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己的節奏繚繞財富之路:投資是一場屬於你的旅程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一轉眼2023已經過了一半,明明去年跌了32%,現在看起來卻好像不存在似的。當時那種深不見底、地心大冒險的感覺恍如隔世。
前天有小夥伴和我聊到,看到最近許多高手、神人PO的半年報動輒數百上千,看的不只心癢更想不計代價的買入,深怕錯過接下來每個飆漲機會。
花了這麼多時間心力投入研究,對於買入斟酌再三,怎麼他們看起來這麼輕鬆就賺的盆滿波滿?
會不會其實他們才是對的?
他們半年賺的錢我可能要賺好幾年,繼續下去差距越來越大怎麼辦?
現在歐印來的及嗎?
種種擔憂與徬徨肆無忌憚地在血液裡流竄,卻不知道該如何舒緩這樣的情緒,對於未來也不再那麼有把握。
想著想著反而開始厭惡自己投資方式的每個缺點。
我花這麼這麼多時間等發動,他怎麼可以這麼剛好買在起漲點?
同一個波段,他來來回回賺了好幾次,我怎麼還在傻抱?
每個使你懊惱的挫折都如靈魂拷問一般,輕聲細語卻直擊內心。
記得結婚初期,我和老婆有許多激烈地爭執,她的缺點是那麼顯而易見,我的壞習慣是那麼讓人難以忍受。
看著老婆的缺點總會有種感覺,是不是其他女生都更好一點?
起碼她們沒有這樣的缺點。
但如果你有過類似經驗就會知道,不是她們看起來更好,只是你沒看見她們的缺點。你之所以覺得其他的投資方式更好,其他的交易策略更強,可能只是因為距離越近的看得越清楚。
剛好買在起漲點的代價很可能是無數次的試錯停損。
來來回回賺了好幾次的代價很可能是剛好賣在起漲點。
這些你都沒有看到。
因為沒有實際經歷過,所以對於看起來的美好我們充滿想像。想像他們不需要花時間等待,每一次都能買在起漲點且壓好壓滿抱完整段漲幅。最終,在不了解全貌的情況下,犯了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
投資是段漫長的旅程,有些人看起來走在你前面,但其實沒有領先;有些人看似落後,但其實距離並不遠。
有人50歲賺了一億美金,卻在最後破產自殺。
有人50歲才終於迎來投資上的曙光,又花了30年以216億美元的資產位列美國400富豪榜第21位。
忘了在哪看過的一段話,寫的非常好:
紐約時間比起加州快了 3 個小時,但加州時間並沒有比較慢。
有人 25 歲就當上 CEO,在 50 歲時離世。
同時有人在50歲時當上CEO,然後活到 90 歲。
歐巴馬 55 歲時退休,但川普 70 歲開始當總統。
世上每個人絕對都是依據自己的時區在行動。
有些人可能看似走在你前面,有些人可能看似走在你後面。
但其實每個人在專屬自己的時區內走著自己的步程。
無需嫉妒或嘲笑他們。
他們都在自己的時區裡,而你也是。
最後,最重要的是。
我老婆其實沒什麼缺點,長的漂亮收入不錯還會煮飯,所謂的缺點是我年少不懂事的誤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