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投資哲學:深入剖析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巴菲特的勝劵在握之道,在負利率時代存錢不如存股的四大滾學球投資法。
這本書是前美盛投資顧問投資長 Robert G. Hagstron所撰寫。
其被公認為最了解巴菲特投資哲學的人,藉由這本書的書摘,我們將能以最簡單清楚的輪廓了解巴菲特的投資哲學。


投資大師巴菲特 是價值投資模式的堅定擁護者,長期以來一直認為,人們只應該購買基本面穩固盈利能力強勁持續增長潛力的公司的股票。

儘管這些概念看起來很簡單,但檢測它們並不總是那麼容易。幸運的是,巴菲特製定了一系列原則(Tenets),幫助他最大限度地運用自己的投資理念。

raw-image

經營的原則

巴菲特將投資限制在他可以輕鬆分析的企業。畢竟,如果一家公司的營運理念不明確,就很難可靠地預測其績效。因此,巴菲特在2000 年代初期的網路泡沫破滅期間並沒有遭受重大損失,因為大多數科技股都是新的且未經證實的,這導致巴菲特避開了這些股票。

管理的原則

管理原則的三個關鍵。

關鍵一:管理團隊是否理性?
一家公司最重要的經營行為就是資金配置。最重要是因為長期下來,資金配置會影響股東價值。在巴菲特心目中,決定公司盈餘要如何處理,不管是再投資,或是把錢還給股東(股利或是回購都可),是一種邏輯與理性的行為。

關鍵二:管理團隊是否對股東誠實?
巴菲特高度推崇能完成且誠實報告公司績效的經理人,他們承認錯誤,就像分享成功經驗一樣,而且在任何方面都誠實以告。

關鍵三:管理團隊是否能拒絕制度性的從眾盲目。
經理人的從眾盲目的理解用近期台灣的防疫包單之亂就非常清楚,各家保險公司盲目的跟進防疫險,無法容忍其他家持續的收得保險費,即使深知背後如果台灣防疫失手的可怕風險,但還是盲目的跟進賣防疫險。這種看不見的力量,巴菲特將稱為制度性強制力(institutional imperative)。

財務度量(financial measure)的原則

巴菲特在評估經營卓越與經濟表現的財務法則,根據的都是經典的巴菲特原則。首先,他不會把一年的結果看得太認真,而是專注在五年的平均表現。他提醒大家注意,豐厚的利潤不一定和地球繞太陽轉一圈地時間一致。年終時由會計花招堆出來看似很了不起,但根本沒有實際價值的數字。在財務指標方面,他看以下四個原則:

  1. 聚焦在股東權益報酬率(ROE),而不是每股盈餘(EPS)。
  2. 計算業主盈餘(owner’s earning),以便反映真正價值的數字。
  3. 尋找高獲利率的公司
  4. 每1美元的保留盈餘,至少能創造1美元的市場價值。

其中一個重要財務度量原則,在理論上與EVA相似。業主盈餘(owner’s earning) 。這本質上是說股東可用的現金流。技術上可以視為Free-Cash-Flow-Equity(FCFE)。

巴菲特定義這個公式為:

FCFE = NetIncome + Depreciation – CapitalExpenditures(CAPX) – WorkingCapital( W/C)Cost。

這個公式有助於巴菲特評估公司為股東創造現金的能力。(其他財務度量原則,可參考延伸閱讀)

價值原則

在這一類別中,巴菲特尋求公司的內在價值。他透過預測未來所有者的收入,然後將其貼現回當前水準來實現這一目標。

此外,巴菲特通常會忽視短期市場走勢,而是專注於長期回報。

但在極少數情況下,如果出現誘人的交易(安全邊際增大),巴菲特會根據短期波動採取行動。例如,如果一家基本面強勁的公司股價突然從每股 50 美元跌至每股 40 美元,巴菲特可能會以折扣價購買一些額外的股票。

最後,巴菲特創造了著名的「護城河」一詞,他將其描述為「使公司相對於其他公司具有明顯優勢並保護其免受競爭入侵的東西」。

安全邊際說明

股神巴菲特曾說「安全邊際是投資成功的基石」,可見安全邊際在其心中的重要性。

安全邊際定義 = 股票內在價值與股票價格的差距,當差距越大,越能降低投資虧損的風險。

安全邊際(英文:Margin of Safety)是由價值投資之父、巴菲特的老師-葛拉漢(Benjamin Graham)所提出的理論,是指股票價值與股票價格的差距,這也是價值投資者做投資決策的關鍵。葛拉漢認為,只有當股票內在價值>股票市場價格 (有足夠安全邊際的時候),這筆投資才值得出手買入。

在投資時我們時常會做許多股票的價值與價格分析,希望分析出企業的合理的內在價值,接著在價格等於或低於價值時買進後,獲取報酬。

問題是,你可能有想過這個問題:「萬一我對企業內在價值估計錯誤了,該怎麼辦?」有時候可能是自己真的錯估,有時候則是市場反應錯得離譜,但無論如何這時投資人都可能遭遇波動或損失。

實際上,真正理性的價值投資人,在評估時會把自己可能估計錯誤的風險也考慮進去,於是在評估買入價格時,把原先估價再做更保守估計並在更低的價格買進,這就是安全邊際,透過安全邊際來減少風險、增加利潤。

成長型與價值型之爭

投資人經常在價值型與成長型方法中面臨抉擇。巴菲特自已也承認,幾年前,他也常面臨這種智力拔河賽。但在今天,他認為這兩派別爭論是毫無道理的。他說,成長型與價值型投資根本就是連體嬰。價值就是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價值;而成長只是一種決定價值的計算方式。

不論公司是否成長,公司盈餘是否呈現波動或平穩,或股價相對於目前盈餘或帳面價值偏高或低....,以現金流量折現計算出來最便宜的投資標的,就是投資人應該買進的標的。

最重要的事

巴菲特的信條為他的價值投資哲學奠定了基礎。但考慮到必須培養的數據和必須計算的指標,應用這些原則可能很困難。但那些能夠成功運用這些分析工具的人,可以像巴菲特一樣進行投資,並看到他們的投資組合蓬勃發展。如果不行巴菲特也建議投資人可以購買低成本的指數化投資工具。

延伸閱讀:
The 12 Tenets of A Business – The Warren Buffett Way

巴菲特推崇的業主盈餘是什麼?





麻吉股哥
麻吉股哥
投資理財心得分享與推廣。希望讓每個人投資理財都能夠達到設定目標。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