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綜合心得|2023近乎正常(NEXT TO NORMAL).活性界面製作版──濃縮的真實(前半無劇透)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演出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 中劇院

演出日期:2023.7.22-7/30 

 



無劇透評論

今年台中歌劇院與活性界面共同製作的百老匯搖滾音樂劇《近乎正常》為英文版的授權重製,是台中歌劇院「NTT夏日放/FUN時光」系列的一部份。托夏日放/FUN時光推出和引進各種優秀音樂劇的福,不只能看到更多元的音樂劇,我也有更多理由抓人去台中小旅行。

個人認為這是今年看過的音樂劇中最令我驚豔的一齣(當然,接下來三個月還有其他有力競爭者),可惜買的是末場的票,暫時沒機會推薦大家來看。

劇情、音樂、舞台演出三方面都能量十足,現場完全忍不住眼淚,結束後內心會再震盪好一陣子才平息。

劇情兼顧了複雜度和深度,同時也將所有內容整合得很好,看下來一氣呵成,非常完整。在完全不了解劇情的狀況下初次觀看可以得到很驚奇的體驗,尤其當我們跟著演出從一開始的表象進入到揭露真相的時刻,真的會有十分強勁的衝擊感。此外,在歌詞和對話的部分,有許多初次觀看時會自動理解成某種意涵的部分,看到後面才發現說的是另一件事。所以相信再看第二、第三次也會得到不一樣的樂趣。

其中涉及許多專業相關的內容,不論在劇情上或是演員呈現上都大致吻合,感謝整個劇組的用心和醫學與心理顧問的協助。雖然以我自己修習相關課程和去精神科實習的經驗來看,偶爾還是會心想「咦這個好像有點誇張」,但考量到演出效果以及本劇在外百老匯首演於2008年(距今已15年),這一點點部分也都還在可以理解的範圍內。

在音樂和舞台的部分,首先要說作曲風格多變又貼合劇情發展,大大地呈現出「音樂劇」這個表演形式的魅力。(真不愧拿下了2009年東尼獎的最佳原創音樂。)而演員們也可以滿足劇本和曲目需要的能量和張力,所有演員的唱功都很好,不僅有爆發力、不僅聲線美,而且可以穩定維持高強度的能量輸出。同時,對於情緒表達、角色詮釋都很有說服力。而且對於不同世代的人──不論是中年人還是青少年──神態都抓得很準。

樂團演奏也同樣令人驚豔,整場都穩定維持高水準表現。雖然謝幕時的「不請他們出來謝幕大家會以為沒有樂隊」應該是玩笑,但其實看到後來真的一度思考這真的不是錄音嗎?後來問看同一場的無尾熊君,他也想過同樣的事哈哈──他們的演出就是既完美又與前台演出貼合到這種程度。

舞台的空間乍一看不複雜,卻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讓人一目瞭然的同時,又能不時做出一些讓人眼前一亮的運用。雖然看到英國版的舞台足以同時讓樂團出現在台上,也會思考台灣版是不是也能做到,但轉念一想,這樣或許也更有沉浸在劇情裡的效果吧。

最後,這次的字幕翻譯很到位。尤其本劇包含許多情緒表達,整體而言該有的情緒和語感都有翻出來,看得很舒服。

接下來會進入包含劇情的心得部分,不想看到劇情的人請迴避囉。



(防雷)


含劇透心得

本劇對於每位角色身處於不同身分時的課題都能找到很精準的切點,不論是夫妻、親子、情竇初開的情侶或是醫病關係、生者與死者,觀眾總能在其中看到一點自己同樣面對過的課題。以下會憑印象稍微將一些印象深刻的點提出來。(有節目冊QR code的卡片不在身邊,如果有誤再拜託指出了,非常感謝。)

