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想要做些改變的時候,都會在腦中大肆的構想,但這些看似無懈可擊的規劃卻遲遲無法執行,而究竟阻擋它的是真正的忙碌,還是內心中的謊言呢?
【危機中的轉機】
手機,讓當今不論是學生們和早已成年的上班族們都十分頭痛的「時間小偷」,而我也不例外,每天用上六小時的時間對我來說是家常便飯,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使用的時間卻不減反增。
在這種逐漸失控的生活中,出現了一個突入起來的轉機,又可以說是一場賭局,而賭注就是我的手機,七天不用手機,可以贏得的自律的機會,在一鼓作氣下,親手將手裡的珍寶關了起來。
當然這一週也有後悔過自己的衝動,但同時我也過上了久違的平靜生活,一週的時間過後,重拾手機的我原本保持著信心,覺得自己已經學會了自律,殊不知接下來才是真正的考驗。
【重新回來的考驗】
經過了一整天的課堂折磨,到家的我將書包隨手丟向一旁,身體也被我丟至沙發上,習慣性的掏出手機。
而正當我點開遊戲時,突然一陣罪惡感襲來,來源就來自躺在我書桌上的那本小說,這本小說是我最近剛從圖書館借的,但幾乎跟罪惡感同時出現的,是腦海中的想法告訴著我:「你已經很累了啊」「放鬆一下不會怎麼樣」「反正以後也會有時間讀」。
如果是原本的我大概就會這麼聽從它然後繼續躺著,但在經歷了這一週的戒斷後,我嗅到了一絲的怪異,這些藉口似乎都在會在我想去做些什麼事的時候出現,就像是我想要停止使用手機的時候。而這種情況發生遠遠不止一次,這樣的發生次數,讓我發現了過去嘗試自律時失敗的原因 ── 藉口。
【找出罪魁禍首】
先小小聲明一下,並不是說因為忙碌而停下一些事是錯的,沒有必要去把自己逼到極限還不肯放鬆,休息也是非常重要的。
但對我來說並不會很少發生這種狀況,更多的是習慣性的將事情把事情給擋下,雖然有時候是真的有那個必要,但有時候就只是單純的懶惰。
我分辨兩者的辦法實際上非常簡單,就只是把「自己」現在做的事情和「自己」過去做的事情做比較,至所以強調要和自己比較的原因,是因為如果和他人比較,你或許只能夠和他們的表面做為對比,這就會導致比較結果的失真。
另外,將過去的自己當作對照組也有好處,就是在經過一周、一個月、甚至一年後的沉澱與思考,能以較冷靜的心態去面對並分析,不會被當下的情緒牽著鼻子走,然後又變著自己偏離自律的道路了。
【在路途中的跌倒】
當然並不是只要理性思考後就會和想像中一樣順利,有時候明明已經知道自己不該拿起手機,卻在下次回過神來時手機就多出了一個小時的使用時間。
這樣的事情當然很打擊信心,我也常會被這些挫折干擾,甚至就因此打消了整個自律的打算。在經過了七天的鍛鍊後,我整理出了一些簡單的做法:
- 找本小說放在身邊,當想到手機時就翻開來看看
- 整理自己固定會待的地方,把所有誘惑都先移到視角以外其他地方。
- 找幾首熟悉的歌,當要專心時戴上耳機聽這幾首歌
而以上這幾種方式,我都發現了一個相同的邏輯,就是替自己營造好一個專屬於自律的環境,當自己快要無法堅持下去時,就先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務上,在習慣這樣的模式後,便可以再專注回自律本身啦!
【總結】
謝謝聽我講了那麼多的想法,而要有機會達成自律,不管有多完美的計畫,最後還是要靠你的下定決心,所以雖然我也還是個自律的初學著,我在這邊真心邀請看完這篇文章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