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可以先出來一點點就好?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昨天文章提到,現在的情況都如預期,在這種情況下若貿然出場,你要承擔得很可能就是出在起漲點。
但我知道,我真的知道。看著指數價格已遠離你的成本,看著帳上損益不斷往上跳動,那種感覺,就像你手裡有台印鈔機一樣。
這一次就和過去所有時候一樣,我先獲利了結再找機會買回來可不可以?
我不想看到原本損益八萬一,結果再打開看盤軟體剩六萬三,先出掉可不可以?
可以,當然可以,如果這就是你期望的生活的樣貌的話。
在投資上、交易上、生活上,我們都會有許多情緒。生氣的時候、開心的時候、失落的時候,許多時候那些我們無處安放的心情就像一連下了好幾天大雨,找不到宣洩的管道。
整理情緒就像是一道心靈的編織工藝,我們需要用心選取每一根情緒的線索,以恰到好處的編織方式將它們結合在一起。
昨天在整理書房被我隨意擺放的書籍時發現,整理房間其實也是整理心情,整理的同時也幫這些無處安放的情緒找到歸處。
收拾房間跟人生一樣,都需要不斷做減法,這樣你才會感覺自在淡然。
前陣子看了《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這是一本關於打掃、整理的書。但在這本書裡,看似單純簡單的整理,被作者昇華到一種人生哲學的高度。
在作者看來,整理是一種需要學習的教養,應該是從小就開始培養的。而懂整理的人不僅止於物理上的收納技巧,更重要的是正確的整理心態。
整理之前,首先該思考的不是什麼東西放哪裡,哪些東西要留哪些東西該丟,而是「理想的生活」。
你擁有哪些物品,相當於擁有什麼樣的生活態度。整理不是不經思考地收納,而是為了看清楚自己想在什麼樣的空間裡生活著。
例如你可能喜歡簡單樸實的家具,但為什麼會喜歡它呢?
不斷追問下去,你會發現,無論是買進,還是丟掉,最終都是為了讓自己過得更幸福。只有明白了自己在追求怎樣的生活,你的整理、行為才會有動力、有標準。
【留下讓你怦然心動的東西】
大部分人判斷一件東西該不該留下,都會以是否有用為標準。但作者認為,心動才是唯一的標準。
很多東西只是看似有用而已,例如你上次逛街因為衝動購買的衣服,心想總有一天能穿得上吧,但過了這麼久穿的次數一隻手數得出來,你不想丟只是因為可惜。
既然對他不心動,而他也在損耗你追求理想生活路上的心神,不如就快速決斷。勇敢地割捨,你的時間和空間才能騰出來讓你心動的事物住下。
書裡有個故事:有個女生在整理自己藏書時發現,她留下的書竟然全都是關於社會福利方面的。而為了證照、升遷買的各種教材和書籍全都被她丟掉了。
藉由這次整理,她想起了自己以前做過保姆義工,也想起自己想要創造一個媽媽和孩子都安心的社會。於是,她逐漸轉換軌道,後來開了自己的保姆公司。
整理家裡、整理環境,其實也就順便整理了自己的過去,整理了自己的心情。並且從中意識到對你而言,哪些是追求哪些是修行。
我們放不下的部位和行情都源自於過去的執著和對未來的不安,透過整理房間整理生活與自己對話,找到或留下真正讓你怦然心動的,和真正想掌握的獲利和生活。
然後,把更多的時間和熱忱,投注在這些真正讓你心動的事情上。
不管是人生還是投資/交易,讓我們從整理之後重新開始。
接著,還是聊一下大盤吧。
約莫從二月開始,大盤就一直在區間盤整,整整盤了三個多月。我們將這段時期的幾個高點單獨拉出來看會發現:(日期綠框為盤整時期的高點,對應到左邊大盤日線的綠框)。
先前來到相對高點時,期貨往往已經從峰值開始下降(藍色箭頭),賣權空單也都落在負值並開始增加(紫色箭頭),買權則不是已經上去,就是從高點往下滑落(綠色箭頭)。
但這次與前兩次都不同。不只期貨剛創下近期最高峰,買權與賣權也都正開始往好方向發展。(黑色箭頭)
從op細項表也能看到,bc金額終於從低水位開始攀升(橘色箭頭),bp金額持續探底。時間上來說也符合我們於5/5提到的,五月結算後。
而這些情況,都與過去突破盤整區間雷同。尤其是先前提過的例子。
綜合以上,對於接下來的盤勢,我們仍審慎樂觀。
唯二需要比較留意的是外資選擇權的多空比例以及散戶的情況,前者與這次波段的相對高點有關,後者與短線的波動有關。
最後,可能你和我一樣多單已經抱了許久終於等到發動,但越是這種時候越要冷靜面對,一時的腦熱很可能讓你前功盡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