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無性戀

2023/09/0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無性戀(Asexuality)是一種性傾向,被人用作自我認同,其狹義是感受不到(他人的)性吸引力。談無性戀之前,先談性吸引力。

性吸引力指引起別人性欲的能力,舉例來說,一個異性戀男子看見身材火辣、相貌姣好的女子時,會覺得她性感,受她吸引而引起性欲或有關性的感覺。那個女子有性吸引力,至少例子中男子感受到。而大多無性戀感受不到。無性戀可能少有感受到一個人的性吸引力、覺得一個人性感。或者換句話說,無性戀少有被別人引起性欲的經驗。

但,其實每個無性戀者的狀況、對無性戀的理解、使用為自我認同的原因都不盡相同。無性戀的涵義可擴充至:沒有興趣於性、不想進行性行為、少有感受到性魅力等。

此外,隨着越來越多人能夠細緻地描述自己,與無性戀相關、相近的概念也增加,例如半性戀、灰色無性戀等。因此,有無性戀光譜一說法。以光譜來認識無性戀,除了拉闊此涵義,還包含到更多有無性戀經驗的人。

與同志社群不同,無性戀社群少有同志酒吧那樣的聚會、交流空間,以網路交流為主。現已有不少無性戀討論區:為人所知的AVEN(The Asexual Visibility and Education Network,建立於2001年)外,中文討論區有无性恋小組(2007)、無性戀討論區(2013)、批踢踢實業坊無性戀板(2016)、Dcard無性戀板(2021)等。除此之外,有大大小小私人群組活躍在不同通信媒體,大多須受邀請才能進群。

若想多認識無性戀,亦有團體專注於無性戀議題,並從事教育和服務。以臺灣來說,有台灣無性戀小組(2013年建立)不定期舉辦講座、聚會和進行社群問卷調查。香港則有無性群象(2022)。兩個團體都由無性戀者自發、無盈利地營運。

只透過片面的文字介紹不可能加深認識無性戀多少,閱讀生命經驗不可少。談及無性戀的作品不多,著或譯有中文的更少。在此推薦幾部作品,供讀者閱讀:小說有《性盲症患者的愛情》(張天翼,2018),劇集有《無法相愛的兩個人》(2022),電影有《喜歡這個我》(2022)。

本文至此大概勾畫一些輪廓而已,無性戀有種種,每個人都不一樣,多少篇文章都談不盡。尤其,認識一個自我認同是無性戀的人時,剛剛閱讀到的其實都不重要。認識一個人並不需先入為主,只需要尊重和聆聽。


浚浚
浚浚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