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雨《女兒》詩集閱讀感想─之2 女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閱讀女兒這首組詩後,自己的總結感想不太文學,:
「天啊這首組詩真的是超級鬼故事」XDD
當自己身為女性,也身為女兒。
最初看到詩集的名稱時,對於要閱讀這本書這件事其實有點抗拒,可能因為女兒這個詞彙,一直都是自己不太想去面對的身分,連結並不是那麼愉快的過往回憶,女兒與母親,被傷害而無處可去。
閱讀〈女兒〉組詩後,當中的詩句勾起了一些負面的情緒,不過還是很慶幸能有機會讀它,覺得零雨的這首詩,寫出了很多自己其實感知到了,但尚未有能力將它以文字成形並且訴說的概念。
組詩裡女兒似乎不僅僅為母親的女兒,也是世界的女兒,自己所聯想到的負面意象裡,女兒是更沒有力氣去反抗,而她的身分也不應該去反抗的,承受像是一種職責。不過組詩裡有一個自己很喜歡的設計,與讀書會的朋友都有聯想到,後來成為母親的人,也是誰的女兒。(同時也是世界的女兒。)
印象最深的一首大概是女兒H,「我們做女兒的就閉緊嘴巴/讓男人去處理。」「但你為什麼憂鬱/醫生說(──他是個男的)/你晚上失眠耳朵暈眩間接性的/頭痛不時來襲/──我也不知道原因就由醫生用藥
(──他是個男的) 前後共出現兩次,讀這個句子時有那麼一點悲傷的感覺,這一兩年聽過一些他人的分享,不敢完全肯定且無比憤怒的,但在有些時候,確實會認為這個世界是異樣的,好像主要是以生理男性為設計的,而身為女性要去習慣。如不被重視的女性醫學研究、過重過大又過高的東西 ( 並因為自己搬不動那些而感到自己是無用的 ),也讀過一篇寫過大的鋼琴琴鍵與汽車安全氣囊。其實在聽人分享這些以前,自己習以為常。
女兒H另外一句:「你的婚姻令人羨慕/房子車子兒子一應俱全
明明已經抵達了世界上大部分的人定義的,所謂幸福的標準了,不是嗎?
整首組詩裡,很多寫的是日常現實,卻會讓我想到控訴兩字,失語的女性(被男人追趕恐嚇後好不容易搭上車逃跑,卻被對方主宰路線送到派出所,然後男人走出來理論,放逐身為事件主角的兩位女兒 )、恐懼的女兒(睡覺時掛蚊帳打結鎖三道門再用椅子擋起來),最殘酷的,擁有童年噩夢的女兒L
他們為什麼這樣對你/因為你是女兒
你還記得那些半夜的騷擾那些/幼時的侵犯你以為這只是夢只是一個不/解事的噩夢你記得那些黑影
你們一起在塗鴉塗著色彩斑斕的幸福家庭但那/黑色你最後才拿出來勾勒好邊邊角角整張/圖才算完整了後來黑色就變成了你的顏色他們/說那是風格
因為你是女兒你就形成了風格從二十世紀/到二十一世紀女兒就開始形成了風格因為你/把黑色拿出來了黑色從海的最深處(──再深一點)/底層冶煉出來的黑色
風格
讀到這裡,自己像是碎掉了。
這是組詩倒數第二首,讀書會討論到這裡的時候,自己的腦袋稍稍當機了。理解了詩中大概發生的,卻無法以明瞭的話語去訴說。平日裡在使用上中性的「風格」兩字,在這裡讀起來像扎人的刺。將這段詩句記錄下來時亦是如此。
討論到後來,身為男性的朋友提到了他的感觸,而那就算沒有發生,對於組詩裡的這些女兒來說,也都是存在的噩夢。我們回溯更前面一點的那位,蚊帳打好幾個結的女兒S段落:「你呼喚的神總是沒有來/他們說就在你的心裡/你製造了一個虛幻之務/要將它變化為真
當下其實很感謝一起閱讀已逾半年的這些朋友,能試圖去理解,發現那是噩夢。
--
組詩最後一首是女兒K,是自己很喜歡的一首。
我們終必學習用自己的話/一句一句練習/說出來
像牙牙學語的小孩/破碎、斷裂、含糊不清/讓人聽不懂/又何妨
我們自己先聽自己的
