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美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大學時代,其實有過學習日本文學作品中一篇【地獄變】的小說,內容大意是說一名畫師為了畫出地獄的場景,在女兒意外身陷火海之中,瞬間卻捨棄了父親的角色,而以畫師的身分去掌握這【美】的瞬間,完成畫作。

或許【美】有許多種定義,筆者認為有些美有些屬於追求極致的純粹,可能就必須拋開所謂七情六欲,人情世故,以致達到所謂的美的境界。而有些則是展現一切事物的完美平衡,如課程中有數位老師對美共通的定義。生活中的美,筆者認為有句詩 『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可以體現,在於人們與大自然【平衡】。

在以前有個汽車廣告中,強調車子的性能,但路過遍地的野花叢之時,駕駛選擇繞道遠行,最後以【無所不能、有所不為】作為結尾。筆者對於這樣的一個意境相當深刻,畢竟人之於大自然,也為其中的一份。而這樣的一個極力於維持人與環境的平衡共生的任何努力,是筆者認為生活美學的最佳定義與體現。

筆者本身很喜歡看日本的一些節目,如「全能住宅改造王」。節目中介紹其實就是最與生活貼身相關的房屋改建,這樣的改建過程中,設計者需要考量屋主的需求如未來長者的需要、孩子成長,環境周遭的影響、舊家具的回憶、回收可再利用的素材等,多方考量之後,設計出保有與環境共生的新房子。這樣的動作過程,或許在追求效益上,是多餘的。但在對於人追求的生活品質與環境保護上,卻是必要的。而結果出來的可能不是最鮮豔的花、最漂亮的木材或家具,但心態與堅持的過程,保留下來的人文回憶,是筆者認為是最美的。其實在旅遊時發現,許多現代的建築或庭園設計,都會強調與自然的互動,取得人工建築與自然環境的一個和諧的比例。與現在許多學校都會設計生態池如出一轍。

人文的美學,一群人合力完成一件事情,即便是一件可能不足為道的小事情,卻是集結不同的人,有個共同目標去執行,如日本所謂的【大和魂】之精神。筆者於研習課程中,一次與同組的同學共同去完成了一件臨時任務,出於不同背景、不同的專業,要聚合完成一項不熟悉的工作,卻能在時間內由發自內心的純真心情去努力完成,不考量各自的利益得失。

筆者認為目前的快閃音樂演奏表演,就如同這樣的道理,雖經過排演走位,但實際的現場不確定性與民眾的鼓掌回饋,帶動古典音樂融入生活周遭,也對於這樣的即興表演有著比音樂廳內更大的感動,或許出於不做作,不假思索,又出於音樂之美妙如同渾然天成。

有詩云:「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其實路邊有許多沒有留意到的美麗風景,如電線桿旁開出的野花。如同電影【侏儸紀公園】一句名言:「生命會找出路」,即便在都市叢林中,生命的不確定性與多樣性,總是會帶來驚喜,或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就在身邊每天不斷進行著,只是沒有留心而已。

