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 體 評 分:★★★★☆
- 實用性評分:★★★★☆
- 回看率評分:★★★★☆

滝川一廣-從兒童精神醫學理解發展遲緩孩子的內心世界
※書本基本介紹
- 作者:滝川一廣, 黃雅芬, 陳玉蘭
- 譯者:王薇婷
- 出版社:新手父母
- 出版日期:2020/12/19
- ISBN:9789865752880
- 商品規格:平裝 / 560頁 / 21 x 14.8 x 2.75 cm / 雙色印刷
- 語言:繁體中文
- 適讀年齡:20歲~99歲
※書本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1.滝川一廣
在兒童臨床照護中,包括保育人員、教育人員、雙親等等,非專業醫療人員的參與程度相當高,更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本書記載許多有別於既有觀念的全新想法與觀點。因此希望這是一本讓沒有任何精神醫學的專業知識與經驗的一般讀者,也能輕鬆理解並加以實踐的精神醫學書籍。
1947年出生於名古屋。自名古屋市立大學醫學系畢業後,進入同大學的精神醫學教室(木村敏教授、中井久夫副教授主持)。曾於岐阜醫院任職,後轉至名古屋市兒童福祉中心。1995年轉往東京青木醫院任職。1999年起,調任至愛知教育大學兒童發展障礙教育教室及同治療教育中心。2003年升為大正大學人類科學系教授。2009年起,擔任學習院大學文學系臨床心理學專任教授,018年退休。
主要著作包括:
《家庭裡的孩子 學校裡的孩子》(暫譯)、《「心」是在哪裡壞掉的?》(暫譯)、《「心」是被誰弄壞的?》(暫譯)、《「心」要從哪裡培養?》(暫譯)、《「心」的本質為何?》(暫譯)、《全新青春期形象與精神療法》(暫譯)、《上學的意義、休息的意義》(暫譯)、《兒童養育及其臨床》(暫譯)等。另外,也是日本評論社出版的雜誌書《養育科學》的共同編輯。
2.黃雅芬
黃雅芬兒童心智診所院長
相關著作:《圖解 適齡教養ADHD、亞斯伯格、自閉症》
3.陳玉蘭
台北榮總早療中心兒童職能治療組長
◎譯者簡介
王薇婷日本廣島大研究所畢。研究日本文學也熱愛日本漫畫。目前為兼職譯者。譯有《搞懂孩子的感覺統合問題:從玩中解決孩子的成長.學習問題.促進大腦發展》《科學玩很大:輕鬆理解學校自然課,激發孩子創意滿滿的科展魂》《不要急,慢慢說!教養青春期孩子的33帖特效處方》等。
※書本目錄
第Ⅰ部 首先要讓大家知道的事情
第1章 如何定義「心」
- 哲學上的「心」、科學上的「心」
- 精神醫學上的「心」
- 日常生活上的「心」
- 「心」是共同的世界
- 名為「精神障礙」的「心」之狀態
第2章「精神醫學」是一門怎樣的學問?
- 精神醫學的誕生
- 精神醫學的黎明期
- 精神醫學屬於「理科」?還是「文科」?
- 正統精神醫學
- 動態性精神醫學
- 兒童精神醫學的開端
第3章 精神障礙的分類與診斷
- 何謂分類?
- 傳統的診斷分類
- 操作性精神分類
- 兒童精神醫學的診斷分類
- 精神醫學的「診斷」是什麼?
- 「診斷」的涵意
第4章 該如何理解「精神發展」
- 為何沒有決定版呢?
- 認識的發展,關係的發展
- 「認識」與「認知」的區別
- 精神發展的基本構造
第5章 皮亞傑的發展論
- 同化與調節
- 知性的發展
- 基模(Schema)
- 發展的4階段
- 精神發展的最終階段
第6章 佛洛伊德的發展論
- 幼兒性愛
- 原慾
- 人格發展5階段
第7章 心理發展歷程
- 精神發展歷程
- 推動精神發展的力量
- 為什麼會產生個人差異?
第8章 「共有」發展的精神發展
- 淺眠和微笑
- 哭泣和母職
- 母職和依附
- 感覺的共有(分化)
- 脖子硬了和探索行為
- 安心的共有與探索
- 牙牙語和情感的共有
- 興趣的共有
- 模仿和行為的共有
- 教養和意志的發展
- 語言的開端
- 認識的社會化
- 關係的社會化
第Ⅱ部 養育者所面臨的困難-擁有發展障礙的孩子們
第9章 發展障礙是什麼?
