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拍賣會—非系統性風險

2023/06/1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這個筆記主要紀錄的是買進整個市場的指數化投資。換言之,投資少數個股,不是我採用的投資方式。
第一個著眼點是風險。 我不想冒無用而不能提高預期回報的風險。
投資個股,有一個「天然劣勢」— 非系統性風險。
風險有很多種,不是每一種都能提供回報。當投資一間公司,投資者會同時面對整體市場的風險,例如疫情對經濟的打擊或利率變化,另外就是只屬於該公司的意外事件,獨有的風險。
前者屬於系統性風險(systematic risk) ,不可靠分散於多間公司消除; 而後者是非系統性風險,可以分散投資於多家公司消除。
投資個股,從而暴露於非系統性風險,這只能讓你感受到風險,卻無補於風險的另一端—回報。
以上的內容有點像教科書,或許未能讓每位朋友都有些體會。我們來看個假想情景,想想為何非系統性風險不能帶給你回報。
  • 第一個情景:
想像你身處一個拍賣會,有三個箱,第一個是內有1,000元的透明箱,第二和第三則密封,只知道其中有一個有2,000元,一個空無一物。每個人只可以參與一次拍賣以及競投一個箱。
(原諒一下粗糙的圖像😂)
第一個箱顯而易見價值是$1,000,所以投標者必定會以很接近$1,000競投,補償參與拍賣會的成本,比如說最後成交價是$999。而雖然第二和第三個箱的預期價值也是$1,000 ($0 x 50% + $2,000 x 50%)。但為了補償這兩個箱的不確定性,成交價必定會是低於$999,以得到較高的預期回報。最後或許是$990,視乎投標者的接受程度和成本。
「高風險,高回報」在此很容易明白,所謂高預期回報是對不確定性的補償。
  • 第二個情景:
接下來我們看看第二種情況。同樣是三個箱,一樣價值,不同的是每個人都可以無限次同時競投所有箱,但唯獨你只有$1,000可以用作競投。
如是者,第二及第三個箱便被競價至與第一個箱很接近,甚至一樣的價錢。為什麼?
因為現時每個人都可以同時競投第二及第三個箱,用$1,998 ($999 x 2) 同時投標兩個箱與只用$999投標第一個箱的回報是一樣的 (1/999 和 2/1998 的回報%是相同的)。同時投標的預期得到的肯定是$2,000,不確定性在此消失了。
你說:「這不公平,我只有$1,000,怎能也用$999冒險去競投第二及第三個箱呢?」
  • 現實情景:
第二種情況與現實比較接近。你所買入公司的股價,代表著你所承擔的風險及預期回報。像上面的例子,股票市場上大部分參與者都會分散投資,近乎每檔股票的價格都會被提高,直至承擔非系統性風險不會被補償的水平
不少人將指數化投資標籤為「新手」、「懶人」、「平凡人」才採用的投資方式。但有幾多所謂老手在茫茫股海中精挑細選之前,察覺到自己先要面對的劣勢?這有點像有位釣魚高手在岸邊垂釣,取笑經過的捕網漁船道:「你們怎麼都打撈到些爛魚雜蝦呢!看我真人不露相,一出手必定是條東昇斑!」
扯遠了,話回正題。集中選股,其實只是令自己的回報範圍擴大,並不能提高預期回報。
像是上面第二種情況,如果在第二及第三個箱之間只選擇一個,你的回報範圍變成$0至2,000,不確定性仍存在,預期得到的卻仍是$1,000,其他分散投資的人卻穩穩得到$2,000。
分散投資,是投資世界中唯一的「Free Lunch」,你白白承擔非系統性風險,吃虧的是自己。
「高風險,高回報」,是投資的老生常談。聽似簡單,如果不下功夫了解一下風險的本質,很容易被一些似是而非的說法所誤導,像是年輕人應集中投資高新科技,退休人士該著重「收息股」等。 這些做法都會很容易讓你面對到非系統性風險為財富帶來的打擊。
Reference:
以上的假想情景取材於Bogleheads forum網友的例子—
https://www.bogleheads.org/forum/viewtopic.php?t=258145
Tailormade Investor HK
Tailormade Investor HK
一個來自香港的90後,記錄如何以指數化投資和資產配置,tailor-made屬於自己的財務系統。寫指數化投資和資產配置的好,中文的資源有很多,但是以香港人觀點出發的很少,這亦是叫作tailor-made的第二層意義。當然,以文會友,其他地區的文字同好也無任歡迎。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