放個百老匯版的選段,看不同的舞台布景和演員的呈現效果也挺有趣

首先是個比較有趣的文化差異:或許是因為台灣和美國對於大麻的態度不太一樣吧,感覺整體來說觀眾對於相關的劇情反應都比較嚴肅……嗎?不討論兩邊的態度孰優孰劣,只是無尾熊和我都隱約覺得有些部分在劇本上來說應該是作為年輕人之間比較可愛、幽默的互動,但台下比較不會有相應的反應,這個落差感滿有趣的。

關於文化落差,之前也曾看過有採訪詢問本劇引進者陳午明精神科治療在台美的普及度落差會不會影響到本劇在台灣的接受度,當時他表示想要挑戰市場。而當真正演出時,我自己作為觀眾在現場感受全場氛圍,並不覺得接受度有因此降低,所以可以說是挑戰成功了吧。第二幕時,啜泣聲可是從四面八方傳來啊!

我自己本身有相關科別的經驗,而且非常恰巧的是……末場就在國考考完隔天。本劇將雙相情緒障礙(舊稱躁鬱症)的症狀呈現得非常到位,我們倆在中場休息時間討論時可以很明確指出哪一段劇情對應哪些症狀或特徵,諸如躁期的性慾提升、欣快感、無法停下行動或說話、行動不考慮後果、容易分心、需要睡眠量大幅減少,或是對醫師出現情色妄想等等。

不過也要稍微提醒並非每個雙相情緒障礙症患者都會有一樣的症狀,黛安娜應屬有精神病性特徵(有幻覺與妄想)的(或許更像是第一型)雙相情緒障礙症。

此外,看了特別有感的部分還有陪病者的壓力與精神狀態,以及陪病者與病人之間的相互影響,這部分也寫實得令人揪心。丹的陪伴和付出伴隨著無數次的希望與絕望,還有太多太多的困惑、恐懼與不知所措,這十幾年對他來說實在是太痛苦了。然而,他的痛苦同時也會影響到黛安娜,這一切就這樣在迷霧中來回拉扯與徘徊。

看完之後我和無尾熊討論到就算不討論娜塔莉的部分,他們也是很適合家庭治療的案例。在黛安娜發病後,丹不願意提起兒子,一再強調蓋比不存在,希望有一天能使黛安娜好起來,但這也使黛安娜和他都無法好好談論、紓解喪子之痛,黛安娜因此還更強化自己對蓋比的依賴性。這裡並不是想說丹做得不好,只是也會思考家庭治療更早介入的話,或許可以找到更有效的互動方式,也能接住不斷耗盡的家屬?我們在最後可以看見丹自己也深受喪子之痛所苦,這也是他過不去的一關,而他在黛安娜離家,互相給彼此留出空間後,才開始嘗試去處理自己的課題。個人覺得結尾往這裡輕輕一點卻十分有力,也讓全局更加完整與真實。

〈I Am the One〉,丹作為陪病者與疾病/幻覺拉扯的張力感真的很強,
每每都能感受到他的痛苦

當然,如果有家庭治療,也能接住同樣作為家屬的娜塔莉。

事實上,劇中我最有共鳴的角色就是娜塔莉。從一開始就看見她想要應對(離開)家庭帶來的壓力與創傷,卻也因此為自己帶來更大壓力。同時,她也恐懼於自己終有一天也會成為母親的翻版──尤其是母親已經複製了祖母之路。

回頭想起來,第一幕中「莫札特是瘋子,但他的音樂不瘋」這段就已經表現出她深知自己的困境,有意識地希望能在瘋狂的基礎上創造出瘋狂之外的成就與未來。然而,她也因此而執著於所謂的「秩序」。亨利試著將她帶出這個困境,讓她看見稍微放鬆也更為隨性自在的可能性。然而在初嘗自在的快樂之後,面對母親病情變化的壓力,運用新的紓壓方式時這份「隨心所欲」的嘗試又過了頭。她知道自己的沉淪,便再次升起成為母親翻版的恐懼。

