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段和你想的不一樣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近兩週比較少在臉書分享個人對大盤的看法,其實也不是沒寫,只是這兩週的內容用講得比較方便一點,所以都放到podcast上了。
以防我講得太爛大家都聽不懂,今天就用文字和圖片做一個整體的回顧與整理,也算是替自己做個交易紀錄。
做波段有一件事情很重要。
你不能沒頭沒腦的看到某些訊號就判斷要漲或是要跌,你必須先看現在大盤高機率處於什麼情況,接下來又可能進入什麼階段。而這個或是這些,又有哪種特徵。這些都是你必須先知道的,以利於日後確認自己的判斷和調整部位。
上述這些是一連串的,少一個都不叫做波段,叫運氣。
當然,能不能大賺還是得靠些運氣,上述提到的都如你預期就會大賺。但其中一兩項細節不同也不會讓你大賠,高機率就少賺一些而已。
如果要講整體佈局就必須先提到判斷,而要提到判斷就又要先講到一開始觀察的起點。若去頭去尾只講中間或只講這一週,我會有種不負責任且對不起自己的感覺。所以對不起,今天文章會很長。
說了這麼多,讓我們開始吧。
四月中我們提到:雖然大幅下跌的機率不高,但因為往上突破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適時的調節是必要的。
而在調節過後,4/18大盤開始下跌。
這時候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幅下跌的可能性是否依然不高,如果是那就沒有要不要買的問題,只有怎麼買的問題。只要先判斷這件事,後續許多情況都會很好處理。
而大盤從二月開始就一處於大區間的盤整,在4/19盤後資料出來的時候,外資選擇權多空部位都來到低水位,這樣的情況是少見的。
所以我們回頭翻閱過去所有較大區間的盤整時期,且最後出現這種情況的例子的時候,發現沒有想像中的多。
其中最差的情況就是2018,後續跌了20%。
但即便是最差的2018,當時籌碼情況的發展也還遠遠不到往下突破的時候。
至此,我們可以先下初步的結論,最差的情況不是往下突破而是繼續盤整的機率更高。
接著就是看接下來會怎麼觸底?以及可能怎麼上漲?
觸底跟上漲的情況不同,延伸到操作上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例如你預期盤底緩漲但結果是V轉,又或著剛好相反你都賺不到。所以這兩件事也必須在評估的範圍內,你才能更好地掌握本就在你視線範圍內的行情。
觸底的情況會直接影響到上漲的劇本,而觸底的情況最常見的有三種。
今天只講當時認為機率最高的兩種:
我們就暫且先把這兩種稱為情境一跟情境二。
情境一就是V轉,而情境二就是盤整緩漲。
那V轉跟盤整緩漲差在哪?
只差在一個很快上去一個慢慢上去,一個乾脆俐落,一個猶豫躊躇。但最終都是要上去的。可是,你若把部位和心態放在前者就很可能撐不過後者,你把策略擬定都壓在後者就會錯過前者。
所以怎麼辦?
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兩個都要。
既然情境一(V轉)機率較高,我們可以先進第一筆多單。如果直接上去了就小賺,剩下的部位留給情境二。如果情境二發生了,那我們就將剩餘的部位買進去。如此,不管一還是二你都一定賺的到。運氣好一點,一和二都出現,那你就是大賺,運氣差一點只出現一個,那也可以接受。
這時候你一定會問,如果下去了呢?
但如果你有看上面,我們四月就提到的情境二的發展情況你就不會問這種問題。
因為根本一模一樣。
猜中一個可能是運氣好,猜中六個?
最後是現在。
兩天漲五百點,該不該賣?
昨晚在PODCAST裡面提到,我們從四月底建倉到現在,絕對不是為了賺這兩三百點。昨天大漲開開心心的出掉所必須承擔的代價就是:如果後續依然如預期,你等於出在起漲點。
而現在所有情況都如預期,何必急著賣?
現在該做的是,我們要提前判斷,接下來出現哪些情況該開始調節甚至全部出清。
但如果真的抱不住也無法自行判斷,那該怎麼辦?
很簡單,我們先前提過無數次,當外資未平倉期貨與結算比來到峰值,由於籌碼的遞延性,高點有相當高的機率在更之後。
所以如果你抱不住也無法自行判斷,很簡單,往上賣就好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