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失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兩年多的時間,煎熬與掙扎,兩次的嘗試,耗費許多的精神、時間,不斷地請教,不斷地整理,不斷地溝通,最後,失敗告終。
其實,我在一開始便隱隱知道,成功的可能性很低,只是覺得目前的執行情形不妥當,所以希望轉換別種較為合適的方式,希望做得安心。但我知道,改變可能造成工作外推,而這樣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誰願意做呢?改變可能造成不確定因素,寧願蕭規曹隨,即便我是以轉正的心態去找方法,即便其他單位都是同樣的作法,奈何強勢者的主見並不認同,反而認為會造成更大的麻煩,最後決議,維持原狀。
你說難過嗎?失望嗎?有的。畢竟我這麼努力,所花費的沉澱成本,都相當可觀,而且這件事是有爭議的,我無法改變,這件事在其他單位有別種作法且許多單位都是如此,但仍然無法改變現狀。因此,我雖然知道失敗的可能性高,已有心理準備,但也會產生早知如此,何必當初!何必花那麼多時間、精神,如果能做其他更有意義的事,哪怕是睡覺都好呢!但我又告訴自己,國父革命十一次才成功,我不過兩次,算不得什麼,雖然不在一個層次上,但強調的是,改變是困難的,失敗是正常的。
其實,也不是沒有改變,只是沒有帶來最終我想要的改變,但至少我的努力還是讓這件事改善,盡量符合該事的目的以及作業上得到比較好的配合。更何況,透過不斷地請教、整理,也能得到一些其他的資訊,明白一些單位的狀況,也許我以後有用的到的地方,或能打開我的茅塞,這也是它的價值。難怪說,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沒有沒有意義的,只是符不符合當下的需求,影響了我們對它的價值判斷。
況且,改變也許可能帶來不良的後果,這些我都有設想到一些,沒有得到最終想要的結果,或許也相當程度保障、保護了我,也讓別人了解了我做這件事的不易與難處,也許更能體諒我、配合我。
福禍相依,人一直走,看到的風景瞬息萬變,上一刻的痛苦,也許是下一秒幸福的養分,一直將自己定義為失敗,鑽牛角尖,並不能夠讓事情變好,還讓自己更差。我們應該明白,很多事情是我們難以掌控,是無奈的,我們要學會坦然接受,至少努力過,也許不理想,至少爭取過,而不是隨波逐流,得過且過。
avatar-img
0會員
17內容數
這是我個人生活的紀錄,有我的反思、情緒的抒發、心得感想,所以文字隨意自然。我藉由此版面,一方面有文字的創作整理思緒,二方面藉此有動力去創作,希望能與閱讀者有共鳴,也希望自己和閱讀者都能更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西蕾妮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天,我依然努力的工作,但當我將結果呈現的時候,卻被念了、被質疑了、被訓了,甚至被說了一句讓我覺得我的努力不是努力,而是製造麻煩,而是將問題丟給了別人。 我很難過,又開始懷疑自己,但我問了別人,他告訴我,他不認為問題丟給了他們,強調一切依規定走。我想,我是依規定走的,正是依規定,所以才必須要這樣做,
之所以開始,是因為今天看了一篇文章,說這世界充滿了歧視與偏見、霸凌與仇恨,我突然間想,我是否能夠有一個不同的空間,裡面是傳播正向的、感謝的、快樂的、有意義的內容,所以想要開始。 但目前只是個開始,我有這個心,我也不知道我是否能夠堅持,畢竟只是一個想法,也許之後就淡了,可是既然想做,就做吧!也無須預期
今天,我依然努力的工作,但當我將結果呈現的時候,卻被念了、被質疑了、被訓了,甚至被說了一句讓我覺得我的努力不是努力,而是製造麻煩,而是將問題丟給了別人。 我很難過,又開始懷疑自己,但我問了別人,他告訴我,他不認為問題丟給了他們,強調一切依規定走。我想,我是依規定走的,正是依規定,所以才必須要這樣做,
之所以開始,是因為今天看了一篇文章,說這世界充滿了歧視與偏見、霸凌與仇恨,我突然間想,我是否能夠有一個不同的空間,裡面是傳播正向的、感謝的、快樂的、有意義的內容,所以想要開始。 但目前只是個開始,我有這個心,我也不知道我是否能夠堅持,畢竟只是一個想法,也許之後就淡了,可是既然想做,就做吧!也無須預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反思這所有過程 只認定自己做錯了一件事情 我把所有流程重新審視了一遍 我唯一錯的事情 是早在你9月初開宗明義說你做不到的時候 我就應該離開 我不走 只是想讓自己拚最後一次 我一直都知道彼此是不適合的 但最終我還是失敗了 而我也心服口服了
Thumbnail
      生活中不可能一帆風順,遇到失敗與挫折是在所難免的,如果我們總是對失敗耿耿於懷,那我們就永遠無法向前走,過去就讓它過去,好好的思考未來要如何走。