娜塔莉的這份恐懼爆發,因此推開亨利、問他是否願意也是否能承受時,應該就是我開始掉眼淚的時候,我的雞皮疙瘩也一直冒起來。而當亨利詢問複合,再次唱起「嘿」的時候,實在得非常努力才能讓自己不哭出聲音。

奇妙的是,我自己的感情經驗幾乎不受「擔心自己複製家長」的影響。但是,我擔心這件事嗎?如果要誠實地說,確實會有希望自己不要和他們一樣的方面。另一方面,感情經驗雖然受影響的因素不同,但關係的中斷與修復同樣刻骨銘心。

我想這就是這齣劇的力道所在。它呈現的一切都太具有說服力了,儘管這些元素出現在觀眾人生中的不同部分,在觀劇時卻能瞬間就與這些記憶共鳴。儘管每個人的經驗不同,或許未必能像這樣同時與不同片段共鳴,但整齣劇看下來,總會有什麼觸動到的地方吧。

〈I Miss the Mountains〉,黛安娜「病情穩定」時也就失去了情緒起落──而她是如此想念那山稜起落

在前文中提到「咦這個好像有點誇張」的部分,主要是關於ECT電療。我其實有點困惑為什麼醫師沒有提到部分失憶的副作用一般不會超過半年,讓家屬和患者為這件事如此焦慮。而劇中的失憶在初期如此嚴重,其實應該就像醫師所言,心因性的占比可能較大,我們也可以看見丹太執著於讓黛安娜建立比現實更美好的記憶時,她完全想不起來,但當他們開始面對現實後,一切重新建立的速度就很快。

不過我們確實不知道電療的原理為何,只知道這個可能有不錯的效果。而且在第一幕中對於部分精神疾病治療過程中的「症狀穩定」,如果有看過相關狀況的話應該能會心一笑吧──正如他們所說,醫學確實不是魔法,我們只能期待度過這些過程後可以走向更舒服的未來。

