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追火影追了將近十多年頭的火影迷,我和很多人一樣在2015年8月火影忍者交接給鳴人的兒子,正式劃上句點那一刻,心中充滿了各種不解、吐槽還有一絲絲的不捨與火影這部作品告別。
這一部長篇連載的少年漫畫跨越了不少年頭,因此很多的故事內容對我來說早已不如最初鮮明,在眾多粉絲在網路上罵罵咧咧岸本的結尾倉促、胡亂送作堆的時候,我毅然決然的在心中下了一個重大決定───重看一次火影忍者,在重看前,我決定對這部作品持保留態度。
這是一個很瘋狂的決定,一看到漫畫架上那豪邁呈列將近三排的畫面我都有點暈眩感了,但身為一個半死忠火影迷,最後的最後,我認為我應該要重新看看這一個宏大的忍者世界,不管漫畫裡最終的世界變得有多扯、甚至出現了多少開外掛的劇情與敵人……
我想回歸一次初心重新認識這部作品,希望藉由這個方法仔細審視每一個角色、每一個章節、每一份情感與成長,順便解答心中關於火影忍者各個角色的眾多疑問。
依稀記得火影忍者結局的時候,網路上有不少人瘋狂吐槽,其原因大概有幾點…
1.忍界大戰的敵人強度一個比一個還扯,到底wtf?
2.宇智波佐助居然在結局能夠被洗白,到底wtf?
3.岸本只花一話的時間讓眾多角色結婚生子,兩大主角感情線超突兀,到底wtf?
4.拖戲拖這麼久,到底wtf?
5.岸本讓我喜歡的角色掛了,到底wtf?
以下等等…
忘記是哪一次的訪談中,岸本老師提過火影的劇情越到後期編輯就越讓他放手去刻劃這個故事,因此他的作品後期完整傳達了自己的想法。
維持初衷的岸本老師,所刻劃出的故事真的有這麼多缺點嗎?
以下為一口氣看完所有漫畫的心得與分析!(真心覺得瘋狂,好孩子千萬別輕易嘗試喔)
仔細統整完故事,我發現其脈絡其實相當清楚。
將各個重大劇情拆解開來後便能發現故事一環扣著一環,每段都是劇情缺一不可。
總的來說,岸本老師利用鳴人寄託『希望』;
利用佐助傳達『絕望』;
使用鼬和其他角色傳達『現實』。
最後再用牽絆貫穿火影忍者整個故事。
在此偷偷說一下,在鳴人了解現實之前,我認為鳴人代表的是『無知』。
長達七十二集的故事中,利用黑與白不斷探討何謂和平這個問題。
首先先來說說現實的部分,故事中後期,岸本老師開始不斷地向讀者丟出一個現實──『只要活在這個遭到詛咒的忍者世界,就不可能過著安穩的生活。』
整個故事裡的第一個重點問題,你有沒有認真思考過呢?
鳴人與佐助,還有班、鼬、帶土、卡卡西、長門等等眾多忍者(下略),都是真正了解詛咒,然後跨越它的角色。
依照故事中所描述的,這些角色之中有些人選擇白、而有些人卻選擇了黑,每一個人的選擇雖然不同,但心中所期盼的都是同樣『無爭的未來世界』,而無爭的世界也是岸本老師設定的故事終點。
『讓我來解開這個詛咒,如果這世上有和平這種東西,我就來掌握那東西!我是不會放棄的!』──這一句話,是鳴人面對『詛咒』所得出的解答,即使明白了現實、仍舊不放棄光明,為了和平願意承受所有憤怒與哀傷,可以說是堪稱聖人一般的大愛。
岸本老師以鳴人和柱間這兩個角色,刻劃出從頭到尾都不在意各種現實框架,將自身放在最後、為了所有人完全犧牲奉獻出自己的人,因此他們能創立出第一個忍者村、平定第四次世界大戰。
拿實中的人物來比喻的話……大概是耶穌之類的人,真心覺得這種比喻不誇張,鳴人無私的精神就是真正的救世主。
『只要活在這個遭到詛咒的忍者世界,就不可能過著安穩的生活。』
在故事裡,宇智波佐助是個從頭到腳被許多詛咒層層包裹住的角色,可以說是最標準的現實受害者。
越強烈的羈絆在失去後所產生的詛咒就越強大,明明理智上知道是不對的、但人類無法不憤怒,無法阻止自己想要進行復仇的心──於是仇恨便會不斷疊加直至戰爭爆發。
個人猜測,木葉毀滅篇章應該是用來向所有讀者傳達佐助的心情,然而,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見了岸本老師刻意鋪陳的這個重點。
鳴人總是毫無顧忌的衝向終點,而佐助卻需要一邊掙扎一邊痛苦的邁向終點。
相較於鳴人,我認為佐助帶給我的衝擊反而大的多,因為他的故事會逼迫我去思考更深層面的意義,何為黑?何為白?
