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每首充滿回憶的旋律裡,我進行了一趟漫長的時空旅行。
花了將近兩天思考與排列,打開Spotify瀏覽了所有聆聽過的藝人,甚至把清到只剩一箱的CD,特地翻出來慢慢回想。除了有許多選擇障礙與遺珠,同時蠻感慨自己雖買過兩百張以上的CD,但不過才擁有這當中一半的實體專輯。
時光留不住,而我只是隨潮水流去。
專輯選擇上有意識地盡量避開精選輯,然後為求多樣性,同一個藝人不選第二張,能排進前十名的每位藝人,肯定不只專輯本身,該藝人一半以上的歌曲皆耳熟能詳。
但即便這樣,要排誰進去或不排誰進去.還是思考了良久。其中不乏雖受到歌曲影響,但並非以專輯為單位,所以沒有放入的藝人。
挑完42張專輯後的幾個感想:
1.一張精良的專輯,到底凝聚了多少人的多少心血,難以想像。
2.九成以上的專輯都找得到,但也有冷門專輯完全找不到,因而沒有選入。
3.當中有幾位藝人已經離世,現在想起仍充滿感慨。
4.選擇及排名完全是理性與感性、青春與眼光的鬥爭。
5.當中日文專輯共17張、華語專輯共13張、英語專輯共4張、純音樂專輯共8張。
6.個人感覺自己純音樂部分選得過少,但因受影響作品程度大多相去不遠,若深入思考將造成嚴重的選擇障礙,於是放棄調整。
7.我在街頭表演的選曲中,居然幾乎沒在這42張專輯裡。
我是個半吊子的音樂人,聽了一輩子的音樂,玩了半輩子。慶幸的是,始終還能從中發掘樂趣,也已懂得面對自己的無力。
某種程度上,這些音樂確實構成了「我」,但比起「構成我的42張專輯」這個概念,可能許多人也跟我一樣,被這世界滿滿的音樂包圍,42張專輯,只不過象徵一種青春、一次不悔的人生,如煙卻又如針扎的百味過往。
42種的酸甜苦辣,與遠近高低各有不同的韻味,始終都在流動的音律裡。當中我不願意改變的,是我對音樂的滿滿感謝。
在這裡,僅分享一首不在這42張專輯裡,但在整理時想起的小故事:
2009年5月,我人正在京都交換學生,當時的我被女友劈腿,對象是同社團我也很熟識的學弟。她在電話中與我鄭重告別。他在電話中與我鄭重道歉。
電話過後的那一星期,我記得每個曾為我打氣的人,他們說出的話語,雖然無法從中得到救贖,但我都努力嘗試聽進去。整整一個星期,我沒去上課,沒吃任何東西,整天只待在宿舍房間,唯一會去的地方,是到附近超市買酒喝。
那段時間,我沒有哭過,只是一邊喝酒,一邊想著該如何結束生命的事。那是至今的人生裡,想法最強烈的一次。幾天過去了,情況幾乎沒有好轉,直到某個酒醒的午後,我恍惚地在陰暗的房間裡,終於願意看見一絲陽光灑進。我想起了幾週前,吉他社朋友印給我的一份琴譜,那是押尾光太郎的《風之詩》。
我拿起了吉他,開始照著譜練習起那首歌。當時我認真學琴還不到一年,手指笨拙不說,壓弦常還覺得痛,但從那簡單而雋永的旋律裡,我暫時忘卻了手與心的痛楚,得到了救贖。
那之後,我並沒如自己年輕時所想的,成為全職音樂人,但也從未真正放下過吉他。從沒想過,音樂甚至帶我走遍了這世界,在一座座城市的某個角落唱著。在每個輕舞飛揚的旋律中,我終於不再是我。
只有旋律,在穿過樹葉間隙的陽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