不是正常,但或許能稍微舒服點,近乎正常就已經很好了。

剛看完的時候千頭萬緒,現在回想起來,總覺得這就像是將無數的人間真實熬成湯,精煉濃縮,使其色彩鮮明、口味強烈,又恰到好處,不至於使其變質。

咕嚕嚕地喝下,不只當下大呼過癮,餘韻也口齒留香。

終曲的〈Light〉,真誠面對痛苦,也是人生的醍醐味


在雲林與雙北之間遷徙,有時也會晃到其他地方。 喜歡好吃的東西、愜意地旅行、美好的作品、可能有點偏的知識,以及自在又穩定提升的生活,所以符合上述條件的經驗有一定機率會記在這裡。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每個時代〉作為開場,即便不看詞,光是用聽的就能感受到人在探索卓越時從最初的小心翼翼、一步一步摸索,接著腳步逐漸堅定起來,一步一步向上爬;接著是看見成果的讚嘆,先是深吸一口氣般的徐緩驚嘆,接著才激動地說起他的細節。第二幕的張力來源並不僅是第二幕本身劇情急轉直下,而是當我們開始認識他們,卻已經要道別。
台北的演出已經圓滿結束,稍微紀錄對於劇情的心得。又因為實在太長,因此先發上半部分,下半再慢慢寫……上篇主要是感情線與底層的人間百態;下半篇則會提到上流階層的人間百態,以及在出航時、事故後的眾人的反應與氛圍呈現。 在鐵達尼號音樂劇中雖然沒有傑克與羅絲,但感情戲也是占了大半。
鐵達尼號音樂劇與電影是完全不同的作品喔。本劇更偏向群戲,呈現船上形形色色的人各自的故事如何在這艘巨輪上交織……與碰撞。個人認為整齣劇的表現從開始到結束逐漸提升,一開場約有三首歌的時間有點入不了戲(整齣共25首),但後來角色各自演出後就逐漸將觀眾拉進每個角色的人生背景和當下的行動、想法。
〈每個時代〉作為開場,即便不看詞,光是用聽的就能感受到人在探索卓越時從最初的小心翼翼、一步一步摸索,接著腳步逐漸堅定起來,一步一步向上爬;接著是看見成果的讚嘆,先是深吸一口氣般的徐緩驚嘆,接著才激動地說起他的細節。第二幕的張力來源並不僅是第二幕本身劇情急轉直下,而是當我們開始認識他們,卻已經要道別。
台北的演出已經圓滿結束,稍微紀錄對於劇情的心得。又因為實在太長,因此先發上半部分,下半再慢慢寫……上篇主要是感情線與底層的人間百態;下半篇則會提到上流階層的人間百態,以及在出航時、事故後的眾人的反應與氛圍呈現。 在鐵達尼號音樂劇中雖然沒有傑克與羅絲,但感情戲也是占了大半。
鐵達尼號音樂劇與電影是完全不同的作品喔。本劇更偏向群戲,呈現船上形形色色的人各自的故事如何在這艘巨輪上交織……與碰撞。個人認為整齣劇的表現從開始到結束逐漸提升,一開場約有三首歌的時間有點入不了戲(整齣共25首),但後來角色各自演出後就逐漸將觀眾拉進每個角色的人生背景和當下的行動、想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我整場演奏會最喜歡的曲目也是芬妮的《義大利》。而談到《義大利》便不得不提及弟弟費利克斯在白金漢宮的小插曲,英國女皇維多利亞聽完費利克斯的作品後,表示自己最鍾愛的是《義大利》,是寄附於弟弟名下也仍然閃耀的存在。我想如果不是在那個年代,芬妮的光芒肯定能更閃耀吧
Thumbnail
終於來看音樂劇勸世三姐妹,這對我來說不只是宋家三姐妹的故事,也是我們與家人的羈絆、與愛情的觀點,也許面對傳統的牽亡歌我們很陌生,「牽亡」為送走亡者引路,卻在牽起生者之時為他們指引未來要獨自堅強面對的一條路!
Thumbnail
先不提劇情和音樂,第一時間的印象其實是:燈光打得真好!非常喜歡舞台和燈光營造出來的效果,既美麗又切合劇情,也使舞台在布景幾乎固定的狀況下達到足以承載故事場景轉換的效果。 演員和鋼琴、弦樂的表現都很到位。演員唱功飽滿滑順,演奏者的細節處理功力也很好,情緒變化的深度與飽滿度都能呈現出來。
Thumbnail
推薦完後發現本劇的觀眾感想還蠻兩極,說意外好像又不意外,哈哈。 應該說這種「年輕人追夢的同時又陷入愛情,再逐漸產生分歧」的現代愛情故事,似乎都滿吃受眾個人經歷有無共鳴?總之現在沉澱一下,稍微紀錄對劇情的具體想法。
Thumbnail
最後那五年( The Last Five Years ).2020倫敦西區版。演出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藍盒子。10/1午場看完後感觸很深,在外出返家後來稍微推薦一下。兩位演員對聲音的掌握度都很高,幾乎從聲線就能聽出角色和劇情處於哪一個時間點。
