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學》

2023/08/1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引導」在你的印象是什麼呢?

我猜想多數人可能會想到這樣的情境:有一位很厲害的老師站在台上,帶領著全體學員,以一些神奇的手法,將原本冷漠的氛圍轉化成熱烈的互動。最後,小組們上台報告,展示著經由討論而產生的成果。

當然,這只是引導的其中一個場景。後來開始參與各式各樣的工作坊後發現,這些「引導」情境背後似乎有個共通結構。只要搭建好這個結構,即使是複雜的團體也能變成有秩序的團隊,成員們會自然而然地沉浸在討論的氛圍中,也就是那種神奇的手法。

在說明神奇手法之前,先來了解一下「引導」是什麼?

「引導」指的是「以中立的立場管理團隊活動的各個過程,引出團隊合作,對其提供支援,讓團隊活動的成果達到最佳化」。

那麼,什麼又叫做「成果達到最佳化」呢?

通常,最佳的成果指的是能夠解決問題的行動方案,而「問題」就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透過有結構的互動討論,這種「差距」能夠被縮小,團隊對於原本模糊不定的未來也能達成共識並掌握。

所以,這個神奇的手法到底是什麼呢?

其實就是搭建「場域」。除了物理型空間,再加上眾多彼此互異的人們一邊共享知識、一邊創造出全新成果的知覺型空間,合稱為場域。場域設計意味著,由建立團隊到設計活動流程的整個活動架構設計。

場域設計的5大要素:目的、目標、規範、流程、成員。

●目的

- 團隊究竟為了達成什麼活動?的方向性

- 我們究竟為了什麼而活動? 我們究竟為了什麼要集合在一起? 的活動的意義

●目標

- 具體明確地指出一個方向,設定我們希望到達的終點

- 目標並不限於一個,重要的是要具體表達清楚,讓成員能容易了解終點或成果是什麼

●規範

- 團隊基本規則,用來作為進行溝通與資訊共享時的準則

- 除了能協助討論順利進行之外,也是萬一有人妨礙討論進行時的處理準則

●流程

- 達目標必須走過的步驟

- 流程設計,是依目的與成員的不同,組合起各種最適合的工具和活動項目,一步步勾勒出活動的整體內容

●成員

- 對活動成果會造成最大影響的要素是,選定團隊成員

- 考慮重要的利害關係人、必要的多樣性法則

在這個過程中,「引導者」通常就是場域的設計師。

舉個比喻,就像是「導遊」一樣:導遊帶領著旅行團(規範),確保旅客(成員)共同體驗一段美好且值得的旅程(目的),安排最合適的交通方式(流程),使大家安全又愉快地抵達旅遊景點(目標)。每一次引導,都彷彿是一場令人投入的精彩旅行。

總結起來,

「引導」並不專屬於厲害的老師才會的神奇手法,每個人都有機會在生活場景中學習並應用。無論是會議主持、親子教育、朋友聚會還是解決問題,當你開始專注傾聽、好奇提問時,場域就已成形,你已在引導路上。

raw-image


    30會員
    11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