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沒有故事,故事都在podcast上了。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今天只聊大盤。
4/20提到:
若以期貨來看甚至跌破了四月所有的低點,但真的需要過度擔心嗎?
很可能不用,下面就告訴你為什麼。
當外資多空單同時進入低水位,意味著他們對於後市的看法趨於保守,如此情況下要見到大幅度回檔的機率較低。同理,大區間盤整的機率就較高,因為不多不空。
如如2016 2018 2020
而其中最慘的情況就是2018。
從2018的op細項表我們可以看到。
在正式下跌前,即便中間有反彈(紅框)買權金額都沒有顯著的攀升,增加的僅有口數,而賣權無論在口數或是金額都比bc金額增加得更明顯。(藍色箭頭)
從籌碼表看就更明顯。
在正式下跌(綠框)前,曾有過一段接近4%的漲幅(藍框),但不只買權偏弱,賣權也不強。唯一勉強偏多的訊號僅有期貨未平倉與結算比,但這也在隔天出現超過萬口的空單。(紫框)
而即便之後發展越來越糟,現在的情況也僅處於16、18、20的紅框時期。所以要見到大幅下殺的情況短時間內恐怕很難出現,更別提與現在更相似的16或20。
因為籌碼的遞延性,翻閱過去所有盤後資料可以發現,絕大多數的相對低點不是出現在情況極差,就是漸趨好轉的初期。所以現在要看的就是,目前是前者或後者。
回顧上述所有過去類似情況,最大回檔都不超過10%,絕大多數的回檔幅度皆落在5-7%。以現階段籌碼情況而言,我們離籌碼極差的情況仍有段距離。若要看到極差情況,那空單部位至少要再增加5-7倍。
與之相比更有可能的是後者,而如果是後者,那就高機率會看到下列兩種情況的任一種。
第一種:期貨水位仍舊偏弱(黑色箭頭),賣權空單逐漸減少(橘色箭頭),買權多單開始增加(藍色箭頭)。
第二種:buy put部位持續增加,但整體賣權未平倉金額轉弱,意即sell put增加得更明顯(橘色箭頭)。買權逐漸轉強,期貨續弱後轉強。
其中第一種就會接近v轉,例如去年裴洛西訪台時的情況。
另一種v轉的情況先前已經提過,但因為現在發生機率並不高就先不再提。
第二種則是盤整偏多。
現在回頭來看,完全在預期範圍內。
但,即便是V轉也鮮少出現扶搖直上的情況,以近來最強的2022十月為例:
日K看起來近乎90度上漲。
但如果拉到60分K來看卻不盡然如此。
再強也會有短線偏弱的時候(黃框到綠框)。
籌碼上你也很難看到一路增加的多單與一路減少的空單(橘框)。
此種情況我們必須極力避免的只有一件事:買在黃框。因為買在黃框的代價遠比想像中大,一旦黃框的偏高成本讓你在綠框停損了,後面整段行情有極高概率都參與不到。
上述情境一與二體現在走勢上則如下圖:
從籌碼上來看,現在偏向情境一的機率仍然較高,大方向也與情境一雷同(橘色箭頭),若看短一些則可能會覺得較偏向情境二(藍色線段)。
但其實無論是情境一或情境二,對我們來說並沒有太大差別。
因為這就是我們之前說過,向下兼容其他可能性所帶來的優勢。
如果你原本看不懂什麼叫兼容其他可能性,在經歷過這一週後,相信應該也能體會到了。
回顧過去16、18,20的發展歷程,當外資選擇權雙方皆來到低水位後(bc/bp),結束盤整的時間約莫落在2-6週。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下週我們即將進入兩週的時限內。
以截至目前為止的情況來說,我們先假設,大區間的盤整落在近三個月來的區間。往後再推1-5週,最遲剛好就會在五月結算(請留心你持有的合約月份)以後。(無論最終上或下)
所以近幾週甚至月的盤勢即便無趣,我們也必須好好觀察籌碼的變化,以適時做出合適的判斷與行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