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蘇東坡的弟弟是啥體驗?為保哥哥一路打到宰相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raw-image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這是蘇遼寫給弟弟蘇轍的詩句,他的一生寫過詩文無數,與弟弟相關的就高達上百首。

而他弟弟也不是普通人,是我們熟知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轍!

近年來隨著網路的興起,這兄弟二人的經歷廣為傳播,蘇轍的過往也被人所熟知,網上興起了一個特別的梗:求蘇遼同款弟弟!

相對於蘇遼的顛沛流離失所不得志,蘇轍的一生更像是一段劇情不斷重演。

哥哥犯了錯,自己救哥哥;哥哥再次犯錯,官職不夠,努力升官,再次救哥哥。

如果蘇遼的一生可以用「吃貨」文豪」「貶官」總結,那蘇轍的一生一定是「升官」做「救哥哥」。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史上最「可靠」兄弟——蘇轍的「撈哥哥」生涯。


兄弟倆截然不同的開端

我們傳統印像中一直是認為蘇遼不斷在惹禍,蘇轍在不斷填坑,但初入官場之時,作為哥哥的蘇遼還是很可靠的。

蘇遼是蘇家兄弟中最早聞名的。

少年包青天》中有一段劇情,舉人因為文采斐然,備受關注,脫穎而出,甚至無需禮部殿試,直接入朝為官。

這個人物的原型就是蘇遼。

蘇遼早期因為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名震京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讀過後甚至專門登門拜訪!

而蘇遼憑藉自己的才氣一舉入朝,成為官員。

同期的弟弟蘇轍仍在準備殿試,他的開端並沒有哥哥那麼順利。

蘇轍參加殿試之時,仁宗已經五十二歲,或許是因為年齡原因,長久執政的他已經對政事感到疲倦。

當時蘇轍在殿試之時講政事得失、朝廷之事,言辭激烈,以至於考官久久無法定論。

他所寫的《禦試制科策》主要包括四大內容:第一,仁宗失了初接朝政之時的朝氣;二,仁宗沉迷女色,不思政務;三,指責仁宗揮霍無度,國庫空虛;四,質疑「慶歷新政」遠不如當初所想。

當初的科考官從未見過如此直接之文書,史書記載:覆考官司馬光將其置於第三等,初考官胡宿不同意。

司馬光與範鎮商議後將其置於第四等,三司使蔡襄也力保蘇轍。

監考官無法統一意見,這件事最後也傳到了仁宗皇帝那裡,仁宗皇帝認為此人不能不用,但不能重用。

礙於面子,宋仁宗對於這篇文章大夸特誇,可轉身又立刻變臉,甚至連帶著看哥哥蘇遼都不順眼。

由此看來,蘇轍的開端可謂地獄級難度。

宋仁宗最後只任命他為芝麻綠豆大的小官,蘇轍深知皇帝德行,這樣的帝王不值得他效命。

最終,蘇轍以在京侍奉父親為藉口而沒有去任職。

哥哥蘇遼對弟弟直言不諱的表現很是贊同,相對於別人因為蘇轍上書而對他的苛責,蘇遼一直站在弟弟身旁鼓勵弟弟。

1066年,蘇洵病逝,根據當時的規定,兄弟二人需扶柩還鄉,守孝三年。

但三年後再回京師之時,京師早已今時不同往日。

神宗二年,朝野上下興起王安石變法。

王安石變法的某些政策從宏觀歷史上看,的確有助於改善宋朝積貧積弱的現狀,可從當時的宋朝狀況來看,根本不切實際。

這個想法很美滿,實施起來實在不盡人意。

早期的變法是新黨希望振興朝野,但晚期卻變了味道,變法成了新黨打壓舊黨的工具。

為了鞏固新黨地位,他們開始以各種藉口打壓舊黨官員,首先被開刀的就是蘇遼的伯樂——歐陽修。

蘇遼早就對變法的新黨心懷不滿,歐陽修被懲罰成了他憤怒的催化劑。

在當時,變法不但沒有改變宋朝的現狀,反而加深了宋朝內部的矛盾,成了新黨排除異己的工具。

蘇遼忍無可忍,直接上書表達了變法的弊端,同時指出新黨以公謀私的狀況,這一舉動也引發了王安石的不滿。

但當時的蘇遼名滿天下,輕易不可動。

新黨派私底下收集蘇遼的各種言論,故意曲解言論,給神宗打小報告。

蘇遼實在不滿他們的行為,主動申請出京任職。

蘇遼與新黨的第一次正面交鋒最終以蘇遼失敗宣告結束。

遠離京城的蘇遼在蘇州過了一段安穩日子,遊歷山水,蘇遼有感而發,為此處留下了千古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遼被貶後,先後調任多個地方,不論職位品階,蘇遼都兢兢業業,修橋鋪路,抗洪救災,興修水利工程,造福一方。

