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削減不了犯罪:你想給的傷害,他們早就受過了

更新於 2023/12/2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新北市發生國中生持彈簧刀攻擊的事件後,受害者在幾天後去世,網路上不意外的又興起一片撻伐的聲音,還有人質疑甚至嘲笑起「社會安全網」的功效,並且希望修改少年事件處理法加重刑責。

   作為一個心理師,對於這樣的聲音我相當熟悉。但同樣作為一個社會安全網的一員,我也要告訴大眾那個你早就知道,卻不願意承認的事情:痛苦削減不了犯罪,要產生改變遠比想像的複雜。

 

憤怒的出口,讓你期待懲罰就可以改變

是的,我知道很多民眾會生氣覺得這樣的話一點用也沒有,我想我完全可以理解你的心情。今天一位好好的國中生,為什麼可以因為小小的事情就被他人葬送生命?看到這樣的新聞發生,關注新聞的你應該非常生氣,覺得為什麼有人可以這麼過分,也難過一個孩子就這樣離開,為什麼世界這麼不公平?

我想生氣的你,應該會好想要幫受害的孩子討公道,好想要加害者付出後果,所以開始想著一切可以要他付出代價的方法。是不是只要讓那個行為人痛苦,他就會因為害怕而不敢再做出傷人的舉動?所以你可能也開始困惑起,為什麼少年犯罪可以不用判刑?為什麼法律要保護兇手?

作為一個實際與非行少年工作過的人,我能理解這樣的想法,同時卻也得澄清,法律不是因為孩子就把犯罪輕輕放下,而是將力氣花在在如何讓這些走上歧路的孩子改變。至於那些你認為的痛苦,他們其實多數人早就受過了,也是因為那些痛苦他們才走上今天的道路。

 

早已受過痛苦的他們,用的是錯誤的方式保護自己

在一次探索家庭經驗的活動中,一個孩子告訴我,他從小就天天被爸爸家暴,每一天都在面臨死亡的恐懼。國中後長大後他再也無法忍受,為了保護自己他打了爸爸,從此以後他就沒有一天再允許別人傷害他,哪怕犧牲別人也在所不惜。

他們不是沒有受過痛苦才不懂得珍惜他人,而是太多痛得太多的人,為了保護自己而奮不顧身。無論是肉體的痛苦,還是精神的痛苦像是不被人愛、拒絕、貶低,你想要加諸在他們身上的痛苦,他們可能不僅早就受過,還比你想的更多。而那些痛苦裡的惡意累積,往往讓他們變成防衛與不信任他人,用力保護自己的同時,卻傷害到了其他人。

其實被傷害時感受到害怕,對傷害我們的人憤怒,為了不再被傷害而採取行動,我們這些心情與那些走上犯罪的孩子,是完全一樣的。而我們可能只是比他們幸運了一點,多遇到了一些好人教給我們善意,讓我們知道保護自己的同時,也要使用合適的手段;同時間我們承受了少一點的惡意,讓我們而願意在行動前多站在他人的立場想想,願意為了他人而溝通調整,而不是在敵意下殺到你死我懷絕不善罷干休。

 

錯誤的解讀,即使感受痛苦也不會產生改變

懲罰要能夠改變一個人,是有前提的;一個人必須意識到,他之所以感受到痛苦,是因為他做了一個不該做的行為;只有他不再做這個行為,這個痛苦才會消失。但這樣看似理所當然的事情,在很多家庭中並不是等號。很多的家長處罰孩子時,在乎的只是「給予痛苦」,卻不說明「為什麼」,甚至家長懲罰的原因根本就不是孩子做錯事,只是因為家長不開心而已。

在這樣的狀況下,孩子不會將痛苦連接到行為的改變,而是連接到家長的敵意:我會受罰只是因為別人很壞,所以只要打倒傷害我的壞人,就不會再被傷害了。他的人生哪怕因為犯錯受到懲罰,最終也會變成「壞人」在傷害他、誤解他,哪怕那些他眼中的壞人其實是警察、是法院是監獄,你以為給他的痛苦只是成為他下一次變的更強來對抗「壞人」的食糧。

當然少年犯罪的型態複雜,不會只有上述一種形式,但幾乎所有的孩子幾乎都發展出了認知上的扭曲,讓他們無法產生「只要我不再做這個行為,就不會再受到痛苦」的結論。就像被警察取締時,每個人多少都會感受到不舒服而幫自己找理由,感受到痛苦卻不一定產生行為改變,少年如此,我們不也是一樣嗎?

 

願他人多一點的善意,就能多一點對他人的珍惜

如果人會因為單純害怕、為了不要再受到痛苦而改變行為,還在執行死刑的國家早該成為烏托邦,但實際上我們都知道沒有一個世界不會有犯罪,不管是社會安全網或哪個政策也好,世界也不會因為做了什麼就能讓世界成為理想鄉。

也許憤怒的你可能依然在期待著一個方法,讓壞人少一點,讓好人多一些,不要再有人受到傷害,但可能正是許多走上犯罪的人們人生裡過去最缺乏的啊!是的,他們毫無疑問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為造成的傷害做出補償,但如果你期待著改變,那在痛苦之外你該做的不是怨恨,而是在他們走上那樣的奮不顧身之前,多教給他們一些善意,相信且願意多珍惜自己與其他人。

就像是,如果身邊有親戚把小孩打到半死不活,你會覺得這只是管教而袖手旁觀,還是阻止他的孩子繼續生活在恐懼中?如果身邊有親友快要窮途末路,你會覺得他就是活該自作自受,或者選擇給他多一點支持與關懷?而如果你已經活到對世界充滿失望與憤怒時,別人的哪一種回應可以讓你不是被恨支配,而是願意對社會多一點相信與希望?

