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內心的忐忑,瑞典歌手 Andreas Wijk 向父母出櫃的自我摸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Hi there,去年時有支短影片在社群上引起了不小的討論,那就是瑞典歌手 Andreas Wijk 在他的社群上上傳了用自創曲〈if I was gay〉對父母出櫃的影片,今天就想來分享一下這首歌。我在去年就看到這支影片,不過在前陣子再次滑到這支影片後還是又被感動了一次。〈if I was gay〉闡述了 Andreas 對於自我認同的猶疑,在這個以異性戀為多數的社會,他在明知道自我認同是同性戀的情況下,依舊想再問問自己到底是不是對的?

同性戀是對的或錯的?這並不是一個需要選擇的問題,因為每個人只要認同了自我,那就是自己覺得正確的事;因此 Andreas 以歌曲向父母出櫃的影片引起了不小的共鳴,同時在影片當中,父母回饋的態度也令人動容。Andreas 說過自己曾在十幾歲的年紀向父母提到了這件事,父母給出的回應是,如果自己的孩子會因為是同性戀而下地獄,那麼他們會想辦法不讓這件事發生;沒想到 Andreas 事隔多年再次以歌曲談論這件事時,父母會給出支持的態度。

〈if I was gay〉代表了 Andreas 自己內心的掙扎,他不曉得自己如果認同了同性戀的性向後,自己親愛的父母是否會支持自己,或是會像是新聞中的不少案例和父母鬧翻呢?所以他假設了如果自己是異性戀、同性戀,到底會有什麼差別?同時也在歌曲提到了自己的信仰,"If I was gay how do I get to heaven.",被基督宗教視為不正常的同性戀是否還能上天堂呢?從頭到尾都可以聽出 Andreas 深深的自我否定及懷疑。

這首歌並不複雜、並不華麗,在歌場方面也沒有展現特別突出的唱功,但是發自內心的濃濃情感已經可以說明一切了,這是一首用來表明內心的歌曲,而不需要其他太過商業、甚至藝術的層面去評斷,他在其中唱出了自己身為同性戀而遭受的一些不公平對待,像是前面提到的宗教部分,還有在社會上對於此類性向的批評及不待見,縱然我們已經處於開放、平等的社會當中,也依舊可以看出有些小地方還是出現了令人不舒服的對待。

raw-image

從〈if I was gay〉中可以聽到,其實 Andreas 打從心底明白自己也是個一般人,他也有家人、也有朋友,也保持著善良、沒有做什麼壞事,但就只因為自己喜歡的對象是個男孩,所以產生了對於自己人生的質疑。好在我們可以知道的是在聽完這首歌後的 Andreas 父母是支持著他的,我想親愛家人的支持應該是比什麼都重要的,Andreas 的這首歌起了一個略顯惆悵的開頭,而幸好父母給出了溫馨、幸福的結尾。

Andreas Wijk 的這首〈if I was gay〉並不是自己為了音樂事業而發行的歌曲,這是他用以抒發自己內心的作品,不過現在卻成了他最廣為人知的一首歌,在各平台也都是播放量最好的一首歌,除了他自己在歌曲中提到的出櫃故事,從這首歌我們也能知道,有時可以讓人共情共景的歌曲,才是大家最想要聽到的、音樂人的內心。