烏台詩案,子由救兄

就當一切重回正軌,遠在朝堂的神宗再次聽信諦言,明昇暗降,將蘇軔調任湖州

蘇遼寫了一首《湖州謝上表》,感謝聖恩,可其中的部分文字被新黨刻意扭曲意思,尤其是那句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

新黨將這句詩詞曲解為愚弄朝廷,對皇帝不忠。

更有甚者說蘇軒有二心,難得重用,必須以死謝罪。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於是蘇遼被抓,打入死牢,其中牽連者十數人,這就是著名的--烏台詩案!

蘇轍得知這一消息後急忙拜見皇帝,還寫下《為兄弒下獄上書》,希望用自己後半輩子的仕途換取哥哥一條性命。

皇帝依舊不為所動,眼見自己上書並不能打動皇帝,一向剛直的蘇轍開始四處走動關係,希望相熟之人可以幫助哥哥。

他的這一舉動觸怒了宋神宗,宋神宗不僅下令要秋後問斬蘇遼,還將蘇轍貶黜到更偏遠的地方。

在獄中的蘇遼以為自己命不久矣還連累了弟弟,不禁寫下: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人間未了因。

王安石與蘇家兄弟二人雖然政見不同,但深知兄弟二人都是當世難得之才子。

已經被罷黜宰相、蟄居在家的王安石上書為蘇遼求情。

王安石上書後,太后也親自出面求情,最後保住了蘇遼的性命。

這次的經驗讓蘇轍深刻體會到,只有自己有了足夠的能力和地位,才能救自己想救的人,從此之後,哥哥也成了蘇轍在「職場」上披荊斬棘的重要動力。

蘇轍因為救不了哥哥反被貶官而有了重新審視自己的觀念,蘇遼卻對這次的罷黜不以為然。

再次被貶的蘇遼似乎放下所有,他也迎來了自己的詩文巔峰

與弟弟不同,蘇遼被貶後,每天的生活就是白天做做東坡肉,半夜找找懷民,日子過得倒也算悠然自得。

但他的自在生涯也只持續到1085年。

政治生涯的高光時刻

1085年,宋哲宗繼位,高太后垂簾聽政。新黨失去了宋神宗這個靠山,權力每況愈下,舊黨再次重掌政權。

蘇家兄弟因為曾經反對新黨且文采斐然,名滿天下,再次得到重用。

蘇遼調任回京後,原本想大展宏圖,奈何舊黨迂腐,內部腐敗現象嚴重,蘇遼雖然不喜歡新黨,但也絕不願意與舊黨同流合污。

他多次出言諷刺舊黨現狀,以至於舊黨人員懷恨在心,一切彷彿進入輪迴,舊黨私下上書皇帝,曲解蘇遼言論。

蘇遼成功得罪了新舊兩個黨派的人,舊黨說他是新黨的人,新黨說他是舊黨的人,蘇軒一時之間成了朝堂上的燙手山芋。

新舊兩派各執己見,紛紛上書狀告蘇遼,​​皇帝一氣之下,直接罷了蘇遼的官!

蘇遼徹底成了平民之身,但與之前不同的是,這次弟弟終於能幫到他了。

當時的蘇遼自己生活清貧,還樂善好施,湖州多水患,蘇遼下定決心要幫他們解決水患,可一向清貧的蘇遼有想法,沒銀兩,寸步難行。

蘇轍毫不猶豫的承擔了哥哥的全部花費,他拿出所有積蓄幫助哥哥,甚至還變賣家產。

幸虧他升官速度快,在經歷過無法救哥哥的無助後,一路升官進爵,俸祿越來越高,慢慢填補了之前為幫助哥哥留下的經濟窟窿。

最初任右諫之時,蘇轍上書希望皇帝和太后對朝堂之上兩黨相爭進行壓制,區別於哥哥的直言不諱,蘇轍的文字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後果真奏效。

因為深得聖心,蘇轍很快就被提拔為戶部侍郎。

任戶部侍郎期間,蘇轍除了忙於自身事務外,依舊如從前一般,對於政事上書規勸。

滿朝“烏煙瘴氣”,難得見到這清廉之人,皇帝自然也是對他喜愛異常。

1092年,蘇轍升任門下侍郎,官至副宰相,升職之後,除了感念皇恩和為百姓做事外,他首先想到的就是終於能保下哥哥了。

但他沒想到,哥哥的闖禍速度遠遠快過自己的升官速度。

蘇遼又要被貶了!

