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Capsule/資訊大海的瓶中信】花月殺手看見白人貪婪

2023/11/1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片長三個多小時的歷史電影「花月殺手」出現,沖淡了拼貼左派意識形態標籤的賣座片「芭比」拿奧斯卡大獎的機會。

「花月殺手」電影裡,為錢結婚、謀財害命的假愛情,是真實事件,幾年前被美國記者寫成暢銷書。當時看書,不喜歡穿高級定製西裝打擊犯罪的探員形象,但史恩康納萊初代○○七的浮誇造型,確是美國情報頭目胡佛處心積慮建立聯邦調查局FBI,鞏固權力的眾多手段之第一步。

胡佛靠調查異議分子與建立黑名單起家,接到原民保留區刑案時根本懶得理,就把老一輩探員「下放」處理,竟偵破幾年毫無頭緒的案子,大大出了鋒頭。導演馬丁史柯西斯卻不想重彈英雄打垮犯罪老調,而是從被害者角度聚焦受害的家庭。

電影背景在奧克拉荷馬州,原住民幾代以前也非當地人,而是兩百年前,白人通過法律,把原住民從土地肥沃的東南部一路驅趕,行經著名的「眼淚之路」,遷徙到荒蕪的所謂「保留區」。沒想到,保留區發現石油,原住民的新財富引發白人不滿,認為印地安人「不配」,蜂擁前去使出種種手段分一杯羹。

洛杉磯比佛利山莊與西好萊塢之間有一條路以石油大亨命名。紐約富豪家族洛克斐勒也是石油大亨,德州和堪薩斯都有人靠挖石油致富,後代無需工作就居住豪華莊園,這些「黑金」本該屬於原住民。

倘若電影裡先結婚、再害命,然後繼承財富的手段令人髮指,導演用幾個單調對話鏡頭提醒觀眾,聯邦政府透過立法指原民為「半動物」,原民必須找「白人監護人」掌管錢財,太多讓白人上下其手的機會。而資本主義養大的白人,利益才是對錯標準,他們自私剝削別人卻認為在行善,三不五時還拋出聖經的金句名言。

這老案是白人對原住民的計畫性剝削,現在仍是活歷史。當白人監護人制度停止後,聯邦政府原民會以更繁瑣的行政程序綁死保留區事務,如近年有從環保觀點討論石油鑽探之取捨,一切都聯邦說了算,原住民自治是空話。回看台灣,蔡英文多年前就承諾原民自治立法,原民會總四兩撥千金說「逐步落實」,原住民自治在台美的民主選舉中都不構成議題。

花月殺手的故事涉及種族、愛情、背叛,如莎士比亞「奧賽羅」,受害者到最後才明白自己信任的好人根本是真惡棍。莎翁名劇只死了幾個人,就名列四大悲劇;花月殺手事件並不止偵破的少數幾個命案,前後共死了幾百位原住民,大多變成無人理會的懸案,原住民的命也是命嗎?

現實世界裡,白人依然用相同口氣說中國人不配擁有高科技。中東戰火,以色列國防部長稱巴勒斯坦人是「human animals」,美國也依然率先反對停火,巴勒斯坦人的命也是命嗎?

感恩節將近,想到四百年前白人到達北美後,靠著純樸的原住民分享火雞、玉米、南瓜才熬過寒冬,不免又感傷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