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管理,不是為了當主管,而是為了讓人生少走一些坎坷路

2023/12/0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生活在這個世代,能不踏入職場的人少之又少。如果以六十五歲做為退休年齡來計算,多數人平均至少會有三十年的職場歲月。而這三十年的職場生涯,其影響力足以擴及我們的一生。

時間、勞力、技術、能力、情感、創意、…,都是用來交換報酬的籌碼。

  我們投身職場,談理想、談抱負,似乎都太遙遠。「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說得更貼近事實:為了求生存。唯有活得夠好,才有機會去談理想、談抱負,走向屬於「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的層次。然而,職場就是一個「社會交換理論(Social Exchange Theory)」的實踐場域,簡言之就是:用付出,換報酬。我們的時間、勞力、技術、能力、情感、創意、…,都是用來交換報酬的籌碼。只是,同樣都是在付出,為何有些人就能換得更多,有些人卻換來得更少?其核心關鍵,就在「管理」。

  管理學的教科書版本多如牛毛,但大多是如此描述「管理」的定義:「管理是指透過一系列的活動或過程,善用組織資源,以有效率與效能的方式達成組織的任務或目標。也就是說,管理是組織為使其成員能有效建構一個協調與和諧的工作環境,並藉以達成組織任務或目標所從事各種活動的過程。」這個定義讓大多數人直覺地認為「管理」就是運用在企業組織上的一套方法,只要沒有當上主管或是沒有創業當老闆,就以為沒有學習「管理」的必要。

只有當我們成為自己的管理者,才有能力掌控自我變革。

透過管理,可以讓我們生活得更好。那麼…誰才是管理者呢?是主管嗎?並不完全是,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管理者。隨著網路與科技快速的發展,我們所面臨的環境瞬息萬變,過往熱門的職業很多已被淘汰,現今的熱門職缺未來也不一定會繼續存在,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具備自我變革的能力,才能順應時代的變遷,而且也只有當我們成為自己的管理者,才有能力掌控自我變革。


※本文節錄自《管理者的自我變革》推薦序|總編輯 周爾思

管理者的自我變革





    知識無限 時間有限 我們需要更有效率的學習 三分鐘 社會心理學 讓我們 瞭解自己 瞭解身旁的人 瞭解社會發生的大小事 一起探索 背後隱藏的小秘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