除了旅遊以外,筆者也常拍攝生活周遭的花草事物,做為留念。未來筆者也希望能在生活周遭,努力用力量所及的方式,追求與自然界互動的平衡作為目標,並能將美的觀點,由眼界拓展到五感如聽覺、嗅覺等,如同司馬中原老師所說的,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的體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日文木華的沙龍
3會員
17內容數
一花一世界,三千世界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原231002寫) 想澄清的事: 我沒有覺得外表不重要。我也喜歡美。 外表通常是拿到社會入場券比較快的理由之一,跟家世與學歷一樣。第一印象效應。虛榮心效應。 我個人只是相對覺得內涵遠遠更為重要。 但內涵也可能落在文化上的膚淺層次。琴棋書畫固然美好。 心性就更重要。忠厚傳
Thumbnail
(原231002寫) 想澄清的事: 我沒有覺得外表不重要。我也喜歡美。 外表通常是拿到社會入場券比較快的理由之一,跟家世與學歷一樣。第一印象效應。虛榮心效應。 我個人只是相對覺得內涵遠遠更為重要。 但內涵也可能落在文化上的膚淺層次。琴棋書畫固然美好。 心性就更重要。忠厚傳
Thumbnail
在一百多年前從美國開始的自然保育思潮,甚至最早的「自然解說員」這個名詞,都是由學文學的人創造出來的。透過這些文人及藝術家,把大自然裡美好的事物和經驗透過生動的筆觸,感人的文字,介紹給民眾,引領了更多人去接近自然,以至於被感動後獻身於自然保育運動。       因此,我深深覺得,自然科學以及生態保育
Thumbnail
在一百多年前從美國開始的自然保育思潮,甚至最早的「自然解說員」這個名詞,都是由學文學的人創造出來的。透過這些文人及藝術家,把大自然裡美好的事物和經驗透過生動的筆觸,感人的文字,介紹給民眾,引領了更多人去接近自然,以至於被感動後獻身於自然保育運動。       因此,我深深覺得,自然科學以及生態保育
Thumbnail
身在台灣,某些設計總是被批評是「中華民國美學」,或是更慘烈一點,被稱之為美工毫無美感的視覺呈現。 閱讀漢寶德《談如何培養美感》後,解開我不少疑惑。 此書用較為實際的方式,講述如何培養美感,本書有幾個方法我個人很受用,與大家分享,共同提升美感。
Thumbnail
身在台灣,某些設計總是被批評是「中華民國美學」,或是更慘烈一點,被稱之為美工毫無美感的視覺呈現。 閱讀漢寶德《談如何培養美感》後,解開我不少疑惑。 此書用較為實際的方式,講述如何培養美感,本書有幾個方法我個人很受用,與大家分享,共同提升美感。
Thumbnail
開始熱愛生活,就會長出屬於自己的美感形式。 好氏研究室、仙島主理人陳易鶴推行「美感努力運動」已屆7年,透過講堂的方式與全臺各類各樣的人傳遞對美的見解。 本書是「美感努力運動」講堂精華集結,從150 則美感生活實踐 x 18 道美感養成習題,來談論生活中我們可以我們可以如何養成,或可能忽視的美。
Thumbnail
開始熱愛生活,就會長出屬於自己的美感形式。 好氏研究室、仙島主理人陳易鶴推行「美感努力運動」已屆7年,透過講堂的方式與全臺各類各樣的人傳遞對美的見解。 本書是「美感努力運動」講堂精華集結,從150 則美感生活實踐 x 18 道美感養成習題,來談論生活中我們可以我們可以如何養成,或可能忽視的美。
Thumbnail
什麼是[花道] 在安琪手裡插花又插畫 只因繪畫有時卡關了所以學習回歸藝術創作源頭 體驗插完一盆美麗的花讓自己心情愉悅 那是最直接的感受 花草給我的感知很美很香很多姿態可說隨時間都在變態呢~ 不是僅僅圖片素材一個視角 原來花道過程也是人生修養之道 好好觀察 一刀剪下就回不去 雖說有些事可以重來 但
Thumbnail
什麼是[花道] 在安琪手裡插花又插畫 只因繪畫有時卡關了所以學習回歸藝術創作源頭 體驗插完一盆美麗的花讓自己心情愉悅 那是最直接的感受 花草給我的感知很美很香很多姿態可說隨時間都在變態呢~ 不是僅僅圖片素材一個視角 原來花道過程也是人生修養之道 好好觀察 一刀剪下就回不去 雖說有些事可以重來 但
Thumbnail
在這顏值當道,外表勝過一切的當下,醜陋即是罪惡?! 美就是王道,可愛就是正義,不管是多麼惡劣的事,都能被原諒?! 漫畫家松浦だるま給出了答案─《累(かさね)》,以美醜作為切入點,舞台劇作為背景,一步步帶各位經歷:捨棄自我、假扮他者、尋求歸屬、崩潰、救贖、返璞歸真。
Thumbnail
在這顏值當道,外表勝過一切的當下,醜陋即是罪惡?! 美就是王道,可愛就是正義,不管是多麼惡劣的事,都能被原諒?! 漫畫家松浦だるま給出了答案─《累(かさね)》,以美醜作為切入點,舞台劇作為背景,一步步帶各位經歷:捨棄自我、假扮他者、尋求歸屬、崩潰、救贖、返璞歸真。
Thumbnail
這些花卉素材當中,有著常吃的山蘇與辣椒點綴,有發現嗎?其實花卉創作不用高深的技巧而是你的心靈有無與這些植物連結。
Thumbnail
這些花卉素材當中,有著常吃的山蘇與辣椒點綴,有發現嗎?其實花卉創作不用高深的技巧而是你的心靈有無與這些植物連結。
Thumbnail
我很喜歡日本NHK製作的系列節目《京都人的私房雅趣》(京都人の密かな愉しみ),是融合了戲劇元素來介紹京都人文日常的記錄片,透過巧妙的劇情故事安排,讓我們這些平常只從觀光客角度在看待京都的觀眾,可以從另一個視角去窺探京都人的習俗、生活、人文、美學與思考邏輯。
Thumbnail
我很喜歡日本NHK製作的系列節目《京都人的私房雅趣》(京都人の密かな愉しみ),是融合了戲劇元素來介紹京都人文日常的記錄片,透過巧妙的劇情故事安排,讓我們這些平常只從觀光客角度在看待京都的觀眾,可以從另一個視角去窺探京都人的習俗、生活、人文、美學與思考邏輯。
Thumbnail
在許多文章或者一些講座上,常常會看到、聽到許多生活美學的思維觀念,其實美學就藏在生活中。人自出生後,從嬰兒時期,睜眼的那瞬間,就開始接觸了色彩,看到手術師的衣袍、口罩、母親的臉孔、肌膚等等......
Thumbnail
在許多文章或者一些講座上,常常會看到、聽到許多生活美學的思維觀念,其實美學就藏在生活中。人自出生後,從嬰兒時期,睜眼的那瞬間,就開始接觸了色彩,看到手術師的衣袍、口罩、母親的臉孔、肌膚等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