確實身為社會安全網的專業人員,我們能夠用深度的評估與治療來減少下一個悲劇,但需要撐起整個網路還會需要你我的力量。我想那就是社會安全網的精隨了:每一個人都值得被接住,而每一個人也可以成為接住他人的那個人。國中生走了,我們感受到難過,可惜、失望,但也希望我們的這份哀傷不是化為傷人的利刃,而是成為關懷他人的力量,能讓那些受盡惡意的人們多感受一些良善,然後世界可能就會更好一點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每道傷口,都像上了一道心裡枷鎖。 長大後的我們,沒有小時候無所畏懼的勇敢, 每一步都走得謹慎小心,為了不再重蹈覆徹。 我們害怕傷害、害怕失去、害怕重新經歷痛...
Thumbnail
光是可以動用暴力的威脅,就可以摧毀一切。 只要有一方使用暴力,存心蠻橫不講理, 我們以為共同遵循的制度、法律、邏輯,就完全失效。社會結構崩塌,一切失去保障。 戰爭亦同。 在這人世間,卑微地活著才是常態。 民主、公平、正義...... 都是掌握權力者吃飽了才施捨些許的鏡中水月。
Thumbnail
鍘刀鍘不在自己頭上,所以過一天算一天這種事,就從收入滲透到人際觀來了嗎。
Thumbnail
行為是各項因素綜合交流下的最終結果 他們缺乏心理工具,導致學習困難、情緒調節困難、不懂社交…累積到最後便在「暴怒攻擊VS壓抑憂鬱」兩極端之間遊走。 並非是智能障礙或邊緣智力的孩子就會是這樣,因為還有家人關係、穩定經濟、友善環境、固定規律及找到有生存意義的生活方式,能撐起一個人。
Thumbnail
去年12月新北市一所國中,發生一名問題學生,因口角以美工刀傷人,導致最後送醫不治的悲劇,一時間網路群情激憤,由於始作庸者疑似毫無悔意,被人公布真實姓名。
Thumbnail
這是一篇寫給擔心身邊人傷害自己、疑惑為什麼有自傷行為,或處於矛盾痛苦中,正在自傷的你。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有毒關係及普遍的暴力現象。探討了長期受虐會導致保護機制模式、被侵犯的心靈層面、壓制壓抑等議題,並提出了報警意識的必要性。同時還提到了暴力的多重形式與普遍存在,強調了每個人都有責任重視暴力問題。文章內容涵蓋了情感議題、心理學和社會議題。
Thumbnail
這樣的悲痛事件中,所有人都是受害者 新北國三少年枉死案中,沒有人是贏家。不論是受害人、加害人、唆使人、他們的家人、同學、班導師,以及網路上肉搜撻伐他們的人,看這則新聞感到難受的國人,沒有人從這起事件當中是贏家。 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父母,也幫助孩子呢?
Thumbnail
比起感慨怎麼會有割喉案、是不是社會道德淪喪 大家都不讀廉恥,我更在意的是如何避免容易成為目標、或是遇到他人惡意攻擊/跟蹤時該怎麼辦。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每道傷口,都像上了一道心裡枷鎖。 長大後的我們,沒有小時候無所畏懼的勇敢, 每一步都走得謹慎小心,為了不再重蹈覆徹。 我們害怕傷害、害怕失去、害怕重新經歷痛...
Thumbnail
光是可以動用暴力的威脅,就可以摧毀一切。 只要有一方使用暴力,存心蠻橫不講理, 我們以為共同遵循的制度、法律、邏輯,就完全失效。社會結構崩塌,一切失去保障。 戰爭亦同。 在這人世間,卑微地活著才是常態。 民主、公平、正義...... 都是掌握權力者吃飽了才施捨些許的鏡中水月。
Thumbnail
鍘刀鍘不在自己頭上,所以過一天算一天這種事,就從收入滲透到人際觀來了嗎。
Thumbnail
行為是各項因素綜合交流下的最終結果 他們缺乏心理工具,導致學習困難、情緒調節困難、不懂社交…累積到最後便在「暴怒攻擊VS壓抑憂鬱」兩極端之間遊走。 並非是智能障礙或邊緣智力的孩子就會是這樣,因為還有家人關係、穩定經濟、友善環境、固定規律及找到有生存意義的生活方式,能撐起一個人。
Thumbnail
去年12月新北市一所國中,發生一名問題學生,因口角以美工刀傷人,導致最後送醫不治的悲劇,一時間網路群情激憤,由於始作庸者疑似毫無悔意,被人公布真實姓名。
Thumbnail
這是一篇寫給擔心身邊人傷害自己、疑惑為什麼有自傷行為,或處於矛盾痛苦中,正在自傷的你。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有毒關係及普遍的暴力現象。探討了長期受虐會導致保護機制模式、被侵犯的心靈層面、壓制壓抑等議題,並提出了報警意識的必要性。同時還提到了暴力的多重形式與普遍存在,強調了每個人都有責任重視暴力問題。文章內容涵蓋了情感議題、心理學和社會議題。
Thumbnail
這樣的悲痛事件中,所有人都是受害者 新北國三少年枉死案中,沒有人是贏家。不論是受害人、加害人、唆使人、他們的家人、同學、班導師,以及網路上肉搜撻伐他們的人,看這則新聞感到難受的國人,沒有人從這起事件當中是贏家。 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父母,也幫助孩子呢?
Thumbnail
比起感慨怎麼會有割喉案、是不是社會道德淪喪 大家都不讀廉恥,我更在意的是如何避免容易成為目標、或是遇到他人惡意攻擊/跟蹤時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