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省成本之必要 (一) — 1%的威力

2023/06/1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老派》這首歌告訴我們約會女生要夠old school。想要細水長流的愛情,我們不應急進,要保持耐心,放下手機,好好與對方對話,慢慢了解彼此。知己知彼,這恰巧跟投資十分相似,尤其是放下手機(不再盯著股市app)的部分…
那麼,如果我們想和自己的投資長相斯守,在長期帶給我們滿意的回報,應該要怎樣做?
與約會女生相反,首先要重視的是—成本。
收入減去成本是盈利,這很顯淺。同樣地,如果我們想提高投資回報,要麼提高收入,或是減低成本。在投資領域中,這個公式通常以年化百分比表示,相信大家在查看MPF回報及管理費時,對這樣的表達方式是再熟悉不過。
為什麼要先重視成本?因為相比起收入,成本是更可控的因素。你多得1%的回報,同降低1%的成本是同一個效果。
要提高成本前的回報,你得冒更多風險。冒險不代表必然有更高回報,這就是風險的定義。你說可以進行些操作,持續地得到超越市場的回報,那麼相信這個筆記對你的幫助也不大。若然不是,相信等著你的只有更多的交易及時間成本—以及更少的回報。
降低成本的難度沒有如此之大,簡單的採用低成本的指數基金/ETF,減少自己的交易次數,選用交易成本較低的證券行…… 這些都是可以立即動手做,不用看天吃飯,兼且一勞永逸,何樂而不為?
投資,為什麼要取難不取易?
  • (1) 小小的1%
的確,開源無限,節流有限。節省成本或許只能讓我們每年減省1%到2%的成本。但不要輕視這少少的1%,在長期的複利效應下,1%的成本可以侵蝕我們20%以上的回報。
如果以6%的年化回報計算,假設我們以$10,000投資,可以在20年後得到$32,071。
如果我們每年花費1%的成本在這項投資上,亦即淨回報只有5%,我們將會在20年後只得到$26,533,比原來的減少了約17%。
時間再拉長,情況是更差。到第30年,成本對整筆投資的侵蝕達到接近四分之一。
我們看看下圖,小結一下不同持有期間,1%的成本對資產的減損。可以看到時間越長,減損百份比越高。
  • (2) 回報越高,成本越不重要?
不知道會不會有些朋友覺得6%的年回報,說起來太低估投資朋友們的能力。如果我們能獲得更高回報,區區1%何足掛齒?
我們再即管看看下表,以一個20年的投資,了解不同成本百份比在各個投資回報率下,對最終資產的減損百分比是多少。
在第二個直欄所標示的1%投資成本,可以看到即使將回報率提高到10%以上,減損百份比仍是與只有6%時很接近。而且,這是以百分比作為表示,代表當回報率提高時, 被成本吃掉的金額越高。
而不出意外地,成本百分比越高,資產減值越大。
要知道,現時最熱門的美國股市,50年間的平均年回報也是「只有」約10%,要長年打敗如此優異的表現恐怕不易,為何不如就直接了當的注重成本?
看完這些表格後,或會有些朋友疑問,10年以上的投資?太長了吧。誠然,自發地長期投資,不是每個人都能堅持,那「強制」的投資又如何?下回再續。
Tailormade Investor HK
Tailormade Investor HK
一個來自香港的90後,記錄如何以指數化投資和資產配置,tailor-made屬於自己的財務系統。寫指數化投資和資產配置的好,中文的資源有很多,但是以香港人觀點出發的很少,這亦是叫作tailor-made的第二層意義。當然,以文會友,其他地區的文字同好也無任歡迎。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