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清創,叫我來幹嘛?親愛的,妳還能做傷口評估!

2023/04/1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剛關起病房門,在走廊上,同事就問了我以下的話:
「都已經過來了,不做點傷口處理、做點傷口清創,那我們來幹嘛?」
「還可以做傷口評估啊!」我不加思索,下意識的回答。
我的同事是個非常聽話、對上級非常服從的人,在同一家醫院服務年資已超過20年。不同於我,在外征戰多年,都是在不同的沙場上磨練;雖飄浮不定,但也鍛鍊出一套不能說柔軟,只能是適合自己的生存法則。強硬剛直的性格,也在各征戰沙場上,吃了不少虧。
「但是老闆之所以要用專科護理師,就是因為可以做淺層清創啊!不然,叫護理師換換藥就好了!叫我們來幹嘛?」
因為這句話,也讓我清楚了同事對『傷口護理』,嗯....,老闆討厭用護理這個詞,那我換一個名詞好了。
我的同事對『傷口管理』的認知,只是一直不斷的清創。
「妳一定不懂什麼叫傷口評估吧!」
「妳一定看不明白傷口的屬性變化。」
我心裡很想要這麼回答,但尊重她在這家醫院的資深年資,忍下來了不再回話。
因為不知道說得越多,背後的箭會不會也越多。呃......這也不無可能嘛!
同事也是個不喜歡探索他人內心,不善傾聽對方的人。
相對而言,了解傷口的變化,應是簡單多了吧!
傷口其實比人心好懂多了,它的變化走向,都有一定的規律法則。雖然過程可能會碰到許多的突發狀況,但重新修正後,還是可以預估這個傷口的未來的。
現在就來說說引起我的反思、她的糾結的這個病患的傷口吧!
她是一位癌末病人,尾骶處有一個壓力性損傷(俗稱褥瘡),傷口不大,約1.5x1公分左右。有白色已壞死的組織覆蓋其上,所以判斷傷口是有些深度的,至少有到真皮層(若用三層肉對比,約是那層硬硬的豬皮),或是已經過了脂肪層直接到骨頭也有可能 (豬油或瘦肉部分,應該就不用解釋了)。因為她很瘦,幾乎皮包骨。
傷口目前穩定,沒有感染或溶解化膿跡象。家屬希望能用〝少疼痛〞的方式來照護傷口。
以上是基本的病人和傷口評估和介紹。
那麼,接下來就是決定傷口要如何處理了。

壞死組織要不要清?

要。遲早要清,也就是說可早可晚。
已經爛了、臭了,一定要清,而且要盡快清,因為這已經是感染的傷口了。
及早處理是在救命,預防敗血症。
黑色乾硬的痂皮樣壞死組織,就要看發生的部位、形成原因、和血液循環狀況如何?再來決定要早點清?還是可以晚一點?
另外也會評估硬痂皮邊緣是否有膿樣的組織液、有沒有發紅腫脹的情形?
因為這有可能痂皮裡面已經發生自體溶解的變化,只是因為痂皮太硬,流不出來而蓄積在裡面,就是俗稱的「金包銀」(這個形容詞也是工作之後,看護和家屬教我的)。
如果有「金包銀」的情況,也是要立刻清創,其他的就可以先等等。
尤其是因為血管阻塞造成的乾燥壞死,一般狀況下是會繼續保持乾燥,要等到重新暢通血管後,才會安排清創的時機。
壞死組織選擇用什麼方式清?
有溫和手段,也有直接的手段。當然,所需花費的時間,也會因手段不同,而有長短不同。關於有幾種清創的方式,以後也會專門寫文章跟大家介紹。

治療目標是讓傷口可以癒合?

當然,最美好的結果不過如此。但最大的受限是時間!病人有多少時間可以給我們,足夠讓傷口長肉長皮縮合嗎?
如以這個癌末病人為例,她所剩時間不多,而在統計數據上,一個壓傷傷口,〝至少〞需要6個月以上的時間才能癒合。但她有那麼多的時間嗎?如果沒有,是不是該跟家屬討論一下,修改設定的目標?或許是減少疼痛、減少換藥次數、增加舒適、避免新發生的壓傷?
況且家屬一開始就表明,希望是用〝少疼痛〞的換藥方式,我們是否能滿足家屬和病患的需求?
根據評估後的結果,選擇給這個病人最適切的傷口治療方式
對於家屬和病人希望能減少這個傷口造成的疼痛,包含傷口本身和換藥時造成的疼痛感,所以可以選擇溫和的自體溶解清創方式,搭配使用傷口敷料吸收多餘的滲出液,進而減少換藥的次數。
整個傷口處置過程,符合家屬和病患想要溫和、舒適的需求。

不要忘記!要搭配相關的護理照護措施,還要監控掌握傷口的進展狀況

很多人都有個迷思,以為花了錢、買了敷料、藥膏,傷口就會好了?大錯特錯!!!
請一定一定一定要修正、改變這樣的想法!
俗話說:「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讓我們轉一個180度的想法,更換成「要處理現在的結果,先改變導致結果的原因」。
一樣以這個病人為例。
這是一個褥瘡 (壓力性損傷),是因為躺在床(被褥)上許久,沒有變換姿位,導致躺在床面上的那一側 (受壓迫的那些部位),因為局部壓力變大(皮膚一直受到壓迫),血流供應受到阻礙,進而缺血,然後皮膚就壞死了。
所以褥瘡不是長出來的,是〝壓〞出來的。
既然知道是壓出來的,要「改變導致這個結果的原因」,就是不要再受壓囉!
所以減壓的相關照護措施,就得要依照病人狀況,個別性的給予。
譬如翻身擺位的設計、是否需要使用氣墊床及設定是否正確、還有傷口部位不可再受壓等等。
最後就是,要能夠預期和監控傷口癒合的進度。
下一次是什麼時後來追蹤?來的時候傷口應該要長什麼樣子?當有完整的評估和處置後,是可以預期傷口的進展的。如果傷口沒有照著預定的進度發展,則必須要去找出到底是哪個環節出錯?要去發現之前沒看到的問題,再重新修正方向和找出解決方法。
所以妳說,傷口評估重不重要?
當然重要!
如果妳捨棄這些東西都不看,那麼充其量,
妳只是一位”換藥的”,或是來”清創的”。
只有技術,毫無專業可言。
這樣的程度,是連家屬和看護都能被訓練出來的。
1會員
12內容數
彷彿冥冥之中,就是要走傷口護理這條路。闖蕩的過程中驚奇不斷,偶爾故意不小心走偏轉彎,又會被默默帶回來。就像是宿命一般。也可以不是按傳統的路徑去學習成長,但總算是各個關卡皆解鎖成就達成。回首想來,竟也算是一部傳奇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