女兒K,讀起來有那麼一點母親與女兒說話的氛圍在,母親唱搖籃曲,母親話語溫柔。被這樣的話所感動的同時,自己並無法不再去在意前面組詩裡的那些,自於這個世界、也曾經自於母親的傷害,但總覺得聽到了天地間與詩人所給的,輕輕的寬慰。雖然有點痛、有點恐怖,但也喜歡著這首詩。
也推薦給大家。
avatar-img
1會員
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uy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讀完一本詩集,沒有想像中的那樣驚喜。
和共伴效應認識的夥伴一起閱讀了零雨的《女兒》詩集,這兩次討論到的是輯一的〈東海岸〉、〈我的名字叫海〉、〈女兒〉,在這裡簡單的記錄一下自己閱讀時的感想 > < 〈東海岸〉 還在讀大學的時候,曾經從彰化車站搭上自強號,嘉義、台南、經過家鄉高雄,旅途持續開展到屏東,南迴繞過屏東與台東的海。 第一次見到那般
城市忙碌的 像是不會有停下來的一天 不斷修築 要變得更好 再更好更好
小時候對岡山的印象是羊肉爐,坐車到離三民好遠好遠的地方,家裡的國產車爬上高速公路,自己不敢沾的紅紅稠稠的醬料。回來高雄以後參加勞博館與第一社大合作的課程,開始知道岡山的螺絲工廠,對這裡的印象又多了一些;而完成城市偵探社台泥走讀的那天,和朝煌老師與夥伴們一起到家樂福愛河店,第一次聽到岡山醒村這個名字,
/ 役目 越來越明白了所謂的「需要責任感」大概是怎麼一回事,自己好像和浮士德真的是很相似的類型,巨大的時間會使我們迷失,而自己將不知從何而去。我們很需要忙碌,來去忘記那些想要加諸在自己身上的罪。 果然只要一沒有需要忙碌的事,就又有無止盡的時間胡思亂想了。 / 開什麼玩笑啊 人生在開什麼玩笑呢。
備品 飯店的淺盤上,擺放著一個一個以塑膠包裝起的備品。 牙刷、刮鬍刀、梳子等等,諸如此類讓人感受到「身為人類的自己真是浪費啊。」的東西,因為是設計來讓人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做工與材質都是那樣粗製濫造而廉價。但偶爾或許也與床上廉價的人相同──都是丟棄也不會讓人感到可惜的東西。
讀完一本詩集,沒有想像中的那樣驚喜。
和共伴效應認識的夥伴一起閱讀了零雨的《女兒》詩集,這兩次討論到的是輯一的〈東海岸〉、〈我的名字叫海〉、〈女兒〉,在這裡簡單的記錄一下自己閱讀時的感想 > < 〈東海岸〉 還在讀大學的時候,曾經從彰化車站搭上自強號,嘉義、台南、經過家鄉高雄,旅途持續開展到屏東,南迴繞過屏東與台東的海。 第一次見到那般
城市忙碌的 像是不會有停下來的一天 不斷修築 要變得更好 再更好更好
小時候對岡山的印象是羊肉爐,坐車到離三民好遠好遠的地方,家裡的國產車爬上高速公路,自己不敢沾的紅紅稠稠的醬料。回來高雄以後參加勞博館與第一社大合作的課程,開始知道岡山的螺絲工廠,對這裡的印象又多了一些;而完成城市偵探社台泥走讀的那天,和朝煌老師與夥伴們一起到家樂福愛河店,第一次聽到岡山醒村這個名字,
/ 役目 越來越明白了所謂的「需要責任感」大概是怎麼一回事,自己好像和浮士德真的是很相似的類型,巨大的時間會使我們迷失,而自己將不知從何而去。我們很需要忙碌,來去忘記那些想要加諸在自己身上的罪。 果然只要一沒有需要忙碌的事,就又有無止盡的時間胡思亂想了。 / 開什麼玩笑啊 人生在開什麼玩笑呢。