追蹤我的 Instagram:written_by_boy

追蹤我的 Facebook:睿忒 Writer

追蹤我的 Spotify 歌單:Writer's Monthly Picks



avatar-img
51會員
655內容數
愛寫字之餘,聽音樂是生活之必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睿忒歌單倉庫 的其他內容
Hi there,在2022年發行了討論度爆炸的專輯《Come Home the Kids Miss You》(2022) 後,Jack Harlow 在今年無預警地又發行了第三張專輯《Jackman.》(2023),不過這張似乎就沒有太多的宣傳,一連釋出了3部 MV 後也就沒有其他動作了;
Hi there,在2023年快要過完的時候,終於迎來了 AURORA 今年的第一首作品〈Your Blood〉(2023),儘管距離上一張專輯《The Gods We Can Touch》(2022) 的發行並不算太久,中間也有不時地釋出單曲,但在今年 AURORA 也沒有其他的動作,當然也
Hi there,在這個月初發行第一張個人專輯《GOLDEN》(2023)的 BTS 成員 Jung Kook (田柾國),最新的主打單曲〈Standing Next to You〉(2023) 也連同專輯的發行開始宣傳,不僅在 Spotify 再次拿下全球榜的第一名位置,各大宣傳現場也如火
Hi there,應該不少人已經知道,被稱為"最偉大的樂團"之一的傳奇樂團 The Beatles (披頭四),在11月初發行了最後一首歌〈Now and Then〉(2023),並且收錄在同樣於今年發行的精選輯《The Beatles 1967–1970 (2023 Edition)》
Hi there,經典搖滾樂團 blink-182 在歷經了諸多變故,像是鼓手 Travis Barker 飛機失事、吉他手 Tom DeLonge 出走、貝斯手 Mark Hoppus 患上癌症等等,在經過了分分合合之後,今年是經典三人組合睽違了七年再聚首!並且大動作發行了樂團的第九張錄音
Hi there,上一張專輯《Future Nostalgia》(2020) 強勢到不行的 Dua Lipa,在歷經了一些豪華版加曲以及為電影《Barbie》(2023) 獻唱的〈Dance The Night〉(2023) 後,終於在上週發行了第三張個人專輯的第一首單曲〈Houdini〉
Hi there,在2022年發行了討論度爆炸的專輯《Come Home the Kids Miss You》(2022) 後,Jack Harlow 在今年無預警地又發行了第三張專輯《Jackman.》(2023),不過這張似乎就沒有太多的宣傳,一連釋出了3部 MV 後也就沒有其他動作了;
Hi there,在2023年快要過完的時候,終於迎來了 AURORA 今年的第一首作品〈Your Blood〉(2023),儘管距離上一張專輯《The Gods We Can Touch》(2022) 的發行並不算太久,中間也有不時地釋出單曲,但在今年 AURORA 也沒有其他的動作,當然也
Hi there,在這個月初發行第一張個人專輯《GOLDEN》(2023)的 BTS 成員 Jung Kook (田柾國),最新的主打單曲〈Standing Next to You〉(2023) 也連同專輯的發行開始宣傳,不僅在 Spotify 再次拿下全球榜的第一名位置,各大宣傳現場也如火
Hi there,應該不少人已經知道,被稱為"最偉大的樂團"之一的傳奇樂團 The Beatles (披頭四),在11月初發行了最後一首歌〈Now and Then〉(2023),並且收錄在同樣於今年發行的精選輯《The Beatles 1967–1970 (2023 Edition)》
Hi there,經典搖滾樂團 blink-182 在歷經了諸多變故,像是鼓手 Travis Barker 飛機失事、吉他手 Tom DeLonge 出走、貝斯手 Mark Hoppus 患上癌症等等,在經過了分分合合之後,今年是經典三人組合睽違了七年再聚首!並且大動作發行了樂團的第九張錄音
Hi there,上一張專輯《Future Nostalgia》(2020) 強勢到不行的 Dua Lipa,在歷經了一些豪華版加曲以及為電影《Barbie》(2023) 獻唱的〈Dance The Night〉(2023) 後,終於在上週發行了第三張個人專輯的第一首單曲〈Houdini〉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時候的我非常喜歡唱歌。 在家的時候,我常常會站在我們家的陽台,無拘無束的唱歌。阿嬤曾經說我三歲的時候就可以唱一整首八點檔的主題曲,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不過很多親人都曾經告訴我,我從小就喜歡唱歌,我想那應該可以確定我真的從小就喜歡唱歌吧XD 小時候的我是一個非常內向害羞的小孩(其實
Thumbnail
自認直男異性戀的我,生平第一次接觸的同志文學,是白先勇的《孽子》。在剛解嚴的時代偷偷讀這本書,其實是很掙扎的:一個就讀男校的高中生,萬一被人發現在讀這種「娘娘腔」的東西,一定會被直男同學們覇凌的。但是《孽子》所描寫的同志世界實在迷人,在台北新公園的夏夜裏揮汗尋覓真心的過程,在社會的異樣眼光下奮力求生
