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規矩毀了自己的未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1.國家 公司 家族 朋黨都會主動排除異己的文化傳統
2.君子不該定義成好人、良人。而是有德行的成功人士
3.儒學過於太過為統治者服務
4.我們學會了忍耐,學不到表達自己
5.眼光太短,越是偉大越是功高震主
avatar-img
1會員
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信任始終是最重要的。 尤其是當你老婆問你,你是不是不信任她的時候。 其實親愛的,我想說的是。 就算原諒妳了也不代表我還信任妳了。
信任始終是最重要的。 尤其是當你老婆問你,你是不是不信任她的時候。 其實親愛的,我想說的是。 就算原諒妳了也不代表我還信任妳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我們生活在一個規矩的世界裡。這些規矩告訴我們該怎麼做,該怎麼活,違背了似乎就是異類、就是大逆不道。 人生沒有標準。那些被認為是成功或失敗的標準,只是某些人自以為是的偏見。這些偏見因為被大多數人認同,便成了所謂的“成功”標準。於是,我們困在這些規矩和標準中,失去了真我。 人總是喜歡給事物貼上標籤,
Thumbnail
在台灣這種傳統的教育下,我們是乎都把忍耐都做美德,吃虧就是占便宜奉為聖旨。但出社會後,我發現這兩個道理在我眼裡看來都是害人不淺的觀念。表達自己的意見不代表會跟人吵架,為何要讓自己吃虧不舒服還要說服自己接受?這在我眼裡看起來真的完全不合理,套用在人際關係上也是一樣的。在年紀增長過程中,要適時分辨什麼是
道家老子的觀念,人類因為不知「道」所以講仁義,而仁義不再,所以講禮樂,禮樂也制約不了人心,所以法律就於焉產生! 寄望輿論有用,那是因為有羞恥心,而羞恥心如果存在,就是有道之人,其他根本就不需要了!所以言論根本用處不大,如果沒有選票,從政者會在意民心嗎?惟一可以制衡的,不過是利益而已! 財富、名聲
難道原次中華真有福報,走出分別,失小得大,吉祥亨通。 君子之道興旺,小人之道削弱。不是一個人可以做到的,取決於我們要不要做,不做永遠做不到,原生是我,次生是你,頭撞血流,照鏡同形。這就是沒有福報,還有每一個小人的責任,君子只能感嘆時不我與。 點覺一:兩心眏照,不可直視說明了兩岸之間的緊張關係,以
Thumbnail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語譯】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若是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就不會去享受;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若是不用正
巨門星發哮,不利涉大川。 是非善惡,誠實守信的德行是唯一保護自己的可能,心中引起戒備是因為不相信正道居中。在政治上不選邊站,次生中華已經有了覺悟指導方針,次生中華應該要屢行自己的責任,一確都得靠自己。堅守家國母親和家國父親本是同根生,就會吉祥。 點覺之一:爭端是處於利益考量,一人進一步就是利益自
Thumbnail
二、中國文化   「據我看西方社會與我們不同所在,這「個性伸展社會性發達」八字足以盡之,不能複外。」如同其在《要義》所言,西方是團體、個人本位的社會,中國則是家庭、倫理本位的社會。此社會差異的發展,導致東西方不同文化果實的出現。   近代因作為世界主流文化的西方文化影響中國,致中
這是一篇回憶文,我覺得這篇討論就算再過20年都是一個很好的討論。    這是我過去跟一個中國人談述中國人為什麼普遍容易過的不好的原因,我是如此的解釋這情況。    「中國是一個政治導向很嚴重的國家,凡是種種都是以政治為優先考量的地方,所謂的政治導向並不光只是國與國之間,比如中共國毫不考慮自己
台灣選舉結束後,大家的心情開始沉澱,該過回原本的生活,不會因為誰當選台灣總統而大幅改變,然而人性最醜陋的一面,就是成敗論英雄,誰是戰犯就得追殺到死,人從來都不會檢討自己,就如算命一樣,永遠都認為自命不凡,又或是自己的命盤可以決定他人(家人)的生死,這是我還沒搞懂的道理。
