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奇蹟 —— 讀東山彰良《我殺的人和殺我的人》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不管喜不喜歡,我現在正置身於這『1Q84年』。我所熟知的1984年已經消失無蹤不存在了。現在是1Q84年。空氣變了,風景變了。我對帶有問號的世界的成立方式,必須盡可能快速適應。就像剛被野放到新森林裡的動物那樣。保護自己的身體,為了生存下去,必須早一刻理解那個場所的規則,配合那個才行。」我想到1Q84的這段句子。

 

時間往後調三十年,往前調三十年,小說裡在三十年前的老台北和三十年後的美國相遇,也就像是另一個1984和1Q84年。空氣變了,風景變了,人物相同,也或者不相同。那些曾經年少輕狂的肆無忌憚的,在那樣的天空下發出碎裂的聲音,故事失了控的長大。那些我們認識的,或者我們導致的,我們曾經牽連在一起的。

 

四個孩子,三個家庭。誰的錯或誰的責任。只是在那個脆弱的年紀裡幻想的猛獸打破了現實的保護。東山彰良說這只能是一個沉痛的故事,故事裡,沒有發生任何一個奇蹟。他們只是一環扣著一環,誰都無法不受到影響。在1984年的台北,還沒有解嚴的台北,和歐威爾巧合的那一年,台北也像個青少年,裡面住著會跳霹靂舞的小人、帶著蛇面具的爬行的蠶蛹。事情只是這樣發生了。憎恨和膽怯很相似,作者說。

 

如果自己可以許三個願望,小說的第一章裡男孩這樣想。如果是對布袋狼來說呢?東山彰良在訪談裡提到這原本是網路上連載的小說,寫一半突然覺得他們四個都可能變殺人犯,所以他寫了四種故事版本。是啊,東山彰良讓讀者猜猜誰是那個三十年後的布袋狼,但誰是或者誰不是其實都並不重要,不是嗎?


日文的語句翻譯成了中文,色調彷彿還是差了一些,有些屬於老台北的灰,老台北的街,好像還是隔了一層距離,沒有吳明益筆下的親切。我想著小時候溢滿荷花的植物園,想著那些經過的少年。

 





「如果說,《流》是光,那我希望這部小說是影。」――東山彰良


▎榮獲日本文壇三座重要獎項肯定!各大媒體絕讚好評!

▎直木賞作家東山彰良繼《流》之後,再度獻上以台灣為舞台的青春成長犯罪小說《我殺的人與殺我的人》即將在台上市。



【新書簡介】

一九八四年。那一年,我十三歲。

在暑假即將結束的兩天前。

我們的人生從此完全變了調。

 

二〇一五年,連續殺人魔「布袋狼」在美國遭到逮捕。「我」注視著底特律荒廢的街道,回想起在台灣度過的少年時代。三十年前,我就認識了「布袋狼」。

 

一九八四年夏天。小雲剛失去哥哥,和牛肉麵店的阿剛和他的弟弟達達,還有整天打架,卻很有正義感的阿杰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四名少年決定執行一項計畫……

 



布袋狼到底是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F.的沙龍
0會員
107內容數
P.F.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8/03
我看得很慢,思緒像是爬梯一般,腳尖先往下探,一階一階謹慎的踩著文字,深怕失足。越往下,時間是往後走,夢卻往更深處跌,意識在這之中扭絞,掙扎著往前。但真好,即使如此我仍堅持到了最後一頁、最後一個字。 讀完賀淑芳的《蛻》,再回頭翻著黎紫書的《告別的年代》、龔萬輝的《人工少女》,這些我曾經相遇過的馬華
Thumbnail
2023/08/03
我看得很慢,思緒像是爬梯一般,腳尖先往下探,一階一階謹慎的踩著文字,深怕失足。越往下,時間是往後走,夢卻往更深處跌,意識在這之中扭絞,掙扎著往前。但真好,即使如此我仍堅持到了最後一頁、最後一個字。 讀完賀淑芳的《蛻》,再回頭翻著黎紫書的《告別的年代》、龔萬輝的《人工少女》,這些我曾經相遇過的馬華
Thumbnail
2023/07/02
窪美澄的小說書名總是取的很美,很吸引人,而在這次的新作品裡,「夜」、「星」亦然。但讀完第一篇〈深夜的酪梨〉後再次看著書標,視野前突然變得立體,一片漆黑裡,星子有了遠近,忽明忽滅,寧靜的空無裡也因為星子的閃爍而有了時間的移動。
Thumbnail
2023/07/02
窪美澄的小說書名總是取的很美,很吸引人,而在這次的新作品裡,「夜」、「星」亦然。但讀完第一篇〈深夜的酪梨〉後再次看著書標,視野前突然變得立體,一片漆黑裡,星子有了遠近,忽明忽滅,寧靜的空無裡也因為星子的閃爍而有了時間的移動。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