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學生的生活,第204天。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是一篇誕生在2023最後一天的文章,也是我在這裡的第一篇文章,明明還有一百件事沒做完,我們都知道事情的輕重緩急、人生順序,但有時候就是做不到,也有時候,就像現在此刻,我就是想先完成這一篇文章,神聖的、充滿意義的。

我們總是希望明年更好,總是相信明年會更好,在年初給了自己好多承諾與自信,然後在年末感傷一年的逝去太匆忙,來不及變好、來不及更愛自己。

所以我才決定在2023年的最後一天寫這篇文章,我想鼓勵自己現在就開始行動,不要用「整數」來當自己拖延症的藉口,也不要讓無謂的完美主義讓自己錯失任何良機。

我在2022的跨年當日,和要好的友人一起延續我們的跨年傳統,我們吃特定的一家火鍋,散步,搭捷運到象山站和人們一起迎接2023,並且準時到總統府升旗,開啟了充滿希望卻迷茫的一整年。而今年,我的友人和他的另一半,而我則是工作後回到家裡,準備寫下我平凡卻又不凡的內心雜感,不變的是,在昨日一起談心的時刻,我們依舊滿懷感謝的心,準備好迎接下一個美好的一年。

大學剛畢業的學生,應該要是什麼樣子?我比高中、大學的自己更成熟了嗎?我能負起更多責任了嗎?我有朝著我想成為的人前進了嗎?我們總會想像30歲、40歲事業有成、享受自由的自己,卻忘記我們馬上面臨的其實是迷茫、焦慮,既脆弱又不堪的自我。身邊的朋友幾乎都踏入研究所,有些是為了未來的薪水,有些是逃避出社會,也有些,可能不知道自己目前能在什麼,所以繼續進修。而我其實也是其中一員,有時候會想著「我到底喜歡什麼呢?」有時候想著「我有可能做喜歡的工作嗎?」有時候又想著「我應該為了錢而工作,所以不要太在意工作內容」然而我似乎不是容易受妥協的人,所以即便自己不確定自己「愛」著什麼事物,但仍想找尋答案。

畢業後,最多時候是躺在床上,想著今天的我真是廢,明明想早起卻抵不過賴床的自己,每天日復一日,總覺得自己在浪費時間,總覺得自己離想像中的自己越來越遠,好害怕曾經什麼都做得到的那個我在出社會後就徹底消失。有時候真的好累好累,壓力好大,但卻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因為焦慮所以開始填滿自己的日程,但最後卻無力實踐,製造一個罪惡感的循環、否定自己的循環,但不論度過多少失眠夜、淚濕多少枕頭,我們終究得起床,面對下一個不好不壞的一天。

而令我對畢業焦慮有真實感的時刻,竟是上公車刷卡的那一瞬間,我看見螢幕顯示15元,再也不是12元了,買高鐵票時不能買學生票了,已不是拿文化幣的年紀了。種種生活中微小的事物提醒我要出社會,別繼續待在社會的保護傘下了,偶爾會有點失落,也偶爾會憤世嫉俗,想著最窮的明明是剛出社會的新鮮人,為何只有學生才享有優惠?但我既不是學生,也不是上班族,有在打工,所以無法申請補助。我窮不至拮据,富不至享受,我不是在待業中,但也還未成功申請研究所入學,我站在一個人們似乎遺忘的地帶,似乎社會上沒有能容得下我的位子。人們會說這是「Gap Year」但人們同時也覺得畢業了就應該馬上去工作,我們身處的世界,好像就是如此矛盾而吵雜。

長大了的其中一個含義好像就是如此,我們開始學會「接受」。想改變但還沒有力量改變的事實、孤獨卻自由的空氣、喜怒不形於色的sense、這個世界本是不公平的道理。但很慶幸的是,我和世界上的大家一起安靜地努力著,並且有一個支撐我的家庭,有一份支持我出國讀書前準備的兼職工作,有很溫暖的主管和同事,有能夠談心的朋友,有喜歡著我的男友,還有堅持下去的我自己。

有一個人告訴我:「不用這麼早做決定,你還有很多時間。」沒錯,我很年輕,這就是我的優勢,我可以出去看看再決定我的未來,我的韓文老師和我說:「以後也只會充滿美好的事情,加油!」然後我想起了許久以前有個我愛的老師對我說:「很期待你以後的模樣。」讓我也開始期待自己的未來,又一點一點重拾信心與自信,在看不見未來的每一天,或許,會越來越清晰。

所以,在畢業後的第204天,普通的、不是整數的日子,我想開始寫作,紀錄我生活的每一段平凡而珍貴的時光,也想在這裡督促自己往前走,不管是幸福的、難過的、深刻的、絕望的,我都會撿起這些生活雜感,學習與它們共存。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