Thumbnail
人生總有幾個畫面,想忘也忘不掉。小學四年級的某一天,我低下頭,突然發現衛生衣底下的胸部,竟有微微的隆起。從有性別意識開始,就一直告訴自己「其實我是男生」,終於在這一刻,成了被上帝戳破的謊言,或笑不出來的笑話。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探討了是否要告訴父母自己的性取向的問題,以及在向父母坦白後可能產生的情感波動。透過作者的個人經驗,讀者可以思考自己在這樣的情況下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Thumbnail
有人說,人對愛的認知,一大部分來自家庭成長背景。失控的家庭關係常常導致失控的戀愛價值觀。在Yungblud一次訪談中,他提及自年幼目睹的家暴事件扭曲他對愛情的看法。在Love Song一歌中,歌詞開頭便提到「All I learned growing up / Was that love chewe
Thumbnail
「我與我交往久,寧作我」這句話可以這樣詮釋:我認識自己很多年了,以後還是情願做自己就好。但認識自己,說起來簡單,若不能對自己感受、認真研究、探索,又豈是易事?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當自己出櫃之後,便是將父母關進櫃子裡面。」年幼的我第一次向家人出櫃時,對這句話百思不得其解,明明走出櫃子的人是我,為什麼是父母被關進櫃子裡?       後來,隨著時間拉長,我漸漸成長,也漸漸能夠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在出櫃之後,我的父母便成為了「櫃父母」,而櫃父母不但要在
Thumbnail
2021.7.4 我終於能完整的接受自己了! 因為性別,從小不被父母家人愛的我,原來一直無法接受自己, 出生起的被否定,除了內心無法接受自己的存在,對於外在的世界也總是用不安與不自信去面對,於是算命、宗教、尋找感覺能指引我得到想要的一切的大師成了我過去的日常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時候的我非常喜歡唱歌。 在家的時候,我常常會站在我們家的陽台,無拘無束的唱歌。阿嬤曾經說我三歲的時候就可以唱一整首八點檔的主題曲,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不過很多親人都曾經告訴我,我從小就喜歡唱歌,我想那應該可以確定我真的從小就喜歡唱歌吧XD 小時候的我是一個非常內向害羞的小孩(其實
Thumbnail
自認直男異性戀的我,生平第一次接觸的同志文學,是白先勇的《孽子》。在剛解嚴的時代偷偷讀這本書,其實是很掙扎的:一個就讀男校的高中生,萬一被人發現在讀這種「娘娘腔」的東西,一定會被直男同學們覇凌的。但是《孽子》所描寫的同志世界實在迷人,在台北新公園的夏夜裏揮汗尋覓真心的過程,在社會的異樣眼光下奮力求生
Thumbnail
人生總有幾個畫面,想忘也忘不掉。小學四年級的某一天,我低下頭,突然發現衛生衣底下的胸部,竟有微微的隆起。從有性別意識開始,就一直告訴自己「其實我是男生」,終於在這一刻,成了被上帝戳破的謊言,或笑不出來的笑話。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探討了是否要告訴父母自己的性取向的問題,以及在向父母坦白後可能產生的情感波動。透過作者的個人經驗,讀者可以思考自己在這樣的情況下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Thumbnail
有人說,人對愛的認知,一大部分來自家庭成長背景。失控的家庭關係常常導致失控的戀愛價值觀。在Yungblud一次訪談中,他提及自年幼目睹的家暴事件扭曲他對愛情的看法。在Love Song一歌中,歌詞開頭便提到「All I learned growing up / Was that love chewe
Thumbnail
「我與我交往久,寧作我」這句話可以這樣詮釋:我認識自己很多年了,以後還是情願做自己就好。但認識自己,說起來簡單,若不能對自己感受、認真研究、探索,又豈是易事?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當自己出櫃之後,便是將父母關進櫃子裡面。」年幼的我第一次向家人出櫃時,對這句話百思不得其解,明明走出櫃子的人是我,為什麼是父母被關進櫃子裡?       後來,隨著時間拉長,我漸漸成長,也漸漸能夠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在出櫃之後,我的父母便成為了「櫃父母」,而櫃父母不但要在
Thumbnail
2021.7.4 我終於能完整的接受自己了! 因為性別,從小不被父母家人愛的我,原來一直無法接受自己, 出生起的被否定,除了內心無法接受自己的存在,對於外在的世界也總是用不安與不自信去面對,於是算命、宗教、尋找感覺能指引我得到想要的一切的大師成了我過去的日常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