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評|《好想做一次》:治癒傷痛的人,一定包含你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看看你現在的樣子,看看你進步了多少。你直視了你的心裡創傷,走出了陰影,我為你感到非常驕傲,你倖存下來了(寶貝),你是個倖存者。你申請大學失利了這件事,跟你已經克服的所有困難比起來,就是一點點小挫折,你只要用心去做,什麼事情一定都做得成!
看完《Never Have I Ever》第四季的瞬間,宛若跟 Devi(Maitreyi Ramakrishnan飾演)一起長大了一回。遙想曾經的青春,誰都有說不出口的傷痛、想要完成的使命,和那些明知道會被討厭仍一意孤行的時刻。這些種種缺陷,皆都成為與這部劇帶來強大共感的緣由。
懷念過去、懷念某個喜歡的人、懷念我們的夢想、懷念沒有與家人說開和解的悔悟,又懷念起某些與他/她共度的特別歲月。
畢業之後,想起我們攜手走過的青春,依舊璀璨耀眼的吧。
《Never Have I Ever》為青春愛情喜劇,以印度裔少女 Devi 作為主角,闡述著圍繞在她身邊的親情、友情、愛情,搞笑之餘,真摯的淚水不禁盡收眼底。好比 Devi 和媽媽 Dr. Nalini Vishwakumar (Poorna Jagannathan 飾演)五味雜陳的對手戲是我相當喜愛的片段,她們之間的戰局看似一觸即發,實則藏有滿滿真摯的愛。而一開始有些畏懼表達情感的兩人,從衝破僵局、互相理解,再到擁抱對方,都真實呈現了母女會有的樣態,一來一往之間也不禁令我們心裡湧上一股暖流。
雖然我們上輩子可能是吵鬧不休的冤家,但這輩子依舊是最愛彼此的那個人。
Devi 和媽媽 Dr. Nalini Vishwakumar 的對手戲相當動人,好幾幕都讓我淚眼汪汪。
除了母女之情,Devi 的心理醫生Devi 的心理醫生 Dr. Jamie Ryan(Niecy Nash 飾演)總能將我們原本堅定不已的桎梏有了更多轉化的可能。她告訴 Devi,不能讓別人定義你、自尊心很重要,因為當那麼做時,就宛如將自身原有的力量交到別人手中;她告訴 Devi,她其實是一位感受豐富、容易受傷的少女,但也因為這樣,肯定會擁有相當美麗動人的人生;她告訴 Devi,不要把自己鎖在特定的夢想,因為那樣反倒限制了人生軌跡、畫地自限,必須試著敞開心扉。
每一句話都宛如箴言,更帶出了 Devi 的習題,或許也是我們人生會有的課題。而 Devi 也在不斷觸發的事件中,從一個自我的憤怒少女,轉變成懂得控制脾氣、不再過度在意他人眼光、會主動承認過錯、勇敢直視創傷的女高中生。等著她的,肯定不會事事一帆風順,但帶領她成長的這些信念必定有發揮作用的一天。
夢想之外,或許也會有更適合你尚待完成的使命。
有時候堅持到最後卻發現追尋的一切也許並不適合你嗎?那麼也許,我們可以有勇氣將這段夢想暫時劃上句點,暫時追尋其它喜愛喜愛的事物,也是人生的一種選擇。
-
此外,這齣戲也有許多富有魅力的角色,好比從 Eleanor 身上看見了不要放棄夢想,換一條路也能是夢的決心與勇氣(她跟 Trent 也好可愛哈哈);從 Fabiola 身上看見了酷兒的自我認同、勇於追愛的勇氣;從 Ben 身上看見了放下既有的完美堅持、放鬆的美學,以及尊重他人的重要之處;從 Paxton 身上看見告別的勇氣、釋懷的大氣,已經換條路也能是夢想的勇氣;當然,美麗的表姊 Kamala 也引領我們看見了成熟女孩的睿智以及魅力,就像 Devi 說的,她真的是很棒的表姊。最後,身為網球迷,John McEnroe 超有趣的旁白也絕對替本劇增色了不少,幽默真的有夠味。
Kamala真的是一個很棒的表姊!
至於很多人關心的感情線……我個人是沒有那麼在意🤣畢竟這部劇在我眼中就是一個美麗的成長本色。要知道 Devi 最後究竟跟誰走到最後,大家趕快去追完第四季就知道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ever Have I Ever 》: Everyone has a chance to heal themselves.
It's a touching, adorable, vigorous story for me. Lift a lot of stress off my shoulder. I took a trip down memory lane, missed all of my friends and dreams when I was a teenager. Time fleeting so fast, but as Devi as we are, experienced phobia for something, felt shame of ourselves, resisted our parents, definitely wanted to shine and fit into a group. We are not confident, held uncomfortable on everything, even the culture(this drama dig into difference of the culture as well, because Devi are Asian India).