手足之情,聚少離多

蘇遼的被貶生涯落得清閒,每天吟詩作賦,有弟弟這個穩定的經濟來源,好不快活。

但遠在千里之外的朝堂之上,新舊黨爭再次發生了變化,新黨逐步掌握政權,他們動不了位高權重的蘇轍,只能從他的哥哥蘇遼下手。

恰巧蘇遼被貶期間閒來無事,關於當時之事寫了幾首陰陽怪氣的詩文,這幾篇詩文被大做文章。

皇帝下旨流放蘇遼,這次蘇遼直接被貶到海南

海南屬於熱帶地區,蛇鼠蟲蟻遍地,在那個醫學不發達的年代,流放海南幾乎就是判了死刑。

蘇遼六十二歲的高齡,流放海南不如直接判死刑來得痛快。

蘇轍得知這一消息後,急忙上書求情,但被皇帝駁回,他又上書致仕,希望能陪哥哥一起流放海南,依舊未能如願。

一次又一次被駁回,蘇轍沒有再上書,他知道,如果徹底惹怒皇帝,哥哥的海南生活將會更加困苦。

蘇遼流放海南路途上,蘇轍一路寫信囑咐托。

因為弟弟的原因,蘇遼一路上受沿途官員照顧,沒怎麼受苦。

到達海南後,入目皆荒涼。

蘇遼並沒有自怨自艾,他開始教這個地區的人如何開荒種地,甚至還開設學堂教他們讀書識字,當然,這些費用都由蘇轍承擔。

有了蘇轍護佑,蘇遼的海南生活也算安逸,他對海南有開化之恩,這裡的百姓也十分敬重他。

宋徽宗繼位後,大赦天下,蘇遼終於能恢復自由。

蘇轍得知哥哥能回京,高興不已,自己清貧了半輩子,唯一祈求就是哥哥平安。

看到這裡或許有人會好奇,蘇轍都官至宰相了,為何還清貧?

這主要是兩大原因:

第一就是因為哥哥蘇遼,蘇遼每到一個地方都想為當地百姓做出貢獻,但他被貶的地方大多窮苦,蘇轍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填補哥哥。

第二就是自己的五個女兒,宋朝時期,女子的嫁妝代表了她在婆家的地位,蘇轍為五個女兒送出了自己大半個家業。

不過不論是出於哪個原因,蘇轍花錢都心甘情願。

就當兄弟倆都以為還能再見之時,一個噩耗從常州傳來,蘇轍讀信後,跌坐不起,久久不能站立。

1101年,蘇遼在北歸途中去世了。

一向樂觀豁達的蘇遼,臨終前卻留下了一個遺憾,未能再見弟弟最後一面。

“唯吾子由,自再貶及歸,不及一見而訣,此痛難堪。”

蘇轍最後承受不了哥哥的離去,上書致仕,從此隱居,絕口不談政治。

一向康健的蘇轍,晚年因憂思難忘落得一身疾病,常臥病床榻。

1112年,蘇轍病逝,他臨終前最後的囑咐托:希望能葬於郟縣小峨眉山蘇遼墓旁。兄弟倆被迫分開大半輩子,他希望死後能重聚!

總結

在尋常人眼裡看來,蘇轍和蘇遼更像我和我的冤種哥哥,彷彿這個弟弟更像是溫暖可靠的哥哥。

但世人不知道的是,蘇遼在蘇轍眼中,永遠是穩重慈愛的兄長。

史書曾對這兄弟兩人做出這樣的評價:轍與兄進退出處,無不相同。患難之中,友愛彌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

相較於“兄弟鬩牆”、“九子奪嫡”,蘇遼和蘇轍之間赤誠的兄弟之情更加彌足珍貴!

