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筆記:余光中、聶魯達的死亡沉思】

2023/12/1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年輕人期待愛情開花結果。愛情開花結果之後呢?進入中老年的愛侶,不免想到另一半先離世後,將何以面對傷痛與孤單。余光中先生的《紅燭》一詩是他創作生涯晚期傑作,以一對紅燭比喻老年夫妻:


  最後的一陣黑風吹過
  那一根會先熄呢,曳著白煙?
  剩下另一根流著熱淚
  獨自去抵抗四周的夜寒


  詩人認為,理想的狀況是夫妻一同離世:


  最好是一口氣同時吹熄
  讓兩股輕煙綢繆成一股
  同時化入夜色的空無
  那自然是求之不得,我說


  人們都知道,命運的安排不由人,《紅燭》以慨嘆收尾,餘韻無窮:


  但誰啊又能夠隨心支配
  無端的風勢該如何吹?


  智利詩人聶魯達在《一百首愛情十四行詩》卷末,多次觸及中老年愛侶面對死亡的所思所感。聶魯達這部詩集的詩作於53歲到56歲,題獻給他的第三任妻子瑪蒂爾德。

  第89首第一句直接點出死亡:「當我死去,我要你的雙手覆蓋我的眼睛」(黃燦然譯,下同),詩中對瑪蒂爾德如此殷切盼望:


  我要我所愛的事物繼續活下去,
  要你,我愛得最深歌唱得最多的人
  繼續生機勃勃如花綻放。


  第90首,詩人說「我想我正在死去,我感到寒冷在一步步逼近」,以歌頌愛情對抗死亡的威脅:「你的肌膚是我的吻建立起來的共和國」,「愛情是唯一高於其他浪峰的浪峰」。詩人又擔憂先於愛人離世:


  但是啊,當死亡前來敲門的時候,
  卻只有你的秋波對抗那無窮無盡的虛空,
  卻只有你的光亮對抗那突如其來的黑暗,
  只有你的愛情把陰影關在門外


  第93首假設瑪蒂爾德先離世,「如果哪一天你的胸脯不再起伏」,詩人的反應將是激情肉感的:


  我將吻著你那瘋狂而冰冷的嘴唇死去
  撫摸你肉體那凋謝的花蕾,
  尋覓你那緊閉的眼睛的光。


  第94首詩人假設自己先死:「如果我死了,請你繼續活下去」,寄語愛人要達觀:「不要向我的胸膛呼喚,我不住在那裡」。詩人絕不希望愛人因他離世而悲傷痛苦:「而如果你遭受痛苦,愛人,我將死第二次」。


  第92首同時假設兩種狀況:


  我的愛,如果我死了而你沒有,
  我的愛,如果你死了而我沒有,
  我們不必給悲傷一塊更大的田野,
  再遼闊也比不上我們生活的地方。


  詩人尋求解脫的方法是愛情超越生死,它的象徵就是嘴唇,戀人用以接吻和歌唱的嘴唇:


  但親愛的,愛還遠遠沒完:
  它就像不曾誕生,它也
  沒有死亡:它像一條長河
  僅僅改變土地,以及嘴唇。


  余光中《紅燭》的深情含而不露,符合較為含蓄的國民性,中文網路世界有不少轉載和解讀。《紅燭》提出的問題,聶魯達《一百首愛情十四行詩》早有解答,《紅燭》可視為聶魯達這些詩的前傳。


  就我個人來說,聶魯達提出的「愛情不朽」只是戀人的自我安慰,我不會信他。思及臨終時刻,我需要從宗教信仰得到勇氣,我會默唱《耶穌領我》(He Leadeth Me,美國19世紀浸信會牧師Joseph H. Gilmore作詞)這首聖詩的句子:


  當我走完一生路程,(And when my task on earth is done,)
  靠主恩典完全得勝;(when, by thy grace, the victory's won,)
  死亡冷河我不怕過,(e'en death's cold wave I will not flee,)
  因有救主耶穌領我。(since God through Jordan leadeth me. )


孫瑋芒
孫瑋芒
作家、攝影人,著有長篇小說《卡門在台灣》;短篇小說集《我在線上找你》等;散文集《憂鬱與狂熱》、《夢幻的邀請》、《無限的女人》等;散文攝影集《台灣83條小確幸賞鳥行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