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能會在什麼時候見到大幅度的回檔?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上週我們提到,視角稍微拉長一點,我們正處於紅框區間。現在回頭來看,確實非常相似。

raw-image

這些時期的雷同之處不只在於多單都處於低水位區間,空單的水位也一直非常非常低。如果把鏡頭再帶遠一點會發現,今年以來一直都是這樣。

我們從上一次多單進入低水位開始談。

7/5大盤出現比較明顯的下跌,透過盤後資料我們可以發現:

多單水位只要再減少三成就會落入低水位區間。三成聽起來很不容易,但以當天為例,大盤僅跌一百多點,多單水位就減少了32%。換言之,若再下跌1-200點就有極高的概率又見到低水位。

而後續三天,我們如預期見到多單的低水位。(紅框:7/6、7/7、7/10)

raw-image

而此種情況,恰恰與四月底五月中相似,所以我們並不擔心出現大幅度的回檔,這樣的回落反而是買點。

那什麼時候出現大幅度回檔的機率較高呢?

前面提到,去年底至今我們一直看到外資OP空單長期處於低水位,甚至極低水位。多單則是與走勢相符,創高>回落>修正>創高>回落>修正。

這也是為什麼一直沒有出現像樣的回檔,因為空單始終趴在地上。(紫框)


raw-image


raw-image

(礙於篇幅,我只擷取頭尾時期的籌碼)

但這樣的情況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所以,若只單純看目前是否處於低水位來推估漲跌,就稍嫌見樹不見林了。

最好的方法就是跳過中間的持續過程,直接抓最終空單攀升(大幅回檔)前的特徵。因為只要這樣的情況持續,大盤就會如同去年底至今:大漲>盤整>些微修正>大漲

而綜觀所有可見籌碼範圍內,只有2020-2021吻合。(空單長期低水位且多單高低水位循環)

另一方面從實際的大盤上漲情況來看,也確實相似。

那2020長期低水位空單最後結束在什麼背景下呢?

答案是大量的sc。

raw-image


由於長時間的上漲,市場大多只會有作多跟拉回做多。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看到多單水位升高又降低,就是看不到空單增加。

下圖我們可以看到,在最後多單來到高水位結算後,多單的水位如預期下降,但sc並沒有,反而再度攀升至高水位。

隨後長時間的大量sc體現在大盤上你覺得會是什麼樣子?

沒錯,就算修正過,大盤也僅止於橫盤整理。

raw-image

即便大盤最後又漲了一段,以籌籌碼的遞延性來說,我們也能看到指數越高,籌碼卻反而越差。(綠色箭頭)


raw-image

回到現在,短線高點我們無從得知。但明顯大幅回檔的時間看起來並不是現在,而就算出現了大量SC,我們也有絕對足夠的時間來做觀察和調整。

剩下的,就從日常的籌碼變化來做逐步的確認。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