At this point, self-acceptance will be helpful. Everyone come across sorrow and mistake, even doctor fallible like everyone else. So, why don't we try to be attentive to ourselves? Set aside "out of league" away from us? Because you are the only one who can root for yourself, and accept that they are not "immaculate" to survive in the world.
If you think you are getting stuck in something, looking around you, maybe the best way is to say something to your significant other, give them a sincere thought and hug. After that, perhaps we can find the beauty of forgiveness, full of longing and love.
"Don't defy other people's expectations of you."Devi finds herself, knows more about love, relationships, and understands what "brought up" is. Reflecting us,also be so grateful to have this journey with all of the cutiest person in the series.
《Never Have I Ever 》 season 4 (last season) is on Netflix right now!
Photo via|Netflix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透過一部劇或電影,豐富枯燥乏味的生活;再留給自己一杯咖啡的時間,用文字帶你回味所有影視中的點滴美好。 每個月會定期更新 1~2 篇關於一部劇或電影的心得,希望能讓看到的每一個你,用感性的力量帶領你走更長遠的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opesick》乍看之下壓抑,實則每分每秒都幾乎不浪費的,以普渡製藥作為背景,用三方視角探討血淋淋的人性。情節緊湊、時間倒敘呈現但非常精彩,演員演技真實動人,非常推薦給大家!有時間的話,真的可以看看這部好作品。
「一直以來我都以為是我在照顧這一家子。直到我太太走了,我才明白,是我太太跟那群孩子,一直在照顧我。」傳遞出「有愛天下無難事」是媽媽過世後,《我的出走日記》傳遞出的真諦,更是後半段昇華到另一個境界的要素。一起來回顧屬於出走日記的後記之四。
「奔跑」是我特別喜歡《#我的出走日記》的緣故。整部戲在微小事物的描寫發揮到了極致;仔細想想,生命中特別有力量的人事物的確都是由微小發揚光大,絕對不是由大化小,或是一昧追尋虛無,而是真正能獲得幸福的力量和魔力。
《我的出走日記》出走同好會中的「出走」,意思是單純因為興趣合一而聚在一起的人。他們沒有利害關係,也不會刻意安慰對方,但卻給了現代人難以做到的機會:說出真心話。雖然最後,出走同好會的成員們也不能肯定是否出走成功,但回顧到我們整個人生,不也是一趟不停在探索自己的過程? ​ 出走,也許終究沒有完結的一天
《我的出走日記》是去年、更甚是看韓劇長達十年的生涯裡,數一數二喜歡的作品。對我來說,使生活疲憊不堪的主因,除了日復一日的「既定框架」(工作、人際、關係),還有不知道來自何方、逐漸囚禁自己的心理狀態。我們懼怕改變、我們膽怯失敗;我們害怕被社會的快速流動拋棄,我們畏懼所有世俗的眼光。 ​ 最近想著
喜歡《模範計程車》的理由,是因為在「以暴制暴」的背後,將許多社會上猖獗、超脫現實的暴行化為一個又一個的真實事件,再透過私刑復仇的方式,告訴我們「這些事情都是真的,甚至離我們並不遠,就緊緊挨在每一個擦肩而過背後」,不僅大快人心,也給人滿滿正能量!