- 本書定義
- 整體發展遲緩—智能障礙和自閉症譜系
- 發展分布圖
- 外因・內因・心因
- 必要條件・負荷條件・決定條件
- 發育障礙與外因
- 發育障礙和內因
- 發育障礙和環境因素(心因)
第10章 發展障礙的體驗世界
- 發展領域分類
- 不安‧緊張‧孤獨
- 發展的遲緩及言語的遲緩
- 認識發展的遲緩與孤獨
- 關係發展的遲緩與孤獨
- 高感官性的世界
- 感覺世界的混亂
- 感覺混亂的因應努力
- 高度衝動性的世界
- 情緒混亂與應對上的努力
- 自閉症譜系與智力
- 發展變遷的譜系
- 依附與自閉症譜系
- 對人的關心,對事物的關心
- C領域的體驗世界
第11章 該如何協助發展遲緩的孩子?
- 嬰兒期的支援協助
- 幼兒期的支援協助
- 學童期的支援協助
- 青春期提供的支援協助
- 現代社會與自閉症譜系的增加
第12章 局部性的發展遲緩
- 什麼是學習障礙?
- 學習狀況不佳的辨別方法與支援
- 什麼是ADHD?
- 靜不下來的孩子們
- ADHD的支援協助
第Ⅲ部 育兒時面臨的困難- 父母、支援者該如何協助?
第13章 育兒相關問題
- 因為是父母一手養育的
- 育兒歷史
- 現代日本的育兒
第14章 育兒困難的第一組
- 家庭內暴力~繭居族
- 飲食障礙
- 問題的背景
第15章 育兒困難的第二組
- 為什麼會形成有缺陷的育兒方式?
- 「兒童虐待」概念的誕生
- 兒童虐待防止法制訂後
- 協助育兒失調的家庭
- 兒童支援─三個困難
- 心理層面問題帶來的狀況
- 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層面的問題所帶來的狀況
- 該如何因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症狀
- 發展層面問題帶來的狀況
- 預防育兒失衡
第Ⅳ部 出社會所面臨的困境
第16章 兒童期~青春期的問題
- 兒童期與其發展課題
- 思春期與其發展課題
- 青春期的「性」問題
- 「不上學」現象的出現
- 不上學現象的增加
- 上學的意義
- 現代社會的不上學現象
- 「不上學」的具體應對方式
- 孩子之間的的關係失調(霸凌)
- 傳統的「霸凌」與80年代出現的「霸凌」
- 「霸凌」的變化與其社會背景
- 規範意識與「霸凌」
- 學校壓力與「霸凌」
- 因應「霸凌」
第17章 其它精神醫學問題
- 兒童憂鬱症
- 兒童的「神經症性(精神官能症)」障礙
參考文獻
後記
※結論
首先前半部的章節,很多關於精神(心智)的部分很難理解,就跟你說國外的月亮比家鄉的月亮還要大又白的定義一樣,如何定義不同地方所觀看的角度是否不一樣就是一個議題,顏色白是淺白還是亮白也是一個問號,就跟作者書籍上寫的一樣,精神(心智)很難用一種語言或方式去表達,最後第八章就寫得很精采,透過一個嬰兒從出生到變幼童的過程中,運用精神(心智)的運鏡下去描寫,透過成長的軌跡來敘說理論,讓讀者體驗代入感更能理解所要說的理念,最後缺點還是要說一下,由於又是翻譯書籍的關係,有些文字的翻譯很難理解,這也不能怪翻譯者的關係,語言與文化息息相關,不是同一個環境的人很難理解另一個環境的含意
第二部著重於養育者所面臨到的困難,作者用圖表示智能障礙、自閉症類群障礙、學習障礙、ADHD等症狀都是互相影響,很難有一條明確的分界線來區分,也很清楚講解每個區域代表的症狀和困難點在哪,以及要如何協助幫助他們
第三部書的後半段好像跟遲緩兒沒有什麼關聯,都在介紹一些精神疾病的問題,比較特別的地方作者有寫是在年齡階段可能會發生的問題,介紹精神疾病的緣由以及如何處理,還有以前可能是什麼症狀,現在由於社會的變遷所以轉換成另一種型態,另一個就是在介紹養育小孩不容易,隨著時代的轉變由共同撫養變成個人照顧,育兒的壓力相對的也比較大
書本有部分都在講虐待兒童的事情,後來我發現兒童造成身體健康有問題,第一除了疾病外第二就是虐待,80%是親生自己的父母,剩下20%才是非親屬關係的家人,這數據讓我很震撼震驚,難怪作者一直強調如何輔導爸媽育兒,最好從懷孕的時候就開始著手,想必是還沒準備好當爸媽的父母,容易造成虐待兒童的機率特別高
最後我想說作者有說明出社會所面臨的困境,我比較期待的是遲緩兒長大後面臨的問題,但書本沒有提到這個部分,相反的只是一般人遇到的困境,這一部分我就比較失望,也許作者對這方面比較沒有研究,所以就沒有著墨寫出來
※參考資料(書籍及圖片)
- 作者:滝川一廣, 黃雅芬, 陳玉蘭;出版社:新手父母;書籍:從兒童精神醫學理解發展遲緩孩子的內心世界(誠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