面對這個最終決定時岸本老師的處理手法相當有趣,他先讓鳴人與佐助的想法重疊後再分離,用意是讓我們得知所有人的本質都相同。
如果鼬沒有及時出現,或許鳴人也會選擇走上獨自揹負的路途。
在此不得不感佩岸本老師描寫佐助的功力,腦子不清楚一點的話根本如霧裡看花,快速簡介一下岸本老師處理佐助心境的情節。
岸本老師在中忍考試篇章裡藉由鳴人和我愛羅兩個角色輪番打擊佐助的自信心,用鼬徹底刨挖出一直被佐助刻意忽略的傷痛,將他過往的努力全部否定後再拋出大蛇丸這個誘惑,讓佐助墮落,一系列的動作快狠準,深刻描寫出一般人墮落的過程有多快速,以及初次點出放任不管的詛咒的影響力之深。
當三年後佐助成功完成畢生願望──『殺死自己的哥哥』,再揭開更沉重的傷痛,向讀者展現更加殘酷的現實,讓佐助被仇恨支配、被班(帶土)所利用。
有趣的是,整個故事裡佐助只有真正墮落過一次。
你可能會反駁我佐助怎麼可能只有墮落一次,但,佐助真切被詛咒完全支配是在遇上段藏的時候。
不知道有沒有人記得鷹小隊與八尾獸對打的死鬥中,佐助曾經拼盡全力使出天照來拯救水月他們,可能有不少讀者覺得這裡的佐助像是回到小時候的他,但其實佐助一直保留著溫柔,除非是阻礙他目的的人才會動手斬殺,而這個也是他沒有完全墮落的證據。
一直到之後見到段藏的那一刻,無法克制的衝動讓佐助陷入瘋狂狀態,壓抑所有理智只想要毀掉用自己最重要的一切所換來的虛假和平。
這段故事中的佐助徹底拋棄一切,將夥伴完全丟棄,想要犧牲香憐、殺掉小櫻。想當初也是這段故事讓我曾經覺得佐助根本就是個神經病、根本沒救了。
但如今重看我才體認到佐助的反應,佐助這個時候有相當大的成分是在『遷怒』。
得知鼬為了自己犧牲一切去換取和平,佐助像孩子一樣胡亂發脾氣與遷怒,或許你會譴責佐助不該這麼做,是個大壞蛋,請各位換個角度想,你能夠一笑抿恩仇嗎?
你擁有能夠笑著面對殺掉自己所有親人的人的胸襟嗎?
孰能無過?
眾多的牽絆(詛咒)、擔心、憤恨構築成現在的忍者世界(現實),毀滅一切並不能達成和平,每個人都在掙扎著跨越傷痛,只有放下才能夠彌補失去的傷痛,世界才有機會真正和平,反之,世界則永遠不會有跨越傷痛的那一天。
然而對佐助來說卻曾經扭曲過,因為身為哥哥,他粉飾太平、編織謊言,從來沒有想過這種做法只會讓『絕望』扭曲,甚至一度想要以強硬的態度讓佐助成為『希望』。
鼬讓佐助體會到真正深入骨髓的恨、體會到完全無私的愛。
最終也是因為鼬的坦白讓佐助開始思考族人、村子、忍者所代表的意義──『我想知道一切,靠自己來找到答案…最後以自己的意志與眼睛,找出自己該作的事。』
在佐助選擇前往戰場的那一刻,佐助從遷怒的的角色裡解放,選擇以自己的力量吞噬一切的黑暗。
說到這裡,大家有稍微明白佐助這個角色的心境轉折了嗎?(笑)
快樂(假裝無傷痛)→恨(被謊言欺騙)→恨(被利用)→遷怒(爆走)→面對→解答→贖罪。
岸本老師讓佐助年幼時便失去所有只為詛咒而活,之後再依序解開親哥哥的謊言、讓佐助明白鼬的想法、最終佐助得出世界和平需要有人獨自揹負所有黑暗的結論。
看完整部故事後,說實話我個人也很難直接說佐助的想法不正確,因為佐助只是很實際的面對這個問題,人心善變,你無法保證今天的朋友不會變成明天的敵人,幸好,最終鳴人和佐助願意共同承擔所有的一切。
我曾經一度錯覺佐助是主角,因為佐助的劇情轉折絲毫不比鳴人少,甚至連故事結尾也是以佐助結尾語,有種岸本老師其實相當偏愛佐助的感覺啊!
岸本老師闡述的情感部分相當細膩,相較於前期的熱血動人、後期更多是在讓讀者共同思考,角色們也從各種方向不斷進化,只要漏掉一小格分鏡或許就會影響一個角色的判斷(不誇張)
以上為火影忍者主要情節的個人探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