《Dopesick》乍看之下壓抑,實則每分每秒都幾乎不浪費的,以普渡製藥作為背景,用三方視角探討血淋淋的人性。情節緊湊、時間倒敘呈現但非常精彩,演員演技真實動人,非常推薦給大家!有時間的話,真的可以看看這部好作品。
「一直以來我都以為是我在照顧這一家子。直到我太太走了,我才明白,是我太太跟那群孩子,一直在照顧我。」傳遞出「有愛天下無難事」是媽媽過世後,《我的出走日記》傳遞出的真諦,更是後半段昇華到另一個境界的要素。一起來回顧屬於出走日記的後記之四。
「奔跑」是我特別喜歡《#我的出走日記》的緣故。整部戲在微小事物的描寫發揮到了極致;仔細想想,生命中特別有力量的人事物的確都是由微小發揚光大,絕對不是由大化小,或是一昧追尋虛無,而是真正能獲得幸福的力量和魔力。
《我的出走日記》出走同好會中的「出走」,意思是單純因為興趣合一而聚在一起的人。他們沒有利害關係,也不會刻意安慰對方,但卻給了現代人難以做到的機會:說出真心話。雖然最後,出走同好會的成員們也不能肯定是否出走成功,但回顧到我們整個人生,不也是一趟不停在探索自己的過程? ​ 出走,也許終究沒有完結的一天
《我的出走日記》是去年、更甚是看韓劇長達十年的生涯裡,數一數二喜歡的作品。對我來說,使生活疲憊不堪的主因,除了日復一日的「既定框架」(工作、人際、關係),還有不知道來自何方、逐漸囚禁自己的心理狀態。我們懼怕改變、我們膽怯失敗;我們害怕被社會的快速流動拋棄,我們畏懼所有世俗的眼光。 ​ 最近想著
喜歡《模範計程車》的理由,是因為在「以暴制暴」的背後,將許多社會上猖獗、超脫現實的暴行化為一個又一個的真實事件,再透過私刑復仇的方式,告訴我們「這些事情都是真的,甚至離我們並不遠,就緊緊挨在每一個擦肩而過背後」,不僅大快人心,也給人滿滿正能量!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雖然很多人說看完有點失落,但我覺得還蠻好看的說,比起第一季太血腥不敢再看第二次,這一季就覺得心臟比較受得了。 「人性終究經不起考驗」,這是我看完第二季後在心中一直出現的一句話。 記得看完第一季時,當時的想法是:「在社會底層的多數人想要爬上那少數的金字塔頂端,絕對不能心慈手軟!」 這一季卻更加
《進擊的巨人》最終章劇場版上映,本文探討其結局的爭議性、始祖尤米爾的動機、以及作品中關於生命意義的哲學思考。文章同時也點評動畫製作品質,並提及電影版獨有的彩蛋內容,推薦給已熟悉劇情或準備觀影的讀者。
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隨意地滑動著 Netflix,想找一部電影來填補這段假期的尾聲。或許是因為標題的某種吸引力,或是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那張沉靜卻帶著故事感的海報,讓我點開了這部 「愛.欺 The Wife(2017)」
白江赫不只在跟醫院挑戰,也是向整個社會經濟挑戰,畢竟,病患不是進到醫院才生病或受傷;而是生病或受傷,才不得不進入醫院……
那群美麗的阿修羅們,溫婉自制的笑靨背後,究竟隱藏著妒忌、悲傷,還是壓抑的憤怒?在這部充滿張力的作品裡,是枝裕和對角色的細膩擴寫、瀧本幹也層次分明的攝影語言,以及演員群出色的表現,將人性最複雜卻真實的一面構築得極為立體。
為一直以來隱藏著的古代時期做出描繪,觀眾已經能理解詛咒的源頭以及動機。訂閱「航電影的海」沙龍,即可獲得《犬系戀人》每週跟播文章。
*雖然很多人說看完有點失落,但我覺得還蠻好看的說,比起第一季太血腥不敢再看第二次,這一季就覺得心臟比較受得了。 「人性終究經不起考驗」,這是我看完第二季後在心中一直出現的一句話。 記得看完第一季時,當時的想法是:「在社會底層的多數人想要爬上那少數的金字塔頂端,絕對不能心慈手軟!」 這一季卻更加
《進擊的巨人》最終章劇場版上映,本文探討其結局的爭議性、始祖尤米爾的動機、以及作品中關於生命意義的哲學思考。文章同時也點評動畫製作品質,並提及電影版獨有的彩蛋內容,推薦給已熟悉劇情或準備觀影的讀者。
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隨意地滑動著 Netflix,想找一部電影來填補這段假期的尾聲。或許是因為標題的某種吸引力,或是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那張沉靜卻帶著故事感的海報,讓我點開了這部 「愛.欺 The Wife(2017)」
白江赫不只在跟醫院挑戰,也是向整個社會經濟挑戰,畢竟,病患不是進到醫院才生病或受傷;而是生病或受傷,才不得不進入醫院……
那群美麗的阿修羅們,溫婉自制的笑靨背後,究竟隱藏著妒忌、悲傷,還是壓抑的憤怒?在這部充滿張力的作品裡,是枝裕和對角色的細膩擴寫、瀧本幹也層次分明的攝影語言,以及演員群出色的表現,將人性最複雜卻真實的一面構築得極為立體。
為一直以來隱藏著的古代時期做出描繪,觀眾已經能理解詛咒的源頭以及動機。訂閱「航電影的海」沙龍,即可獲得《犬系戀人》每週跟播文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人對那些已經發生的遺憾我們無能為力,可是我們可以選擇好好的規劃未來,別讓過去的遺憾型塑自己,而是自己型塑未來
