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多分散才夠?(四) — 財富不均

2023/06/2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1) 實際數字
要體現股票回報是如何不平均,我們來看作者們提供的實際數字。
全球股市中在超過64,000隻股票中,不論短至1個月,還是長達31年 (樣本全期) ,都只能約有一半的股票交出正回報,即有一半是虧錢的。
而擊敗大市的股票自然是更少,如果將時間拉長到10年和31年,只有分別不足4成及3成的股票可以交出比大市更好的表現。
我們也可以來看個別股市的表現。美國股票的表現跟全球整體相差不遠,而香港呢?
答案是更不如人意。在31年裡,只有約4成交出正回報,而跑贏大市的僅有約2成。這意味著在香港股市選股,是一件比在全球和美國股市更難的事。(有些人說港股很難玩,這卻是真的🤣)
這令我想起一個說法,說指數化投資只有在過往整體股市表現良好如美國的才適用,像港股表現不如意的,應該做些操作像是自行選股方可獲得良好回報。如果你認同這個想法,請你先考慮選股在上述情況是走上一條更易失敗的道路。那麼怎樣才算合宜的做法和概念,日後再針對這個說法撰文分享。
(2) 財富貢獻
3至4成擊敗大市的機會聽起來好像還好,我們換另一個角度看,更會發現股市的財富貢獻的分佈更是驚人地不均。
同樣在由1990至2020年這31年間,股市的淨財富亦是由極少數的公司所貢獻。淨財富的意思是有些公司為股東創造了財富,自然也有些是帶來貶值,兩者合併的效果便是淨財富。
全球股市8成的淨財富在31年間竟然只是由有大約640家最前列的公司所帶來。大家可以快速算算這佔所有共64,000公司的百分比是幾多?
答案是1%。
就算計及這640家公司,也只有不足1,600家公司就帶來了全球總共超過75兆美元的淨財富。
事實上,也有超過25,000家公司(總數的40%)有為股東財富帶來正增值,只是被剩餘約37,000家 (總數的58%) 帶來財富減損的公司抵消得一乾二淨。即是說,假使你選對了賺錢的股票,稍一不慎選到地雷,就可以把你的好表現抹去。
最後,我們來看看有什麼公司在財富貢獻上名列前茅。從全球的角度來看,首五名是Apple,Microsoft,Amazon,Google和騰訊。有趣的地方是,只有首兩名的Apple和Microsoft是從1990年開始就存在。
指數化投資的好處是,只要公司一上市納入指數當中,就可完整享受到這些公司帶來的回報,不用擔心公司興衰,產業輪替,自然汰舊換新。
而港股的首五名則是騰訊,阿里巴巴,建設銀行,美團和中移動,它們最早存在的也就是1997年的中移動,最近的是2018年的美團。
(3) 總結
顯然,錯過少數回報驚人的股票將令你錯過誘人的市場回報。比起自行選股,較理想的做法是把所有股票一網打盡,雖看似不可避免地會打撈到爛魚雜蝦,這卻是能確實令你得到豐盛魚穫的唯一之道。
自行挑選足夠數目的股票雖然可以消除非系統性風險,但仍要面對容易落後市場的風險。要真正做到分散投資,最好是擁有全個市場。
另外,有些人或會質疑,這些研究都是假設投資者「傻傻的strong hold」,不會因應市場變化迅速「轉身」換馬,只要學會些操作技巧,自然可以提高跑贏大市的勝算。我們日後亦會一探究竟,調查一下那些技巧高超的人是否能擊敗大市。
Reference:
Bessembinder, Hendrik (Hank) and Chen, Te-Feng and Choi, Goeun and Wei, Kuo-Chiang (John), Long-Term Shareholder Returns: Evidence from 64,000 Global Stocks (March 6, 2023).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Forthcoming, Available at SSRN: https://ssrn.com/abstract=371025
Tailormade Investor HK
Tailormade Investor HK
一個來自香港的90後,記錄如何以指數化投資和資產配置,tailor-made屬於自己的財務系統。寫指數化投資和資產配置的好,中文的資源有很多,但是以香港人觀點出發的很少,這亦是叫作tailor-made的第二層意義。當然,以文會友,其他地區的文字同好也無任歡迎。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