Thumbnail
所謂的後面,指的是智力水準在一半以後的人,他們的適應能力通常也不好,若用中產白領的思維,覺得換工作就換,薪資不好就轉,只是害死這些人。這些人圖的是穩定,以及一定社會地位的工作。一昧鼓勵,給予不切實際的想像,最後只會訓練出一批批憤世嫉俗,自以為精通十八般武藝,其實連武保國.....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我們生活在一個規矩的世界裡。這些規矩告訴我們該怎麼做,該怎麼活,違背了似乎就是異類、就是大逆不道。 人生沒有標準。那些被認為是成功或失敗的標準,只是某些人自以為是的偏見。這些偏見因為被大多數人認同,便成了所謂的“成功”標準。於是,我們困在這些規矩和標準中,失去了真我。 人總是喜歡給事物貼上標籤,
Thumbnail
在台灣這種傳統的教育下,我們是乎都把忍耐都做美德,吃虧就是占便宜奉為聖旨。但出社會後,我發現這兩個道理在我眼裡看來都是害人不淺的觀念。表達自己的意見不代表會跟人吵架,為何要讓自己吃虧不舒服還要說服自己接受?這在我眼裡看起來真的完全不合理,套用在人際關係上也是一樣的。在年紀增長過程中,要適時分辨什麼是
道家老子的觀念,人類因為不知「道」所以講仁義,而仁義不再,所以講禮樂,禮樂也制約不了人心,所以法律就於焉產生! 寄望輿論有用,那是因為有羞恥心,而羞恥心如果存在,就是有道之人,其他根本就不需要了!所以言論根本用處不大,如果沒有選票,從政者會在意民心嗎?惟一可以制衡的,不過是利益而已! 財富、名聲
難道原次中華真有福報,走出分別,失小得大,吉祥亨通。 君子之道興旺,小人之道削弱。不是一個人可以做到的,取決於我們要不要做,不做永遠做不到,原生是我,次生是你,頭撞血流,照鏡同形。這就是沒有福報,還有每一個小人的責任,君子只能感嘆時不我與。 點覺一:兩心眏照,不可直視說明了兩岸之間的緊張關係,以
Thumbnail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語譯】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若是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就不會去享受;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若是不用正
巨門星發哮,不利涉大川。 是非善惡,誠實守信的德行是唯一保護自己的可能,心中引起戒備是因為不相信正道居中。在政治上不選邊站,次生中華已經有了覺悟指導方針,次生中華應該要屢行自己的責任,一確都得靠自己。堅守家國母親和家國父親本是同根生,就會吉祥。 點覺之一:爭端是處於利益考量,一人進一步就是利益自
Thumbnail
二、中國文化   「據我看西方社會與我們不同所在,這「個性伸展社會性發達」八字足以盡之,不能複外。」如同其在《要義》所言,西方是團體、個人本位的社會,中國則是家庭、倫理本位的社會。此社會差異的發展,導致東西方不同文化果實的出現。   近代因作為世界主流文化的西方文化影響中國,致中
這是一篇回憶文,我覺得這篇討論就算再過20年都是一個很好的討論。    這是我過去跟一個中國人談述中國人為什麼普遍容易過的不好的原因,我是如此的解釋這情況。    「中國是一個政治導向很嚴重的國家,凡是種種都是以政治為優先考量的地方,所謂的政治導向並不光只是國與國之間,比如中共國毫不考慮自己
台灣選舉結束後,大家的心情開始沉澱,該過回原本的生活,不會因為誰當選台灣總統而大幅改變,然而人性最醜陋的一面,就是成敗論英雄,誰是戰犯就得追殺到死,人從來都不會檢討自己,就如算命一樣,永遠都認為自命不凡,又或是自己的命盤可以決定他人(家人)的生死,這是我還沒搞懂的道理。
Thumbnail
所謂的後面,指的是智力水準在一半以後的人,他們的適應能力通常也不好,若用中產白領的思維,覺得換工作就換,薪資不好就轉,只是害死這些人。這些人圖的是穩定,以及一定社會地位的工作。一昧鼓勵,給予不切實際的想像,最後只會訓練出一批批憤世嫉俗,自以為精通十八般武藝,其實連武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