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人非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受人非議」,能不受影響嗎?

被非議的不是我,而是別人。 我說的“受人非議”,是受到他人非議別人。

我自認“端正”,不會輕易聽信一方之言,但當再見到被非議的人時 .. 感覺卻起了一點變化!!?? 看來我還不夠超然,所幸的是,這感覺並不長久,不久就恢復了“我自己”。

所以,人批評一個人還是有用的,人言可畏就在這裡。 而能明辨是非的人何其不容易,能“接受”非議仍保有自己判斷不受影響的人也是可貴。


《欲加之罪何患無詞,欲寬之責何懼無理。》

avatar-img
15會員
278內容數
何謂「純」? 單一。 何謂「雜」? 綜多「單一」。 【雜一而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雜一而純 的其他內容
握緊與放手,是救贖還是解脫?
“大多”女人的愛是比較而來的,而男人的愛是喜歡而來的。
這世界若沒有人,只有你一個 ..
「德」,是行為;行為直指一個人的「心」。 而真心、假意多是人的意斷,“有為“、“無為”,卻是「事實」。
老掉牙的問題,「幸福是什麼?」 定義和解釋,玲瑯滿目 ..
當然,有些種情況的任性,則是希望你能多愛她一些。
握緊與放手,是救贖還是解脫?
“大多”女人的愛是比較而來的,而男人的愛是喜歡而來的。
這世界若沒有人,只有你一個 ..
「德」,是行為;行為直指一個人的「心」。 而真心、假意多是人的意斷,“有為“、“無為”,卻是「事實」。
老掉牙的問題,「幸福是什麼?」 定義和解釋,玲瑯滿目 ..
當然,有些種情況的任性,則是希望你能多愛她一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批評是正常的 在人生的每個階段,我們都難免面臨選擇,而每一次選擇的背後,總會伴隨著他人的眼光與評價。無論你選擇了什麼,總有批評的聲音存在。但最重要的是,你是否能夠忠於自己的內心,堅持去做你認為正確的事。 批評,無法逃避的人生常態 批評,從來不是一件新鮮的事。從孩提時期起,我們就學會了什
Thumbnail
外界發生的事會引起我們的情緒波動,以前,我也覺得一定是對方做了不適當的行為,才讓我感到不舒服,把感受往外攻擊。然而,現在我明白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思維裡,其實這些情緒、感受與內在的我有關,跟外界的關係並不大。
Thumbnail
就如果真的不是做了什麼自己也過不去的舉動,那別人的觀感問題,就沒必要從自己身上挖原因。
Thumbnail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常會遇到許多不同的聲音——來自家人、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的意見和評價。這些意見有些是真心的建議,有些則是無心的批評,但不論其意圖為何,都可能對我們的內心產生影響,甚至讓我們開始質疑自我價值。然而,若我們過於在意別人的看法,最終可能會失去自己,迷失在他人的評價中。因此,我們應當學
Thumbnail
在步入社會之後,職場生活和在這個舞台上出演的人們佔據了我們很大部分的時間。所以,他人的評價與預期,自然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著我們。如果,我們不經思考,全部照單全收,其實,不僅不會讓我們變得更好,反而會讓我們的核心思想一步步被侵占和瓦解。最後,變成一個越來越不自信的人。   我曾經, 遇過因利
Thumbnail
最近在《停止內耗》這本書裡的某一小章節——別讓貼在身上的標籤束縛了你——看到了一個挺有意思的觀點。 承認自己的多面性,不執著在單一的標籤裡。 一直以來我都很害怕做錯事,怕做錯事會被批評,批評會讓我無地自容。而這份恐懼會令我綁手綁腳,許多事都不敢嘗試去做。而性格也不知從何時開始就變得膽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學會用批評的方式來回饋他人,而這種習慣不僅傷害了別人,也讓自己承受痛苦。藉由反思與探索,我學會了以建設性的方式來回應他人,而非以牙還牙。這篇文章分享了我的體悟與實踐,希望打破批評的循環,促進一個更有愛的社會。
Thumbnail
覺得自己為何要被人這樣對待? 很委屈、很生氣、很傷心難過,對與錯和前因後果都不是那麼重要, 畢竟有理說不清..是因為各站各的理, 我無法控制別人,只能全心全意的放在我自己上, 因為這個人根本不值得占據我的心理、影響到我本來的心境。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批評是正常的 在人生的每個階段,我們都難免面臨選擇,而每一次選擇的背後,總會伴隨著他人的眼光與評價。無論你選擇了什麼,總有批評的聲音存在。但最重要的是,你是否能夠忠於自己的內心,堅持去做你認為正確的事。 批評,無法逃避的人生常態 批評,從來不是一件新鮮的事。從孩提時期起,我們就學會了什
Thumbnail
外界發生的事會引起我們的情緒波動,以前,我也覺得一定是對方做了不適當的行為,才讓我感到不舒服,把感受往外攻擊。然而,現在我明白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思維裡,其實這些情緒、感受與內在的我有關,跟外界的關係並不大。
Thumbnail
就如果真的不是做了什麼自己也過不去的舉動,那別人的觀感問題,就沒必要從自己身上挖原因。
Thumbnail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常會遇到許多不同的聲音——來自家人、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的意見和評價。這些意見有些是真心的建議,有些則是無心的批評,但不論其意圖為何,都可能對我們的內心產生影響,甚至讓我們開始質疑自我價值。然而,若我們過於在意別人的看法,最終可能會失去自己,迷失在他人的評價中。因此,我們應當學
Thumbnail
在步入社會之後,職場生活和在這個舞台上出演的人們佔據了我們很大部分的時間。所以,他人的評價與預期,自然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著我們。如果,我們不經思考,全部照單全收,其實,不僅不會讓我們變得更好,反而會讓我們的核心思想一步步被侵占和瓦解。最後,變成一個越來越不自信的人。   我曾經, 遇過因利
Thumbnail
最近在《停止內耗》這本書裡的某一小章節——別讓貼在身上的標籤束縛了你——看到了一個挺有意思的觀點。 承認自己的多面性,不執著在單一的標籤裡。 一直以來我都很害怕做錯事,怕做錯事會被批評,批評會讓我無地自容。而這份恐懼會令我綁手綁腳,許多事都不敢嘗試去做。而性格也不知從何時開始就變得膽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學會用批評的方式來回饋他人,而這種習慣不僅傷害了別人,也讓自己承受痛苦。藉由反思與探索,我學會了以建設性的方式來回應他人,而非以牙還牙。這篇文章分享了我的體悟與實踐,希望打破批評的循環,促進一個更有愛的社會。
Thumbnail
覺得自己為何要被人這樣對待? 很委屈、很生氣、很傷心難過,對與錯和前因後果都不是那麼重要, 畢竟有理說不清..是因為各站各的理, 我無法控制別人,只能全心全意的放在我自己上, 因為這個人根本不值得占據我的心理、影響到我本來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