Thumbnail
這次的《公孫長歌布袋戲音樂劇》,在歷經颱風、地震等天災的干擾下,終於順利演出。對於這部布袋戲音樂劇,我看到的、我想說的,都在這裡...
Thumbnail
本次來台的《Titanic 鐵達尼號》音樂劇演出地點是座落於台北劍潭捷運站旁邊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劇院。這齣劇並不是以1997年紅片大街小巷的鐵達尼號電影去改編,而是以鐵達尼號的建造者、擁有者、船長船員以及各種階層的乘客為主的群像劇。
Thumbnail
為了彌補(可能)看不到《死亡筆記本》(데스노트)安可公演的遺憾,決定來寫一下我的觀劇紀錄。 韓國音樂劇《死亡筆記本》的第三季演出從2022年四月到六月,於忠武藝術中心(충무아트센터)演出,由於口碑太好、票太難搶,又從七月開始進行為期一個多月的延長公演,演出地點則改到了藝術殿堂(예술의전당)。 時隔不
Thumbnail
(本文紀錄時間為2022/10/10) 📌​呼~八月第一季、九月第二季、十月第三季,終於把鬼歸代言人給追完了🏃‍♀️​ 電影特洛伊裡頭,阿基里斯詩意地說:「眾神羨慕我們,因為我們有一天會死,每一刻都可能是生命最後一刻,所以一切都變得更美好。」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我整場演奏會最喜歡的曲目也是芬妮的《義大利》。而談到《義大利》便不得不提及弟弟費利克斯在白金漢宮的小插曲,英國女皇維多利亞聽完費利克斯的作品後,表示自己最鍾愛的是《義大利》,是寄附於弟弟名下也仍然閃耀的存在。我想如果不是在那個年代,芬妮的光芒肯定能更閃耀吧
Thumbnail
終於來看音樂劇勸世三姐妹,這對我來說不只是宋家三姐妹的故事,也是我們與家人的羈絆、與愛情的觀點,也許面對傳統的牽亡歌我們很陌生,「牽亡」為送走亡者引路,卻在牽起生者之時為他們指引未來要獨自堅強面對的一條路!
Thumbnail
先不提劇情和音樂,第一時間的印象其實是:燈光打得真好!非常喜歡舞台和燈光營造出來的效果,既美麗又切合劇情,也使舞台在布景幾乎固定的狀況下達到足以承載故事場景轉換的效果。 演員和鋼琴、弦樂的表現都很到位。演員唱功飽滿滑順,演奏者的細節處理功力也很好,情緒變化的深度與飽滿度都能呈現出來。
Thumbnail
推薦完後發現本劇的觀眾感想還蠻兩極,說意外好像又不意外,哈哈。 應該說這種「年輕人追夢的同時又陷入愛情,再逐漸產生分歧」的現代愛情故事,似乎都滿吃受眾個人經歷有無共鳴?總之現在沉澱一下,稍微紀錄對劇情的具體想法。
Thumbnail
最後那五年( The Last Five Years ).2020倫敦西區版。演出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藍盒子。10/1午場看完後感觸很深,在外出返家後來稍微推薦一下。兩位演員對聲音的掌握度都很高,幾乎從聲線就能聽出角色和劇情處於哪一個時間點。
Thumbnail
這次的《公孫長歌布袋戲音樂劇》,在歷經颱風、地震等天災的干擾下,終於順利演出。對於這部布袋戲音樂劇,我看到的、我想說的,都在這裡...
Thumbnail
本次來台的《Titanic 鐵達尼號》音樂劇演出地點是座落於台北劍潭捷運站旁邊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劇院。這齣劇並不是以1997年紅片大街小巷的鐵達尼號電影去改編,而是以鐵達尼號的建造者、擁有者、船長船員以及各種階層的乘客為主的群像劇。
Thumbnail
為了彌補(可能)看不到《死亡筆記本》(데스노트)安可公演的遺憾,決定來寫一下我的觀劇紀錄。 韓國音樂劇《死亡筆記本》的第三季演出從2022年四月到六月,於忠武藝術中心(충무아트센터)演出,由於口碑太好、票太難搶,又從七月開始進行為期一個多月的延長公演,演出地點則改到了藝術殿堂(예술의전당)。 時隔不
Thumbnail
(本文紀錄時間為2022/10/10) 📌​呼~八月第一季、九月第二季、十月第三季,終於把鬼歸代言人給追完了🏃‍♀️​ 電影特洛伊裡頭,阿基里斯詩意地說:「眾神羨慕我們,因為我們有一天會死,每一刻都可能是生命最後一刻,所以一切都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