備品 飯店的淺盤上,擺放著一個一個以塑膠包裝起的備品。 牙刷、刮鬍刀、梳子等等,諸如此類讓人感受到「身為人類的自己真是浪費啊。」的東西,因為是設計來讓人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做工與材質都是那樣粗製濫造而廉價。但偶爾或許也與床上廉價的人相同──都是丟棄也不會讓人感到可惜的東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每個文化傳統的傳承,都可能會經歷許多考驗,只是有些條件好,有些先天不良後天失調。一本以傳統巫術為主題的書,講述的正是這傳統一部分的內涵及所面臨的挑戰。 原住民文化傳統面臨過許多的困境,而主要政權的更迭以及統治策略的改變也牽動著這些文化怎麼留存。面對巫、頭目以及祖靈的信仰,族人可能有不一樣的想法,而
Thumbnail
最近看完這本「媽媽的自由:給那些隱沒在女兒、妻子、媳婦、母親角色後的自己」(羽茜),趁仍記憶猶新時來分享一下。 作者在前言提到,「女人身上有太多角色期待的包袱了…….比方說她會是爸爸的前世情人、媽媽的終身好友、比起兒子會更掛念著自己的家庭,更樂意、也更無私的為家人付出…….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有
Thumbnail
看完這篇,或是正在看的時候,我的感覺是,母愛是很可怕的,無處不滲透,上天下地,天羅地網,每個細縫都逃不掉,填滿了所謂的母愛,雖然不至於窒息而死,也是讓人喘不過來。到現在都還活得「好好」的人,是自己掙脫出來的,還是母親張開雙手,開了一條縫,讓孩子的自我得以喘一口氣,長大一點呢?   當孩子的生活技
Thumbnail
母女倆就在車站大廳座位區坐著休息——說是休息,倪莉卻無法在公眾場所放下戒心。每個人,都很可怕…… 【警告】此篇作品為限制級作品,有謀殺、自殺、家暴、性侵等血腥劇情。是本人嘗試以「小說」此一體裁完成的「B級片」。(聲明:這只是虛構的故事,無關乎真實世界的政治、組織、人物。)
很快地就把「不存在的母親」看完了,是一本很容易讀的書。作者紀錄了媽媽與自己對同一件事情的回憶,同一件事往往對母女來說是很不同的印象與感受。從一個女兒,一個中年的女兒回頭看媽媽的一生,我身為一個中年女性讀者,只能用「感慨萬千」來形容。 這個世界不乏失職的媽媽,可能會虐待孩子,拋棄孩子… 但我很幸
Thumbnail
《去你媽的世界》封底文案即道出本書內容,作者郝妮爾描述了她自從懷孕到生產之間的心情以及面對的社會狀況,以及成為母親的困境與掙扎。她深刻描述了自己在懷孕過程中的痛苦、糾結與徬徨,以及面對「美」這個課題的掙扎。這本書不僅是在梳理自己,也是寫給未來的女兒,以及世上所有的女性以及所有媽媽。
Thumbnail
一位父親遭女兒騙到國外限制自由,家人悲痛欲絕,透過靈魂溝通,幫助家人放下怨恨,獲得療癒與和解。文章探討靈魂自由、業力化解、親情與金錢的矛盾,並介紹靈魂溝通師黃姐姐的服務項目。
Thumbnail
對渴愛的中老年靈魂來說,一句溫柔軟語問候,一頓精心特製的餐食,戀人幻覺中的身體溫存皆是奢求,只要能夠安慰在漫長歲月中,被孤寂蛀得坑坑巴巴的心靈,惡女不惡,竟是一種救贖,只要能再次重享被愛的幸福,即使只是短暫幻影,親人、金錢還是生命皆盡可拋。
Thumbnail
《黑暗榮耀》跳脫了過往男性為主的復仇框架,讓女性自我賦權,透過女性自己的力量達到目標。在復仇過程中著墨於女性的互助合作,將女性打造成具體的角色,而非某人的妻子、母親。這些女性所提供的援助,也遠遠超過男性角色的協助,在校園霸凌這樣的結構性暴力之下,也在性別意識中做出突破,讓它不止步於復仇爽劇。
Thumbnail
