處於收縮期且加速滑落
回測1987年以來的歷史數據,下表為各個情境下加權指數未來一季的績效表現,加權指數在復甦時期的表現最好,有最高的平均報酬,勝率也相對高,2倍的盈虧比代表平均獲利為平均虧損的2倍,明顯優於其他時期;在風險方面,最大跌幅為買進後遇到的最差狀況,三項統計數據皆為所有情境中最佳。表現次佳為成長時期,報酬雖明顯下降,但仍然值得投資;再來是衰退時期,只剩些微正報酬,勝率也降至50%,且需留意較大的潛在跌幅;最後是放緩時期,明顯的負報酬、低於50%的勝率、盈虧比小於1、偏高的下跌風險,上述特徵皆不利投資。

各情境下未來一季加權指數績效表現
結論
- 景氣復甦時用力買,此時報酬風險比高,可以適度加槓桿
- 成長時持續買,累積部位、放大獲利
- 放緩時慢慢賣,必需去槓桿
- 衰退時小心買,留意較大風險,長期投資可以參考金字塔型加碼策略
根據11月底公布的領先指標來看,目前仍處衰退階段,然而加權指數在11月上漲了14.9%,後續可以留意領先指標是否出現落底訊號,下次公布時間是12月底。
風險警示
每一期國發會都會追溯修正領先指標以精確反映景氣(詳細說明點此),所以當下看到的數值在未來有可能會出現變動,因此在參考回測數據時仍要保守一些。
若你喜歡本篇文章,可以順手給我個愛心~
也歡迎追蹤我,可以收到下篇文章發布通知~
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有任何想法或疑問,歡迎在下方留言~
FB:學投資的安德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