Thumbnail
感情故事充滿了困惑、糾結與改變,人生來到這個世界,面對種種的抉擇,有時會太過於理智冷漠,有時卻又想要衝出掙扎的小箱子。這篇文章揭露了因為不定性而感到的煩惱和困惑,從女孩小時候直到成年,她所遇到的挑戰和不安。希望這個以自我的掙扎設定為主題的故事,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Thumbnail
我常覺得世間萬物的道理,很多都是因為不簡單、不容易,所以才會懂得珍惜。 對人類而言,除非歷經千辛萬苦,不然就看不到事物真正的價值,而許多問題的由來,恰恰就是在這個環節出了問題。 本來這篇文章是想寫我的純情青春夢,不過除非必要,不然我不太喜歡分享自己的心理意向,但是如果不是「我的」純情青春夢?那會
Thumbnail
每個女孩獨立的背後,都有份令人難以理解的脆弱和渴求。面對女孩內心獨有的的矛盾,以及對愛情和依賴的掙扎,都值得被理解,值得被呵護。有一天,總有那個人,帶笑陽光的笑,缷下妳的堅強。
Thumbnail
最近剛追完Netflix上的《女神降臨》,以淚洗面超多次。因為這裡面的女主完全就是在經歷我過去遭遇過的課題,看女主在裡面掙扎逃避就覺得......喔......救命啊……
Thumbnail
《女二》文字很高級,情緒很有厚度,細膩但不瑣碎。一個等功成名就的機會等了十多年的女演員,在追求夢想的漫長旅途中會有的痛苦、糾結、成長和昇華,都很完整、很真實。
Thumbnail
先說結論,《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很好看,但是也很沉重,畢竟此書要探討的主題是學生自殺,以及不同少女在成長過程中所能遇到的各種不快樂。 小說中的女主角是一所名校的中學老師,某天她的學生突如其來在校園跳樓自殺,在處理這宗突發事故期間,她不斷回顧自己的過去,她生長在一個中產家庭,母親極其嚴苛,從來沒有認真
Thumbnail
繼續閱讀《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女主角在探討學生自殺的原因時,也回顧起自己在十七歲那年生無可戀,打算在十七歲的最後一天自殺,可是卻遇見一個人,讓她錯過了自殺的時機,不小心長成了大人。 許多年後她跟母親吵架,母親問她盡了什麼女兒的本份,她差點就脫口而出:「活著。僅僅是在這個不屬於我的人生選擇活下去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人對那些已經發生的遺憾我們無能為力,可是我們可以選擇好好的規劃未來,別讓過去的遺憾型塑自己,而是自己型塑未來
Thumbnail
感情故事充滿了困惑、糾結與改變,人生來到這個世界,面對種種的抉擇,有時會太過於理智冷漠,有時卻又想要衝出掙扎的小箱子。這篇文章揭露了因為不定性而感到的煩惱和困惑,從女孩小時候直到成年,她所遇到的挑戰和不安。希望這個以自我的掙扎設定為主題的故事,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Thumbnail
我常覺得世間萬物的道理,很多都是因為不簡單、不容易,所以才會懂得珍惜。 對人類而言,除非歷經千辛萬苦,不然就看不到事物真正的價值,而許多問題的由來,恰恰就是在這個環節出了問題。 本來這篇文章是想寫我的純情青春夢,不過除非必要,不然我不太喜歡分享自己的心理意向,但是如果不是「我的」純情青春夢?那會
Thumbnail
每個女孩獨立的背後,都有份令人難以理解的脆弱和渴求。面對女孩內心獨有的的矛盾,以及對愛情和依賴的掙扎,都值得被理解,值得被呵護。有一天,總有那個人,帶笑陽光的笑,缷下妳的堅強。
Thumbnail
最近剛追完Netflix上的《女神降臨》,以淚洗面超多次。因為這裡面的女主完全就是在經歷我過去遭遇過的課題,看女主在裡面掙扎逃避就覺得......喔......救命啊……
Thumbnail
《女二》文字很高級,情緒很有厚度,細膩但不瑣碎。一個等功成名就的機會等了十多年的女演員,在追求夢想的漫長旅途中會有的痛苦、糾結、成長和昇華,都很完整、很真實。
Thumbnail
先說結論,《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很好看,但是也很沉重,畢竟此書要探討的主題是學生自殺,以及不同少女在成長過程中所能遇到的各種不快樂。 小說中的女主角是一所名校的中學老師,某天她的學生突如其來在校園跳樓自殺,在處理這宗突發事故期間,她不斷回顧自己的過去,她生長在一個中產家庭,母親極其嚴苛,從來沒有認真
Thumbnail
繼續閱讀《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女主角在探討學生自殺的原因時,也回顧起自己在十七歲那年生無可戀,打算在十七歲的最後一天自殺,可是卻遇見一個人,讓她錯過了自殺的時機,不小心長成了大人。 許多年後她跟母親吵架,母親問她盡了什麼女兒的本份,她差點就脫口而出:「活著。僅僅是在這個不屬於我的人生選擇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