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訪越南河內市,映入眼簾的建築風格很多樣。有色彩斑斕的法式建築風格,跳躍鮮明的色系加上小窗台、小陽台,濃濃的小巧法式居住房宅,單獨來看,雖然已有歲月斑駁痕跡,卻仍可愛。
同樣的街道上也可以看到中國式的傳統廟宇街屋,顯見早期中國文化在這裡有深刻的影響。另外更多的是正在大興土木的新式水泥大樓建築,首都河內周圍可以看到許多興建或改建中的房子,感覺整個城市正在大量翻新中。大塊大塊圈起的基地帆布上印的大多是韓文。我們在河內住宿的市區飯店,許多外國人住宿的高級當地飯店附近有一家很大的韓國樂天超市,一樓的昂貴專櫃區沒看到遊客或當地人,地下一樓的樂天超級市場卻塞滿了當地民眾來這裡採購,可見韓國的投資在這裡有不小的進展。
爬梳了一下越南發展的歷史,越南當地八成以上的人都是京族,跟台灣的原住民一樣早期這兒的人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偏偏又有肥沃的農業資源,因此在越南兩千多年來的歷史洪流中總成為被外族覬覦的對象,戰爭不斷。早期「中國」總以保護者自居,輸入中國式的文化與文字去影響越南,越南的王朝也必須上繳給中國「保護費」,定時朝貢。是以在河內可以看到有孔子廟、國子監等讀書學校,也可以看到河內孔廟裡有刻在石板上的「進士碑」〈據說有八十八個〉, 被「贔屓」〈似龜的神獸〉駝在身上,彰顯榮耀。臺灣當年也是如此,屬於中國的化外之境,能考中進士在當時都是大事。
直到清朝末年中國自身積弱,越南變成法國的殖民地,開始了九十九年的法國殖民歷史。法國人在這而掠奪資源,但也留下了堪用的建築、麵包、咖啡、可可、鐵路、電器…等有用的資源與技術給這塊肥沃的土地,開啟了越南的現代化。身為也曾被日本殖民五十年的臺灣,我們也能理解這種又氣惱又感謝的矛盾殖民情結。
中國的佛教文化也在這兒有一定的影響力。越南人除了拜地上的土地公、也拜觀音、佛祖、關公等臺灣人都熟悉的神明。「還劍湖與金龜」的故事更是有名的民間傳說,以越南有名的「水偶戲」表演給遊客欣賞,在法式建築的劇場裡。是以在河內有著名的「鎮國寺」佛教寺廟,在市中心也有著名「聖約瑟夫」的天主堂,展現這裡的宗教自由景象。
二次大戰期間日本人曾趕走法國人,以保護者自居,大肆宣傳「大東亞共榮圈」的理想。後來日本戰敗,由蔣介石軍團盧漢代表進入河內接受日軍受降。接下來便是越南共產黨崛起,胡志明於1945年在河內正式發表「越南獨立宣言」,切割日本、法國與中國,讓越南成為真正獨立的國家。胡志明捨棄已經使用很久的中文字體,創出全新的越南文字,徹底切割中文, 成功的讓越南成為越南,不再附屬於中國。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其實是敬佩胡志明的。胡志明一生沒有娶妻生子,對越南人來說所有的越南子民都稱胡志明為「爸爸」。1969年胡志明逝世,胡志明離世前最大的遺憾是沒能看到越南的統一。1969年美軍受到國內輿論的壓力開始撤出越南,到1975年美軍完全撤出越南,越南淪陷(被解放),越南成為統一的社會主義國家。
身處在河內市內的「巴庭廣場」,對比台北的「中正紀念堂」,中正紀念堂的建築氣勢與美感還是勝出;贏最多的是我們的儀隊士兵,不論是服裝、儀態都大勝啊!建議大家有空真的可以到中正紀念堂看儀隊交接與升旗降旗,一定會帶給您大大的感動的!
縱觀越南的文化發展讓我有許多感觸,許多臺灣也曾走過類似的處境與經驗,包含被中國以文化殖民、日本的五十年殖民、被美國拋棄、強權政治與黨國洗腦教育…這些臺灣都曾經經歷過,連四十年前台灣街頭常出現的企鵝垃圾桶,這次在下龍灣也被我發現了…
還好臺灣熬過了和平的政治轉型,在不流血的狀態下從威權政治轉型為真正的民主國家,爭取到自由發言、自由選舉的權利。社會主義國家常常使用民族主義與英雄崇拜的方式來凝聚國民意識,這部分我都予以尊重,但我還是比較喜歡能有自主概念的民主社會氛圍。自由不是唾手可得的,是很貴重的,願你我都能珍惜這得來不易的自由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