Thumbnail
所以不好的事情不要做 也不要做會讓自己後悔的事情。 選擇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有陣子,我也會想說,奇怪,為什麼很認真學習,也改變很多,可是為什麼沒有辦法完全變好? 還是有很多煩惱的事情,也還是有很多情緒痛苦的時候。 諮詢的時候,問了這個問題。 老師說,因為今天我們做了很多事情,好事的話不
Thumbnail
萬事起頭難,大家是否都有這樣的困擾,每次想改變甚麼,明明下定決心 但卻一直遲遲未開始,或開始了但很難持續,其實很多時候都是因為我們想太多 其實很多時候,做就對了,只要開始,問題就變成如何持續往下做,而不是沒開始~哈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許多人認為失敗是成功之母,但為何有些人經常性失敗,卻無法走出失敗的圈套呢?原因在於他們缺乏適當的反省與總結經驗的能力。本文分享四個小方法,包括寫日記、建立替代方案、保持開放的心態等,來幫助你避免重複性的失敗。
Thumbnail
      你有過想做的事卻中途放棄的事嗎?像是減肥、戒菸、上課之類的事,那最後有完成的嗎?這些事情的共通點就是無法短時間完成,必須長時間持之以恆,所以許多人最後都失敗。
Thumbnail
充滿不確定性和挑戰 當我們踏上追求夢想的旅程時,總是充滿不確定性和挑戰。在追求夢想的同時,要勇敢地嘗試,堅持不懈地追求我們的目標,即使失敗了一次,也可以再試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失敗是難以避免的。有時會感到沮喪、失望甚至絕望,覺得自己無法再站起來,無法再嘗試。 不斷的嘗試和堅持 其實人生中最偉
Thumbnail
想寫這篇文章很久了。 為自己的職涯,寫下有別於成功版本的失敗履歷,已經算是相對普及的概念,在面試的場合,被問到如何度過或看待失敗的機率,也接近50%。 只是,我很少聽到「真實」且「深刻」的答案,大部分的回答,讓我聯想起另外一個經典範本。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反思這所有過程 只認定自己做錯了一件事情 我把所有流程重新審視了一遍 我唯一錯的事情 是早在你9月初開宗明義說你做不到的時候 我就應該離開 我不走 只是想讓自己拚最後一次 我一直都知道彼此是不適合的 但最終我還是失敗了 而我也心服口服了
Thumbnail
      生活中不可能一帆風順,遇到失敗與挫折是在所難免的,如果我們總是對失敗耿耿於懷,那我們就永遠無法向前走,過去就讓它過去,好好的思考未來要如何走。
Thumbnail
所以不好的事情不要做 也不要做會讓自己後悔的事情。 選擇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有陣子,我也會想說,奇怪,為什麼很認真學習,也改變很多,可是為什麼沒有辦法完全變好? 還是有很多煩惱的事情,也還是有很多情緒痛苦的時候。 諮詢的時候,問了這個問題。 老師說,因為今天我們做了很多事情,好事的話不
Thumbnail
萬事起頭難,大家是否都有這樣的困擾,每次想改變甚麼,明明下定決心 但卻一直遲遲未開始,或開始了但很難持續,其實很多時候都是因為我們想太多 其實很多時候,做就對了,只要開始,問題就變成如何持續往下做,而不是沒開始~哈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許多人認為失敗是成功之母,但為何有些人經常性失敗,卻無法走出失敗的圈套呢?原因在於他們缺乏適當的反省與總結經驗的能力。本文分享四個小方法,包括寫日記、建立替代方案、保持開放的心態等,來幫助你避免重複性的失敗。
Thumbnail
      你有過想做的事卻中途放棄的事嗎?像是減肥、戒菸、上課之類的事,那最後有完成的嗎?這些事情的共通點就是無法短時間完成,必須長時間持之以恆,所以許多人最後都失敗。
Thumbnail
充滿不確定性和挑戰 當我們踏上追求夢想的旅程時,總是充滿不確定性和挑戰。在追求夢想的同時,要勇敢地嘗試,堅持不懈地追求我們的目標,即使失敗了一次,也可以再試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失敗是難以避免的。有時會感到沮喪、失望甚至絕望,覺得自己無法再站起來,無法再嘗試。 不斷的嘗試和堅持 其實人生中最偉
Thumbnail
想寫這篇文章很久了。 為自己的職涯,寫下有別於成功版本的失敗履歷,已經算是相對普及的概念,在面試的場合,被問到如何度過或看待失敗的機率,也接近50%。 只是,我很少聽到「真實」且「深刻」的答案,大部分的回答,讓我聯想起另外一個經典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