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不但不可恥,而且非常有用—我讀《脫家者》

2023/02/2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書名:脫家者
作者:雪莉・坎貝爾
譯者:童貴珊
出版社:天下生活
出版日期:2023/02/22
作者不但是位臨床心理師,也是個小時候曾遭受過母親刻意疏離、父親雙重人格影響下長大的孩子。這本書不但有提到她自身的經歷,也從專業角度去剖析在有毒關係裡加害者與被害者的心理,以及會面臨到的挑戰。
長期在有毒家人關係下長大的人,不但有自信心低落的情況,更容易有「複雜性創傷症候群」的症狀:情緒重現、有毒羞恥、自暴自棄、惡毒內在批判與社交焦慮。這不但會影響到成人後的感情關係,更會在工作或與他人相處時不斷地出現障礙。而有毒的家庭又像黑洞一般,把被害者繼續吸入不健康的惡性循環裡。
那麼,要如何自救呢?答案是:幫自己畫界線。
依作者的意思,是在身體上與心靈上都拉出距離,甚至做到「對方不管如何攻擊都採取不回應」的地步。這時或許身邊會跳出很多「道德正義魔人」在你身旁耳提面命不斷地洗腦你:父母年紀大了、這樣不孝順、畢竟是一家人……等等。這時你只能堅定地說:「抱歉談這些讓我覺得不舒服。那麼你最近過得如何呢?」有意識地把話題止住,並把焦點轉移到對話者身上。記住:自己的心理健康永遠要擺在第一位。
除此之外,用許多方法來「疼惜自己」也是讓自己不再陷入有毒關係裡的有效方式。「疼惜自己」並不是買許多東西犒賞自己,而是重新陪伴自己,當自己的父母,讓受傷的內在小孩重新以健康的方式長大。
這本書如同一支利劍,把心理層面深度剖析,刀刀見骨。或許作者的文筆不是溫暖型的,但字字句句卻都精闢且實用。我曾經經歷過有毒的關係,所以作者所提到的,不管是加害者、或是「勸導者」所做的行徑,我都經驗過,甚至長達十年的時間都覺得自己在孤軍奮戰。中間也曾自我懷疑,甚至到了情緒快崩潰的地步;但是在內心深處,總有個聲音在吶喊「我不想失去我自己」。終於在多年之後,讓當事人看到我的堅持,也願意尊重我的界線。
這段路不好走,而且結果是不停地在「療癒」的路上前進,目標也不會是完全的「復原」。但是,比起以前感覺在黑暗的隧道中看不到光,現在的狀況或許不完美,so what? 就如作者所說,人生最終追求的,應該是真正的完整,也就是包含了所有的好與不好、怨恨與感激、破碎與療癒、美麗與醜陋,以及愛與痛苦。
鼓勵還在有毒關係裡受苦的人:你不會是世上唯一為此受苦的。就算需要莫大的勇氣脫離這段關係,還是做得到的。逃避離開不但不可恥,而且非常有用。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奶酥麵包
    奶酥麵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