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好為人師嗎? 要如何掌握問與答的度

2023/09/1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有沒有察覺,每當有人向自己請教時,還未開口前經常會想到,來的這個人是誰,是自己的下屬、別單位的同事、其他主管、又或者是其他不相識的人,對於他們的問題,應該要回答到什麼程度才合適。但最常出現的情況是,開口後說著說著就有點收不住,漸漸的忘了對方的角色,越說越多越細,也不管對方是不是真的想知道那麼多。也許,我可能是屬於有好為人師傾向的那種人。

「好為人師」一詞在使用上,似乎並不是個正面的用語,有時還帶著貶義,然而,換個角度來看,也能將其看成是一種解惑者的心態,在面對請益時的態度是什麼。

咱查了查資料,在《離婁上》孟子老大哥說了,人最大的毛病在於喜歡做別人的老師(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從字面意思上來理解,在別人拿著問題來求教或求救的時候,確實,是有那麼點被認可、被需要的感覺出現,在互動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也有一種教導他人者的心態。

朱熹也曾引用王勉的話說:「學問有餘,人資於己,不得已而應之,可也。若好為人師,則自足而不復有進矣,此人之大患也。」意思是說人如果好好充實自己,有了學問,別人來請教自己時,不得已而回答他,這是可以的。但如果只是喜歡做別人的老師,就容易自以為是,自我滿足,並且不會再求進步,這便是一般人所犯的最大毛病了

由上面這段話,個人比較傾向將其看成是對「心態」的計較,也就是當有人覺得你在某方面較有所成就,帶著他們不懂或困惑之處來請益時,深怕回答不正確或有所疏漏而認真以待,或是沾沾自喜而夸夸其談,享受當人老師的感覺。癥結在於是否 「自以為是」,與他的「能力」能否足以當教導他人的那個人無關。人一旦自以為是,則離故步自封、驕傲自滿的狀態不遠。

在職場上,隨著工作經驗的累積,逐漸也成為他人學習請益的對象,而我也喜歡見到下屬在遇到問題時,經過蒐集資料及分析研究後仍有所不解,懂得找人請教,這時我會非常樂於提供意見給予幫助;反之,不付出努力只想快速得到答案的人,則會有不同的對待。差異處在於,端看對方的態度,是屬於學習的態度還是只為了儘快解決眼下的問題。

有時候,是誰來問,為什麼來問,問什麼,會使被問者產生不同的判斷,決定要不要回答,回答什麼,回答多少。

依照觀察,在問與教的關係上,大概可分為以下幾種狀況:

●有人問,會而不答

很容易被人為是個傲慢、自大、眼高於頂、看不起人的人。不管問的人初衷為何,雖然被問的人也沒有一定要回答的義務,但最終有很大的機會在事後被非議。

●有人問,不會不答

直接表達清楚,拿本來就不熟悉的問題來問,不會就是不會,彼此都能理解的,還能讓人覺得坦蕩,或許還能令人高看一眼。「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有人問,不會卻答

拉不下臉來承認自己不知道答案,對自我的認知產生偏差,逞強的心態。這應該要儘量避免,別因為這樣的行為讓自己陷入被看輕、被取笑、被否定的那個人。

●有人問,有限度的答

這其中的「度」不易掌握,如何讓對方聽懂、了解,又能符合對問者的判斷。交淺不言深,交深言謹慎。

●有人問,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知識面、經驗面有過人之處,對於他人的請教不善拒絕或樂於相助,一旦開口便濤濤不絕,生怕對方聽不清楚或了解的不夠詳細。設想若是處在請教者的位置,如果是有興趣且好學的人,這可能是很好的,具有親和力,為人熱心;但如果只是想知道答案或怎麼做才能解決問題的人,那麼可能適得其反,雜唸、喋喋不休、不知止,恐也會引起對方無奈與產生逃離的想法。

●無人問,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聽到他人在討論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在不清楚狀況下,建議別主動介入插話,先聽先觀察,在未影響本身業務下,留給他人自我成長的機會。路走歪了,也是一種經驗學習。另外,留心他人的想法,無論對錯,都能作為自我提升的材料。

●無人問,主動答,善意提醒

算得上是好意提醒吧,但別讓人有種多管閒事的感覺,不在一開始就一直想著要告訴人家答案,等到對方一籌莫展或原地打轉時,此時出聲提醒較可能獲得感謝且不被誤解。

●無人問,主動答,夸夸其談或真材實學

愛插話的人,通常有一顆不甘寂寞的心,問題只在於,是否真為他人所需要。需要,言之有物,雖然突兀,但仍可勉強接受;不需要,言之無物,大概也就落了個雞婆、沒禮貌、多管閒事,甚而造成負面印象。易冷場、易尷尬、易討人厭。

不管你是屬於哪一種情形,至少我認為能對自己有一個清楚的認識是相當重要的,了解自己才能找到定位及修正的方向。




14會員
54內容數
我看過、我得到、我成長,書路漫漫,求一隅清境天地,風展篇章助我明堂。閱讀,是對自己最好的投資。一說是靈性昇華,另功利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任說,開卷有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