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區間操作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大盤自八月以來開始轉弱,期間每逢下跌都能聽到些嚇人的利空。美債殖利率再度飆高、美元指數創高、聯準會偏鷹,甚至是近期的以巴戰爭。

但上上下下近三個月,這兩天再度回到八月的價格。

細數如此的上下沖刷這應該是第五次了,你很可能在第三或第四次開始意識到這就是整理格局。

於是積極的投資人開始隨著大盤上漲逐步增持空單,隨著大盤下跌陸續回補以外再由空轉多。

可是,這樣的操作但凡你細想一下就知道最終高機率會出問題。

我們假設整理期的高點很剛好的就是16850,低點就是16200。如果最終往上突破,那16850就會是起漲點,反之16200就是起跌點。

所以如果你在看到上下沖洗好幾次之後,選擇當價格來到16850的時候賣出,16200的時候買進,那最終的結果是什麼?

只有兩個

1.空在起漲點 16850

2.買在起跌點 16200

但這兩個看起來都不是太好。

這些都還沒算上沖洗次數未知,以及高點不會剛好在同一個數字,低點也不會恰如其分地守在那裡的情況下。

把這些都算進去你就會意識到,即便是看起來相對好操作的整理區間,其實陷阱都在後面。

為什麼?

因為不管是1還是2,你都不僅僅是虧損而以,而是錯過了整理了好幾個月之後的大行情。

但為什麼還是這麼多人喜歡做類似的操作?

因為不只看起來很好賺,而且很快就能收下來。

我空一點今天先賺個100點不香嗎?

每次到這裡都有撐,我買一點再賺個100點不好嗎?

真的好嗎?

我們每個人的時間心力有限,當你把更多的資源用於處理優先序更高的問題時,代價就是擠占其他事情需要的資源。當你將注意力放在看起來很容易,且能快速地賺到錢的操作上時,其實已經是拿著放大鏡將視線聚焦在這一個小小的整理區間裡。

詩和遠方已經跟你無關。你以為的區間獲利,其實是另一種更深的放棄。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