《車上的女兒》所寫的便是這樣的故事,它描繪看似幸福的家庭背後所隱藏的,每個人心中感覺的不幸,抽絲剝繭,鉅細彌遺,赤裸裸地書寫埋在家庭底部的各種醜陋的樣貌。家的模樣隨著時間不斷改變,幸福與不幸亦在變動過程中交錯發生。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每個文化傳統的傳承,都可能會經歷許多考驗,只是有些條件好,有些先天不良後天失調。一本以傳統巫術為主題的書,講述的正是這傳統一部分的內涵及所面臨的挑戰。 原住民文化傳統面臨過許多的困境,而主要政權的更迭以及統治策略的改變也牽動著這些文化怎麼留存。面對巫、頭目以及祖靈的信仰,族人可能有不一樣的想法,而
Thumbnail
最近看完這本「媽媽的自由:給那些隱沒在女兒、妻子、媳婦、母親角色後的自己」(羽茜),趁仍記憶猶新時來分享一下。 作者在前言提到,「女人身上有太多角色期待的包袱了…….比方說她會是爸爸的前世情人、媽媽的終身好友、比起兒子會更掛念著自己的家庭,更樂意、也更無私的為家人付出…….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有
Thumbnail
看完這篇,或是正在看的時候,我的感覺是,母愛是很可怕的,無處不滲透,上天下地,天羅地網,每個細縫都逃不掉,填滿了所謂的母愛,雖然不至於窒息而死,也是讓人喘不過來。到現在都還活得「好好」的人,是自己掙脫出來的,還是母親張開雙手,開了一條縫,讓孩子的自我得以喘一口氣,長大一點呢?   當孩子的生活技
Thumbnail
母女倆就在車站大廳座位區坐著休息——說是休息,倪莉卻無法在公眾場所放下戒心。每個人,都很可怕…… 【警告】此篇作品為限制級作品,有謀殺、自殺、家暴、性侵等血腥劇情。是本人嘗試以「小說」此一體裁完成的「B級片」。(聲明:這只是虛構的故事,無關乎真實世界的政治、組織、人物。)
很快地就把「不存在的母親」看完了,是一本很容易讀的書。作者紀錄了媽媽與自己對同一件事情的回憶,同一件事往往對母女來說是很不同的印象與感受。從一個女兒,一個中年的女兒回頭看媽媽的一生,我身為一個中年女性讀者,只能用「感慨萬千」來形容。 這個世界不乏失職的媽媽,可能會虐待孩子,拋棄孩子… 但我很幸
Thumbnail
《去你媽的世界》封底文案即道出本書內容,作者郝妮爾描述了她自從懷孕到生產之間的心情以及面對的社會狀況,以及成為母親的困境與掙扎。她深刻描述了自己在懷孕過程中的痛苦、糾結與徬徨,以及面對「美」這個課題的掙扎。這本書不僅是在梳理自己,也是寫給未來的女兒,以及世上所有的女性以及所有媽媽。
Thumbnail
一位父親遭女兒騙到國外限制自由,家人悲痛欲絕,透過靈魂溝通,幫助家人放下怨恨,獲得療癒與和解。文章探討靈魂自由、業力化解、親情與金錢的矛盾,並介紹靈魂溝通師黃姐姐的服務項目。
Thumbnail
對渴愛的中老年靈魂來說,一句溫柔軟語問候,一頓精心特製的餐食,戀人幻覺中的身體溫存皆是奢求,只要能夠安慰在漫長歲月中,被孤寂蛀得坑坑巴巴的心靈,惡女不惡,竟是一種救贖,只要能再次重享被愛的幸福,即使只是短暫幻影,親人、金錢還是生命皆盡可拋。
Thumbnail
《黑暗榮耀》跳脫了過往男性為主的復仇框架,讓女性自我賦權,透過女性自己的力量達到目標。在復仇過程中著墨於女性的互助合作,將女性打造成具體的角色,而非某人的妻子、母親。這些女性所提供的援助,也遠遠超過男性角色的協助,在校園霸凌這樣的結構性暴力之下,也在性別意識中做出突破,讓它不止步於復仇爽劇。
Thumbnail
《車上的女兒》所寫的便是這樣的故事,它描繪看似幸福的家庭背後所隱藏的,每個人心中感覺的不幸,抽絲剝繭,鉅細彌遺,赤裸裸地書寫埋在家庭底部的各種醜陋的樣貌。家的模樣隨著時間不斷改變,幸福與不幸亦在變動過程中交錯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