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我在換魚缸水的時候突然有小小的體悟,原本是清淨的水(如同清淨的智慧心)之所以會變濁是因有泥沙沉澱(如同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諂曲心、吾我心、狂妄心、輕人心、慢他心、邪見心、貢高心、及一切時中不善之行;外如同名、利、財、色)。
常見己過,不說人好惡。要讓水(心)清淨,要把沉澱的泥沙都清除掉,沒有了泥沙水(心)就清淨了。
自從接婆婆過來住以後,小嬸過月餘不曾來看望婆婆,很多人跟我說小嬸不能這樣,要讓婆婆過去她住的地方,大家輪流照顧,不能一直住在這裡。我的心起了漣漪不知道如何是好?心想除非她自己願意照顧婆婆,不然我也很難開口。巧妙的是小嬸昨天下午來跟我說,小叔下個月要接婆婆過去照顧一個月,問她可以照顧阿母嗎?她却說了一大堆推脫之詞。
這些日子以來,整天要看顧著婆婆,半夜要起來幫婆婆換尿布,睡覺時間少了、唸經的時間少了,也不能上市場了。後來把心念一轉,她不來也是她的事,其他的事不重要把婆婆照顧好,做好自己的本份最重要。
以前就是因為自己的執心太重、想不開、放不下,所以才會產生那麼多的煩惱,才無法讓自己的內心清淨、無法靜下來;真的很感恩阿伯的那句金玉良言:「直心不執心」,想開了就能放下了很多事,會一直把阿伯的話,銘記在心。
阿伯說:「要讓智慧彰顯,不能沉溺在某些事相中,就無法跳出泥沼會被泥沼同化。」
《六祖壇經》講記:「自性是沒有一定形象的佛性,普遍存在的法性(是空)。自心指的是自己的心,是清淨的智慧心(是佛)。
佛法是心法,心是最重要的。自心的清淨心是直心的心,就是智慧;智慧不是從經驗學問而得到的,不是從學習而產生的,是一種啟發或是一種發明,從來其他的人沒有知道的事,而他能夠發現知道應該怎麼處理它,從來沒有想到的事,但是遇到了情況在他面前發生的時候,會很快的處理,不是憑經驗的,而是當時的決斷,從頭腦裡面出現這叫做智慧。
有智慧的人這叫作先知先覺,其他人還沒有想到的,他想到了,其他人沒見到的,他見到了,以前從來沒有人說過這樣的話,他說了。以前人家不知道是怎麼處理的,他處理了,這些叫智慧。」(引用完畢)
未學佛以前以為智慧是可以用求的,也曾經想過要求佛菩薩開智慧,現在想想,這樣真的沒有智慧。
如同高僧大德說的,智慧不是從經驗學問而得到的,不是從學習而產生的,是一種啟發或是一種發明,從來其他的人沒有知道的事,而他能夠發現知道應該怎麼處理它,從來沒有想到的事,但是遇到了情況在他面前發生的時候,會很快的處理,不是憑經驗的,而是當時的決斷。
如前幾天有一條佈置聖誕節的彩色電線燈突然斷掉了,當時沒有工具可以修復,他們都說無法修好,我沒學過,腦海裡却出現怎麼修的方法來,便把它修好了,原來這樣就叫做智慧,了解所謂的智慧是無法求得的。
菩提自性也是同樣的道理,這念心本來清淨,只要不打妄想,不起貪嗔痴,不造殺盜淫,自己能作主,覺性時時刻刻存在,念心清清楚楚事事了了分明,但用這念心直了成佛。
感謝佛菩薩的用心良苦,送《六祖壇經》這麼好的禮物給我們,而且讀誦壇經可以明白很多的道理,解答在人生中遇到的難題和困惑,讓我們領悟壇經中的智慧。
(分享完畢)
修行,是一個長期累積、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步登天,更不可能誦個兩、三天經就能成佛。修行要一步一腳印,透過持誦大乘經典慢慢地轉化內心的貪嗔痴。
眾生輪迴多劫,在五濁惡世中迷失墮落,讓原本清淨的心覆蓋一層又一層的塵垢,轉變成汙濁的心,智慧也被蒙蔽,起心動念皆是貪嗔痴,言行舉止大多為了滿足無止盡的慾望。人要修行,不然就會隨順習氣不斷地沉淪造業,佛家語云:「善惡到頭終有報」、「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各人造業各人擔」。因果就是這麼公平,自己造下什麼業,機緣成熟時就得自己償還,萬般的痛苦也都要自己承受,這就是「自作自受」。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修行,沒有奇蹟,只有累積;一步一腳印,歲月添上品。」
