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還是偏向稱這最多人“鞭屍”的偉大藝術家為梵高,或直接為Van Gogh。他的向日葵、星空、杏花等,可以在各式的週邊產品中出現。生產者及消費者,或許認知圖畫的出處,或許只是純粹喜歡欣賞它們;數年前,一年內上映了三齣與Van Gogh有關的電影。
他的生平,我們可從太多的渠道了解了,然而這本書提供了讀者走入Van Gogh心境的一條步道,讓我們肆意遊走於他的細膩感性。
Van Gogh的文字中不疾不徐地道出了他的人生哲學:「我無法改變未來,但我知道這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十年後許多事情也將物換星移,可是想像力會創作出持久的東西。」
他很常在信中談及對週遭的強烈觀察,及如何運用色彩將之表現於創作中。「我誇飾他的淡金髮色,用上橙黃、鉻黃及暗檸檬黃,而他的腦袋後方,我採用調色盤上最豐富飽滿的各色藍……如此一來,那閃著光的淡金色臉孔便產生了神秘的效果,猶如懸浮在黝暗蒼穹中的一顆星星。」
有趣地,也出乎意料地,我連結起年前瘋狂閱讀著的卡夫卡作品,和他的日記,及書信本《給菲莉絲的書信》。Van Gogh沒有卡夫卡的厭世,讀起來像是描寫文,非後者的意識流。
藝術永久,一生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