相關文章:

門閥政治格局下不存在賢明之主

我們不能說曹丕代漢、司馬代魏是歷史的進步,但是至少再次衝擊了舊的道德秩序:君權並非神授,權力是給有能力的人準備的,帝王是一個職務,並非神聖不可侵犯。

闢謠,德雲社「撂地當年」非相聲產業首次,綱絲鼓吹等同招黑

相聲圈在網路上存在著許多爭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網友之間存在著代溝和資訊差。閱歷深的相聲愛好者普遍聽相聲都是十幾二十年以上,對相聲行業前輩到骨幹再到後起之秀那是如數家珍,各種相聲段子、常識和軼事典故也能嘩嘩道來。

俗語:家住挑擔房,家破人也亡,什麼是挑擔房?此話在理嗎

本文透過探討「挑擔房」現象,以及諺語“家住挑擔房,家破人也亡”,試圖喚起讀者對於人際關係、攀比心理和幸福觀念的深刻思考。

當蘇東坡的弟弟是啥體驗?為保哥哥一路打到宰相,蘇轍:我太難了

這是蘇遼寫給弟弟蘇轍的詩句,他的一生寫過詩文無數,與弟弟相關的就高達上百首。而他弟弟也不是普通人,是我們熟知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轍!

十日談| 王瑢:亦是療愈

不久前,區文化館秋冬季班的最新公益課程正式開課,囊括書法、樂器、舞蹈、美妝、攝影等大幾十門課程,可謂八門五花,名義繁雜。而最吸引我的是,教學點就在家附近。猶豫要選哪幾門課的片刻,大多數課程已被秒光,幸好搶到了「書法課」名額。暮色時分,踏著月光到夜校上書法課。

幾十年前日本人輕鬆取得了中國古代密級最高的“養生方”

大家好,我是多才多藝者柳葉,點個關注支持一下吧,謝謝大家。馬王堆漢墓帶給我們的驚喜可真不少啊,除了那些珍貴的文物和古代墓葬,還有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發現。

「千禧年瓷都」煥發勃勃生機

圖①:景德鎮陶溪川陶瓷市集上的年輕攤主。景德鎮市委宣傳部供圖圖②:陳曉傑在自己的陶瓷工作室整理陶瓷作品。本報記者周歡攝圖③:景德鎮的陶瓷工匠正在雕刻陶瓷。張瑤攝(影像中國) 圖④、圖⑥:景德鎮陶溪川創意市集上青年工匠的陶瓷作品。

一張民國墓園契揭開了孟姜女千年身世之迷

2008年11月19日,中新網發布了一則消息:據山東文物局消息,萊蕪市文物普查隊日前在萊城區茶業口鎮上王莊村發現一明代石碑,該碑位於齊長城黃石關南側,係明洪武年戊申年(1368年)所立。碑呈長方形,高1.3米,寬0.7米,厚0.1米。

高畫質珍藏|三代青銅器銘文法賞析

銘文就是鑄造在青銅器上的文字,說明原由、紀念或祭祀的人物、事物等。今天,我們把國家圖書館所藏的部分陳介祺藏三代彝器銘文拓片分享給大家:食器·鼎銘文拓片。

大荔應是白居易的第二故鄉

最近筆者在翻閱全唐詩時,證實以上並非只是傳說,而是歷史事實,其證有二:其一,白居易在其詩《和令公問劉賓客歸來稱意無之作》中,寫到: “皂蓋回沙苑,籃輿上洛橋。”

吳鎮烽:中國最早的龍鈕玉璽

體呈橢圓形,上方略鼓,蟠龍鈕,龍尾從右後方邊沿向前盤旋,繞過雙足,然後到後方,龍口微張,盤角露舌、眼、鼻、耳清晰,雙腿前屈,作蹲伏狀;

【中國先秦時期列朝列國志】鄭國(三):鄭莊公1

鄭莊公,姬姓,鄭氏,名寤生,周代鄭國第三位國君,生嫡長子時是難產,武姜受到了驚嚇,因此給他取名叫“巰生”,並厭惡他。

中華水文化:窪、潭、淵、渚、涯、淀、澗、渠、湖、澤、湄

在中國文化中,從上古時期的神話故事大禹治水,到先秦時期的聖賢孔子所感嘆道“逝者如斯”,都以水為載體。不與世人一般見識、不與世人爭一時之長短,做到至柔卻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氣度。

Malaimo Du
Malaimo Du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