「人生,從開始到結束,每個過程都是考試,也都是歷練。要時時牢記:慈、悲、喜、捨。」
不管有沒有修行,人生就是一直不斷地考,就好像一場障礙馬拉松,沿途上會有很多挫折、阻礙、磨難、困境,這些都是考驗,要用智慧去面對、去解決才能突破障礙,才有機會早日結束比賽;若是退縮逃避或者仍然用貪嗔痴的習氣面對,那這場比賽就會變成延長賽,讓您跑得很累,障礙很多,卻還是達不到終點。
每個人都有長處,都有無限的潛能,但不是一出生就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還是一樣要一步一腳印地從頭學起。修行也是如此,每個人投胎轉世到人間,都要從頭開始修,無論過去世的修為多高、能力多強,這輩子不好好修,一樣是零,一樣在原地踏步,還會因自身的貪嗔痴慢疑而起惑造業,這樣就是退步,沉淪墮落了。
人生,有磨練才能成長,有考驗才會堅強,遇到考驗不必害怕,有佛法一定有辦法,學習佛菩薩的智慧去面對問題,去圓滿一切,心性與境界定能漸漸昇華。《華嚴經》云:「常行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慈悲喜捨能降伏內心的貪嗔痴慢,這些無明習氣是痛苦的種子、煩惱的根源,唯有透過修行一一斷除,心才能清淨自在。
小編在修行的過程當中也曾經遇到瓶頸、遇到困難。若當下暫時無法突破時,我會要求自己把心定下來,以當下的程度去想辦法解決;若再想不到,就繼續研究,或去問人當作參考,一次一次不斷地實驗,問題總有解決的一天。辦法是人想出來的,既然會有問題發生,相對的就會有解決辦法,這世上沒有無解的問題,只有想不想做、肯不肯吃苦、願不願意努力而已。
若遇到較困難的問題,可能需要多花點時間研究,但我相信只要堅持不放棄,繼續研究、摸索、實驗、執行,解決的辦法一定可以想出來。修行也是如此,沒有任何一條修行路是一帆風順的,但這一路上的坎坷也是自己造成的,若不是心性尚未提升,怎麼會有各種境相來磨練心性?若不是累世造下無邊無際的業力,怎麼會有業主菩薩來討報?若不是智慧尚未圓滿,怎麼會有各種考驗來淬鍊智慧?若不是執心尚未斷除,怎麼會有各種放不下的人事物來讓我們學習放下?若不是貪嗔痴還很深重,怎麼會有各種求不得的煩惱與痛苦來提醒?因此,人生中所遇到的一切挫折磨難,都是我們必經的歷練,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想要提升,就得一步一腳印地努力,堅持不放棄。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世間所有人事物都是考驗,若放不下事物相,表示自己還在魔(磨)境裡面跳脫不出來。『境由心造,罪由心滅』,外境是心境的投射,莫因小小的漣漪,造成心靈海嘯,苦不堪言。人要當個好水手乘風破浪,掌控好船舵(心),方能順風前進,平安回航。」
「世間都是暫時的一合相,所有的事物相終將像夢幻泡影般幻滅,係磨鍊,故要借假修真,修除我相,去掉執心,萬緣放下。『緣起性空』,莫起心動念,就不會被境左右。要常用旁觀者的角度來處理事情,才能居高臨下,突破盲點,方能從人生大夢中逐漸清醒。」
世間萬物皆是一合相,人來到這世間要「藉假修真」,透過所遇到的各種因緣、各種人事物來磨練砥礪,才能漸漸放下執著,提升心性。阿伯常說:「佛,不好修,但修得起來光芒萬丈,不是任何東西可比擬,願大家堅持百忍。」眾生皆是未來佛,清淨心與佛心本自俱足,但為何不能光明萬丈?因眾生被五濁惡世的塵垢覆蓋,被貪嗔痴蒙蔽,被放不下的執心障礙,所以眾生黑氣深重,本身的光芒就被覆蓋。修行要依照大乘經典去修,「讀經千遍,其義自見」,每天都要誦經,每天都要懺悔反省,用慈悲喜捨降伏貪嗔痴慢,掃除心中所有的執著與障礙,恢復本心清淨,心性就能漸漸提升,智慧就能圓滿俱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